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數學教學活動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社會生產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此外,倡導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究的過程,參與富有創新、鮮活多彩的數學學習. 數學作業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 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不斷激活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應是課程改革大潮中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去不斷開拓的一片天空. 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優化作業設計,彰顯數學學科魅力談點淺見.
一、優化作業設計,激活學生主體意識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學活動應努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建構知識,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斷將新知納入自己的認知系統,從而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學生是否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是否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覺主動地構建新知,都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業設計的出發點不僅是考查學生對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熟練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夠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學生的學習不斷引向深入. 因此我們在作業設計時,應悉心研究知識間的本質聯系,設置一些探究性作業,不斷拓展學生的思路,吸引學生積極思維,讓他們深入到問題的內在,從而處于積極狀態之中,實現主動學習. 如,為了深化學生對角的和差的認識,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怎樣用一副三角板畫出15°和75°的角?在此過程中,你運用了什么知識?你是否還能用一副三角板畫出其他度數的角?在小于180°的角的范圍內,有多少個角是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畫出來的?它們有哪些特點?當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完成了該作業時,他們的思維也必然被引向了深入,并且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加深了對角的和差的理解,同時更創新了作業的形式,開啟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優化作業設計,有效實施因材施教
心理學規律表明:個體的成功體驗對動機的激發至關重要,它可對學習動機起到強化作用,更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增強學習的信心.
新課程最大的特點是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學情,把握個體的差異,實現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優化作業設計,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自主選擇,能夠使他們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 如在學習“角”時,有這樣一道題目:上午九點鐘時,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九點半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九點十二分呢?顯然這一題目幾個小問難度逐漸遞增,其面向的對象也顯然不應“一刀切”,教師在出示問題的同時,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完成不同層次的題目. 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完成習題后都會對相應的知識形成一定的認識,但認識的深度和層次顯然也是各不相同的,這也導致他們在解答問題時出現差異. 但每一名同學都在相應的層次上完成了任務,也都感受了“成功”的喜悅.
三、優化作業設計,密切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數學絕不是枯燥抽象的數字符號,它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的活生生的知識,讓學生將數學置于社會現實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 事實上,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接觸到了很多現象,這些現象與數學知識密不可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不斷挖掘生活素材,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能有效實現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感覺數學就是研究身邊現象的學科,從而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不斷生成學好數學的興趣和美好愿望.
如下面的作業:四川雅安地震中,某鄉鎮大約有5萬人受災,急需帳篷和糧食,估計災情將持續一個月,你認為應往該鄉鎮運送多少頂帳篷,多少噸糧食?
這樣的作業來自生活、生產,為大家所熟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是緊密相連的,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四、優化作業設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精彩恰當的作業設計,尤其是一些變式作業訓練,引導學生在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中,在舉一反三、變化多端中感受和體會數學學習的奇妙,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變化無窮與殊途同歸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對數學課堂流連忘返,情有獨鐘,對數學學習產生深厚的情感,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斷優化他們的思維品質. 如一道簡單的小題目:已知a2 + ab = 4,ab + b2 = 7,試求a2 - b2的值. 教師在出示該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解答,通過不同方法完成題目的解答過程. 在學生經過思考后,從他們反饋的結果來看,很多學生都給出了不同的解法,大致有以下幾種:①a2 - b2 = (a2 + ab) - (ab + b2) = 4 - 7 = -3;②已知條件變形為a2 = 4 - ab,b2 = 7 - ab,代入得:a2 - b2 = (4 - ab) - (7 - ab) = 4 - ab - 7 + ab = -3;③兩式相減,得:a2 - b2 = -3. 題目本身比較簡單,但幾種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在變化中體會到解決數學問題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成功,條條大路皆可通羅馬,數學學習就是這樣魅力無窮,數學世界真的很奇妙. 既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情感,更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優化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優化作業設計,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將學生從傳統的機械煩瑣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更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眾不同的一面,在鮮活而富有生機的學習中愛上數學,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真正使作業成為學生數學學習大餐中的一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