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義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不理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總體上很不規范。如何能夠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實效,讓學生容易掌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反思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就信息技術課教學課堂結構及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進行一次粗淺的探究。
【關鍵詞】五步教學 學習情趣 小組探究 交流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44-01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已經近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十年中我不斷地改進、探索自己的教學方法,立足于教學需要,講求實際效果,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我淺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堅持“五步教學法”,構建良好的課堂結構
我校在全校教師中推廣“五步教學”模式,整個模式由“自主預習、教師點撥、小組探究、交流展示、評價反饋”五個環節構成。新的教學方法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無限的活力。“五步教學法”一改老式教學的“填鴨式”教學,改變了沉悶的教學課堂,構建了良好的信息技術課堂結構,使教學節奏更加緊湊,充分體現了“先學后教,多學少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調動了教師的教學激情和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點,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讓教師和學生在自由、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得到滿足。
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持良好的學習情趣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并不是說他們喜歡信息技術課枯乏的基本知識、技能。他們的愛好往往表現在對游戲的熱衷,或者對網絡聊天的強烈欲望。因此,在教與學中,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要精心設計,循循善誘,將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用的西南師范大學版的信息技術教材,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西師大的教材的配套資源更加豐富。例如在七年級的第3課——《跟我學編輯》中,要求學生們打字編輯。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我上課一開始就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求,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學,不一會兒就會搞東搞西的了。為了充分地使用我們的教學資源,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媒體資源的小游戲引入,先讓學生玩“打字”游戲,比賽誰的級別更高,得分更高,正確率更高,寓教娛樂,與學生一起玩游戲比賽,孩子們覺得很有意思,想要和老師一決高低。雖然剛開始有些學生不屑,認為自己QQ聊天時打字挺快的,就是再慢也不會比老師差很多,但在實際比賽才發現,自己還差老師一截,于是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像我一樣又對又快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認真多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在平時的編輯中,文字的輸入也得心應手了許多。這樣,我們既保持了同學們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又可以讓同學們自覺地去學習計算機的一些基礎知識。
三、注重小組探究,創設和諧探究環境
初中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心理叛逆期,教師的過多關注和講授,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上,教師主導學生主學,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對于學生會的東西可以少講甚至不講,發揮小組的協作探究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以課堂任務為驅動,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分工合作、網絡搜索等方法,拓展知識的寬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學生學習方式,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抵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也是我們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摸索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校處于城鄉結合的農村中學,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較之城市學校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每個班的學生都在四十至五十人左右,小小的計算機教室不但塞進了大量的計算機與計算機課桌,還要容納這么多學生,顯然擁擠不堪。 由于我校計算機室的情況,對學困生進行個別指導較為困難。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學習機會呢?在這上面我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我將每四臺計算機使用的學生分為一組(不論人數),在分組的基礎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也就是“五步教學法”中的小組合作交流。先讓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好的同學充當“小組長”的角色,讓他們分別輔導自己的小組組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組內同學交流探究,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等方式進行自我解決,解決不了時再由小組長將問題收集呈報給老師,老師最后統一講解。這樣既可以減輕我的教學負擔,教師只是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這種分組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體現,而教師的教學作用并沒有失去,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指導個別“特困生”,讓他們的操作技能也能得到較快的提升。
四、加強交流展示, 堅持過程性評價
當一個學習任務完成后,我會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然后讓各小組的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真理是越辯越明的,許多知識往往就是在學生的不斷討論、交流和爭論中學到手的。通過對個別作品的評價,學生更容易掌握課堂知識。交流結束后,我會用很短的時間對同學們及各組的表現情況作一個點評,這個點評既包括在此環節中學生的表現,又包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握與感悟情況。在肯定的同時,又要指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要上好一堂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不但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遇到教學問題要經常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實效性,讓學生更樂于學習,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