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娜 熊新 鄭堯剛
【摘要】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社會對汽車類人才需求比例日益增大,各個高校紛紛開設汽車類專業,以滿足社會對汽車人才的需求,提出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搭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推行“優秀本科生導師制”和校外企業聯合培養等途徑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出設想。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創新 應用型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46-02
1.引言
汽車產業關聯性強、系統性強,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全國各個高校紛紛開設汽車類專業,為社會培養汽車人才。我校也開設了汽車類專業,并成立了汽車學院。
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各個高校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傳統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1,2]是在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進度的需要穿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而由于目前多數實習都是到汽車企業參觀,完全流于形式,學生興趣不高,也得不到實踐鍛煉,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脫節,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缺乏實踐創新能力,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沒有優勢,畢業后甚至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這給各個高校敲響警鐘,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是各個高校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2.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
汽車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汽車類各專業應當特別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一些國內外高校辦學情況,我們應當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一些重要的專業課程,增加實踐環節的設置,如動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等。并且對學生全天候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資源,完善實驗教學條件,為學生學習服務,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是工科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指導老師應該重視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內容的選定,擯棄傳統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閉門造車的方式,而由指導老師因地制宜,根據各個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來來確定課題,具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以實驗室現有的某一具體的車型或零部件為研究對象,由學生先動手將其結構進行拆裝,熟悉其結構和工作原理,然后再查手冊,進行相應的設計計算,并利用軟件進行三維建模和二維建模,甚至還可以對其結構進行適當改進,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其二,創造條件讓學生到校外進行畢業設計。由學生自行聯系汽車企業或由學校聯系企業,由企業的技術人員和校內老師共同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題目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實習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學生和兩方的指導教師定期交流[3],這樣不僅使得畢業設計更有實際意義,而且可以使學生提前完成由學生角色向社會人角色轉變[4],學生可以在畢業前就能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有利于其畢業后更快更好的進入崗位角色。另外,對畢業設計的時間也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在大四上學期就可以確定各個學生的畢業設計內容,然后由學生自己合理安排畢業設計時間,自行解決考研、找工作與畢業時間沖突的問題,保證畢業設計質量。
3.搭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
汽車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尤其對于我校應用型本科來說,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更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以往的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各課程的實踐環節基本基本都是簡單的課程實驗,且學時有限,很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統一。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提高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汽車工程實訓中心可以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搭建平臺,多渠道、廣泛地開展創新活動和創新實驗。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相關的大賽,如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國本田節能競技車大賽、中國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學生通過設計、制作參賽車輛,培養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為使學生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受企業歡迎的汽車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打好基礎,同時充分體現我校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4.推行“優秀本科生導師制”
由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且責任心強的教師來擔任優秀本科生導師[5],采用導師與學生雙向選擇的機制,導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特長、興趣愛好等的基礎上,制定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安排學生參加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校外校內的競賽和創新大賽,如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等,并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撰寫科研論文或申報成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5.探索與校外企業聯合培養模式
鹽城乃至整個江蘇的汽車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數量很多,和為了更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可采取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模式,企業可以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選定有意向的學生提前重點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這樣可以更好更快的適應崗位要求。學生可以利用各個假期或其它自由時間去企業實習,其畢業設計直接在企業完成,由企業根據其具體情況來給學生制定課題,采用企業主要負責、學校老師協助的方法,這樣企業、學生和學校可以實現三方共贏。
6. 結束語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實踐創新能力強的大學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搭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推行“優秀本科生導師制”和探校外企業聯合培養等是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始終注重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文孝霞,杜子學,孫慶. 我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5):108-109,113.
[2]戴躍儂. 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大學,2005(8):43-44.
[3]嚴運兵,張光德,楊啟梁. 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1(3):54-56,59.
[4]董婷婷,邢艷秋,趙樹朋. 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汽車類創新型人才[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 (2): 150-152.
[5]羊玢,萬茂松,王健康. 車輛工程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1):54-56.
作者簡介:
劉紹娜,女,1982年6月出生,碩士學位,工作于江蘇省鹽城工學院,研究方向為車輛動力學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