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在長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受累,但最終的教學效果卻并不與他們的付出成正比. 很多學生,他們的數學成績并未隨著學習時間投入的增多而大有改觀,甚至還每況愈下,同樣,有些教師雖然在課內課外,投注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教學效果卻也差強人意. 筆者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結合平時的實踐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反思. 我以為,之所以出現這樣低效的現象,主要是師生雙邊的教與學的行為低效,只有同時優化教學活動中作為主導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作為教學活動中主體的學生的學習行為,實現“兩條腿都要硬”,才會為數學教學注入活力與生機,大面積提升學習效果.
一、優化教師行為,讓主導功能更有效
教師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具有重要的引導和調節的作用. 教師的點撥啟發以及對整節課的總體設計是否精當,對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的了解把握都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影響著一節數學課的成敗.
1. 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活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投身數學學習. 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為數學課堂提供了創設情境的最便捷的手段,也極大地優化了課堂教學的環境. 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動靜咸宜,以及信息開放的優勢,為數學課堂營造多姿多彩的學習氛圍,讓抽象晦澀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如對“點、線和面三者之間關系”的教學,傳統的教法,教師大費口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空間想象去理解,但教學效果仍然不佳. 而教師通過多媒體的圖像展示,將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再如,在教學三垂線定理的知識時,教師以幻燈片的形式給學生播放不同角度轉動的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不同位置的垂線,讓學生走進知識形成的內在,對知識的本質形成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對該定理的內容有了全新深刻的認識.
2. 善于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它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此要么忽視弱化,要么力不從心,在教學中給學生展示那些陳述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機械反復的訓練,卻很少針對學生思維的連接點去設疑啟發、引導學生的創新,這顯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毫無益處.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瞄準學生思維的發散點去設計課堂訓練,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拓展,創新品質得到培養. 如,求過點(4,5)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 這一題目正確的結果有兩個:x + y = 9或5x - 4y = 0. 很多學生通過常規思維解決,就會漏了截距是0這一特殊情況,與正確解答失之交臂. 教師在點評這一問題時,不僅要求學生思維的全面縝密,更要讓學生在分析解決某一問題時,真正走進問題的內在,去創造性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品質.
二、優化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很多數學知識,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對學生可謂收效甚微,學生必須要自己潛入問題的內在去悉心揣摩,真切體會,才能學有所成,那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1. 克服學生學習中的消極心理
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鮮有對知識積極主動的發現、分析和探究,更多的是接受老師的幫助,這對提高學習效率顯然是不利的. 另外,一些粗心的學生,在解題時的思路是正確的,運用的方法也沒有錯誤,卻由于粗枝大葉,在運算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一些學生因為急躁,在解題過程中缺乏全面審題,題目給出的條件都沒有讀完,就開始做題,結果自然也不難預料了. 因此,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首先要學生端正態度,克服自身學習過程中的消極心理,去除那些影響學習的不良習慣,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地去學習數學.
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到了高中,沿襲初中的學習方式,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學習不得法,盲目應付,疲于奔命. 雖然數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數學習題中包含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多的,需要學生細心地閱讀、認真體會. 在預習時,學生需要對自己感覺難懂之處做好標注,以便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理解,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此外,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反思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總結,及時地糾偏,更是學生學習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3. 注重課后鞏固
數學學習,歸根結底是需要學生有一顆平靜之心,拋卻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課后,通過典型習題的強化鞏固,在數學規律定理的運用中增強知識的理解,深化對問題的認識,雖然不能陷入題海中,但適量的習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正是學生平時懶于動手,對問題不求甚解、淺嘗輒止導致的結果. 因此,學生要養成耐下性子,沉下身子,在題海中摸爬滾打,不斷總結,不斷發現,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本領.
實際上,歸根結底,學生學習行為還在于我們教師的引導,只有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再加上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創新教學,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二者才會相得益彰,相映生輝,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風生水起,活力四射,數學教學的高效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