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初中數學結課的方法不止一種而且相互之間聯系密切,各種方法還可以在課堂上交疊使用,而所追求的效果就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緊扣他們好奇的心理. 好的結課方法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一個一個層次,進而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學環境,讓他們從自己身上找到學習的自信.
現在就來介紹幾種最實用最基本的初中數學結課方法.
1. 用概括的方法來進行總結
初中數學的課型也不一樣,有些所融合的新知識的密度比較大. 這樣的課型可以讓學生嘗試著概括歸納整節課的主要內容,要求他們的語言必須準確簡練,教學內容必須提綱挈領.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所講知識的印象,使他們能夠系統完整地把握知識,并能夠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在語言表達方面能夠鍛煉一種綜合和概括能力. 結課的語言要求應該比較高,它不是對教師所講授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每次都有改變與創新. 舉個例子來說,在講“平行線的證明”一節之后,結課就要明確所授內容,一是按照由“角”到“線”的順序來證明線的平行,二是按照由“線”到“角”的順序來求角的關系. 僅用四個字就可以簡明形象地概括出主要內容,即相關角與平行線之間的判定性質的互逆關系.
2. 用列表的方法來進行比較
初中數學知識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的,難免出現新知識與舊知識在表達形式方面十分相近的情況. 既然有非常相似的知識結構,那么就有難以區分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用什么方法來結課呢?列表比較. 列表比較有一個顯著的優點:新舊知識的主要特征容易辨別,異同容易分清,新知識容易理解記憶,知識遷移能力容易提高. 舉例來說,“線段”一節在講完之后,可以在結課時讓學生回顧課堂上所講過的內容,即區分直線與射線的不同特點,列出表格來對兩種知識進行比較對照. 如此,學生對于各種線之間的有關端點和延長線性質的區別認識清楚,進而理解并把握了所學的概念.
3. 用結構圖示的方法來加強記憶
數學教師本堂所講知識一般與學生前邊所掌握的知識有著密切的邏輯聯系,這種內在的聯系,結課時可以用結構圖示法來展示,使學生對各個知識點形成深刻的記憶,且將所學過的知識理清層次結構,既兼顧其外在形式,又統籌其內在聯系,如此才能將知識框架很好地建立起來,并形成一系列的知識體系. 舉例說明. 在講授“四邊形”一節之后,教師可以將所講授的內容(如任意四邊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矩形等)進行結構圖示,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回憶,以深刻把握有關圖形的知識,進而更好地理解,使記憶效果顯著.
4. 用提煉升華的方法來實現學習的理性飛躍
一堂課的結課不但要注意歸納,還要講究總結思想方法. 數學課教學,關鍵是讓學生掌握方法,這就是“授之以漁”的道理,如此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毋庸置疑,學習方法一旦為學生所把握,教學目標也就實現了. 那么,學習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呢?如概念是怎樣形成的,某個規律是怎樣建立的,某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等等,而初中數學的方法論因素無不蘊含于這些過程之中. 所以,教師在結課時就要目標突出,引導他們回顧、分析教學過程,并進行總結和提煉,最后達到掌握解決數學問題方法的目的. 這就是一個由學習知識升華為方法的過程,從而完成理性的飛躍. 舉例說明,教師在講授“二次函數”一節后,要引導學生反過來回顧所學習的二次函數圖形上的函數特殊值,然后聯系函數值公式以及韋達定理,最終使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綜合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5. 運用討論的方法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講授一些數學概念和規律之后,并不意味著教學過程的結束,因為還有相關問題需要思考和解決.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有疑問的地方還要進行討論,從而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以及適用范圍的理解. 比如說,在學習三角形的相似證明一節后,還要進一步提出問題來讓學生討論: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關系是怎樣的?證明三角形的全等和證明三角形的相似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可以在討論中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加深記憶,并進一步延伸到其他相關的知識點.
6. 運用練習的方法來強化記憶
一節知識講完之后,學生不可能全部理解掌握并靈活運用,存在著一些困惑甚至產生誤解也是很正常的. 因而,教師在結課時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這些習題必須貼近學生的疑難點來設計. 練習題的形式可以是提問式、書面解答式,也可以是板書演示式或測驗式,通過這些形式來反饋信息,以便調整和進一步進行新的教學內容. 比如,在學習平方差公式與完全平方公式一節后,學生存在的問題是容易混淆差的平方與平方差之間的區別. 怎么辦?教師可以循循善誘,問:大家想一想,這兩個公式有無區別呢?區別在哪里?讓學生實際上做一做,然后老師提出一些錯題來,當面糾正,并一邊板書,讓大家認識到錯在哪里. 這樣結課的好處就是,不留后遺癥,使學生當堂知識當堂消化,然后輕裝前進.
7. 運用首尾照應的方法來鞏固知識
教師在授課開始時,可以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 然而,結課時必須解決疑問,不可以使懸念始終懸著. 疑難問題解決了,整個一堂課就做到前后照應、結構嚴謹了. 不僅如此,學生還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一種學習數學的樂趣. 比如,學習“圓”的第一節時,教師就要想辦法來提出疑問:自行車的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而不是其他形狀?這種問題既貼近實際生活,又具有趣味性. 學生可以得出這樣的答案:圓輪子和地面接觸時的切點是一致的,圓的半徑處處都是相等的. 此外,還可以聯系物理學上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拓寬視野,進而鞏固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效果.
結課的方法不一而足,然而方法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到底應該用什么方法要由所講授的數學內容而定,這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考驗. 實際效果是驗證結課方法成功與否的試劑,教師一定要善于總結才能不斷進步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