袁亞亞
^ 摘要: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是實施素質教育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欣賞課必須樹立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師形象,創造和諧課堂。以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所有學生,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真心平等對待學生,解除學生心理顧慮,引導學生敢想敢說。合理安排步驟,激發音樂興趣,注意聆聽分析和總結。運用多種手段,理解音樂作品。結合標題,理解音樂。借助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我們要重視欣賞教學,尊重學生的天性要求,結合歌唱教學、器樂等內容,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結合我校實際,用好教材,敢于實踐,不斷總結。
關鍵詞: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以人為本;激發興趣音樂欣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了欣賞教學,總是很注重歌唱教學。其實,通過欣賞各類中外優秀聲樂、器樂作品,能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想象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從了解、接觸到學習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歌唱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開設音樂欣賞課,而且要上好欣賞課,讓音樂伴隨同學們成長。
一、拋棄守舊思維,樹立全新觀念
自我從教以來,一直都在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始終沒有落實,使得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課本,學生們根本不敢對教學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自從我校實施新課改以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堂也“活”了起來。我覺得,要學生喜歡上欣賞課,就要消除他們思維上的障礙,首先就要改變課堂教學觀念。
1.改變傳統的教師形象,創造和諧課堂我們都知道,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上是輕松自然開放的心態,學生才能消除畏懼心理,才能大膽地與老師、同學互動,進而進行創新。
(1)以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所有學生。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老師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給學生上課時,學生的情緒必然隨著老師的情緒變化,課堂氣氛就會變得活躍。相反,當自己的情緒低落、易發火時,學生們也會表現出相應的情緒,而且反應遲鈍,思維不靈敏。所以教師應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任何時候無論是高興還是沮喪,都要把微笑帶給大家,保持親切自然的教態。(2)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隨著課改的深入,過去那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我們上音樂課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我們音樂老師要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備課,創設情境,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以熱情感染學生。(3)用自己的真心平等對待學生。每位老師都喜歡聰明、漂亮,音樂素質好的學生,但是我們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開放式教學。
比如:我校九二班有一位學生,他患有小兒麻痹癥,語言表達不清楚,每次唱歌輪到他時,同學們總會齊聲說,他不會唱歌,我就讓他坐下了。然而有一天,小組演唱輪到他時,他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你來試試吧,結果,他邊哭邊唱,唱完了整首歌,迎來了所有同學熱烈的掌聲,我深受感動,并表揚了他。放學途中當他再次問我:“老師,我能唱歌嗎?”我說可以,你的表現真不錯。從此以后,上課他總是積極發言、演唱,再也沒有人說他不會唱歌了。這使得我很難受,沒有早點去幫助他、鼓勵他,給他展示的機會。因為如果老師只注重素質好的學生,那其他同學就好像觀光者一樣,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其實,我們在培養優等生的同時,對其他同學應該更加關心,愛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能愉快的參與其中。
許多成功的教學實例告訴我們一個啟迪,音樂教師必須一改過去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俯視眾生的做法,應該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圍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問題的討論中也只是個人觀點,師生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真誠相待,這樣課堂氣氛就會變得和諧起來。
2.解除學生心理顧慮,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我們的欣賞課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再加上同學們的知識面有限,所以我們始終要告訴同學們,不論你說的對不對、唱的好不好都沒有關系,但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例如:我們在欣賞《動物狂歡節》音樂片段時,請同學們說出樂曲描繪了那些動物形象?聽完后,學生討論回答,這樣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結果要有益的多。唱歌教學也一樣,不能總拘泥于形式,一首歌曲學會后,可引導學生自編歌詞,進行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合理安排步驟,激發音樂興趣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就要投其所好,使他們產生想要學習的欲望。
1.引導學生“動一動”隨音樂邊聽邊進行律動,能幫助同學們了解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及情緒,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引導學生“敲一敲”敲擊節奏,一方面可以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節奏,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我們所要學習的新節奏,然后口念節奏、手打節拍,口手并用,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
3.引導學生“畫一畫”一邊聽音樂旋律,一邊動手畫出音樂形象,讓同學們潛移默化的受到音樂的熏陶。
4.引導學生“演一演”讓同學們聽后或邊聽邊進行表演,如欣賞《扎紅頭繩》時,聽兩遍后可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楊白勞和喜兒的唱段。這樣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同學們嘗到音樂課的樂趣。
三、運用多種手段,理解音樂作品
音樂欣賞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啟發學生進行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由于學生的年齡、生活環境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應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
1.結合標題,理解音樂例如:在欣賞《春節序曲》時,一看到標題滿腦子都是過年時的熱鬧情景,進行想象、交流,使我們的課堂生機盎然。。
2.借助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于優化音樂教學過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欣賞課中尤為突出,同學們興趣很濃,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在欣賞《銀屏之歌》一課時,我把四大名著的視頻結合主題曲播放后,同學們都很興奮,不約而同的跟著唱了起來,使學生在聽、唱的過程中學會了什么是主題歌、插曲、片頭曲、片尾曲等知識。相反,如果我們不用電子白板,直接給同學們講述概念,就會使課堂失去趣味性。
總之,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重視欣賞教學,尊重學生的天性要求,結合歌唱教學、器樂等內容,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結合我校實際,用好教材,敢于實踐,不斷總結,讓美妙的音樂時刻伴隨同學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