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山
隨著新課程實驗的實施,教育發生了新變化,我們的課堂活了,我們學生的思維方式多樣化. 新變化也給教學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講究方法,努力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聯系生活經驗,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標準》指出:數學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基礎.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課,“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個定理的描述不容易理解,非常抽象.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講解:隨便請兩名學生到講臺上來,出示準備好的兩個教具(用木條釘成的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 讓兩名學生同時拉動三角形和四邊形木條上綁的線,讓全體學生觀察兩個圖形有什么變化. 這時,學生興趣盎然,興趣之火被點燃,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同學們會感到十分奇怪:怎么會同數學的定理有聯系呢?此時此刻,思維的火花不點自燃. 學生很容易觀察出來三角形形狀沒有發生變化,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則發生了變化,不具有穩定性. 這樣,從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并領悟數學知識,學生通過把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互相聯系,從而建構數學知識,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起點
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會去建構數學知識,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 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代數“去括號”一節時,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學生對括號內為多項式且括號外帶有數字系數的式子,在去括號時經常發生:去括號,數字系數沒有和括號內的每一項都相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漏乘”的問題,我早做準備給學生舉例說:括號前帶有系數,在去括號時就如同國家領導人在接見外賓,括號外的系數就如同國家領導人,括號內的多項式就如同外國的訪問團,接見時,國家領導人同每位外賓都要握手問候. 這個例子生動淺顯,同學們聽了都發出會心的微笑,這時我又利用兩分鐘時間做了一個小游戲,我請上幾名同學,其中一人扮演領導人,另外幾人扮演外賓. 表演開始,領導人和外賓一一握手,再加上簡單的英語問候,同學們興趣盎然,到了最后一名同學,按事先的安排,扮演主席的同學不和他握手了,徑直下臺,把最后一名同學扔在臺上,這時我問同學們:“這種行為可以嗎?”同學們異口同聲說:“不可以,這樣沒有禮貌. ”我說:“這當然不可以. 那如果我們在練習中碰到這種情況時,能隨便漏掉括號內多項式的其中一項嗎?”“不可以. ”學生的回答聲音響亮并帶著興奮的表情,結果那節課雖然是上午第四節課,同學們都比較累,但課堂上氣氛熱烈,難點很容易就突破,課堂教學的效果很好.
三、富有個性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正如波利亞曾指出的“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一章第一課“可能還是確定”時,教材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投擲色子”的游戲,為保證實驗能順利進行,每名同學都做,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都準備一個色子(多余的色子以后還會用到),課上把全班學生按兩人一組進行分組,其中一名同學投擲色子,另一名同學做記錄,用“正”字法把每個點數出現的頻數記錄下來,填在書上表格中,擲完20次后,兩人進行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通過分組實驗,教師就把“教”的內容轉化為 學生“學”的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實踐,交流討論,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體驗合作的樂趣.
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主探究,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供保證.
四、靈活運用評價,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敢于放下架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性課堂,能在多說、多做、多想的鍛煉中,提高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使課堂教學達到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中我有在課前評講昨天作業的習慣:在平時的作業中有的同學字跡潦草,有的同學粗心大意,各種問題時有發生. 數學課上課前5分鐘,往往是同學們最高興的時間,因為他們經常會聽到我妙趣橫生的作業點評. 對于字跡潦草的同學我會說:某某同學你長得很帥,希望你的字也能像你一樣帥. 這時他會不好意思地笑了,結果很多同學在書寫上都用心了,取得很大的進步. 對于那些作業優秀的同學,我經常在他們的作業上寫上評語:“你已經很優秀了,接下來就是努力成為最優秀的!”溫馨的話語往往會令這些同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對于那些粗心大意的同學,我則給他們講“走馬觀花”這個成語典故,并開玩笑說:“如果找對象跟做題目一樣粗心,后果會怎樣?”同學們在大笑之后,對于作業、練習也更加注意了,寓教于樂,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改掉小毛病. 同學們的興趣被進一步調動,更加專心,也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