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蕓 田莉 張帆 田樹革
【摘要】嘗試在中藥學專業野外實習中應用PBL教學法,設計方案,并具體實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為今后在中藥學專業野外實習中深入開展PBL教學法奠定基礎。
【關鍵詞】 PBL教學法 中藥學 野外實習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43-02
野外實習是中藥學專業學生必須經歷的培養識藥用藥的階段。野外實習目的是在實踐中培養識別中藥材的能力,是將理論課中對中藥材的認知應用于實踐的必不可少的訓練方式。野外實習不僅肩負著將書本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自然相結合,實現驗證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擴大和豐富學生植物學的知識范圍,使學生掌握植物形態的觀察和描述、植物種類的識別和鑒定、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檢索表的編制、植物檢索工具書的熟練使用等專業技能,還肩負著培養學生初步開展科研工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
野外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 在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培養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野外實習教學中,嘗試使用PBL教學方法,探索一種新的學習模式。
1.PBL教學模式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被世界眾多醫學院校所采用。在美國、加拿大等許多西方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1-2]已經日趨成熟,這種教學法,提倡打破學科間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優點可以促進學生開放式探究,團隊合作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種問題式的教學方法主張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組織和鼓勵學員主動學習和獲得所需的材料。并通過交流和討論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學員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有助于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讓學員通過合作解決實質性問題。
2.實施方案[3-4]:
第一階段:提出問題與查閱文獻階段
在PBL 教學時,介紹PBL的概念和相關知識,學生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白學習過程中應該如何做。
學生9 人為一小組,其中一人為組長,一人為秘書,由1 名指導老師進行指導。由指導老師提出問題如 “新疆沙漠野生植物種類及鑒別”。
第二階段:討論交流階段
學生根據所獲得的文獻資料,進行討論。經過討論,確認新疆的沙漠野生植物的種類及鑒別要點。每位同學至少掌握五種常見植物的特點。
第三階段:具體實施階段
學生認真記錄每種植物的鑒別要點及生長環境,同是將進行標本壓制所需的材料進行統計,由系里統一安排準備。
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遇見植物自己先進行簡單的辨認,之后結合老師的講解,進行確認。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壓制標本。
第四階段: 總結與評價階段
由指導老師進行綜合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總體評價,同時為學生整理標本,提出不足。
整個實施過程中設立教師對學生評價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表,對于每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參與熱情、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價。
3.討論
3.1效果評價。針對學生對PBL 模式的設計性實驗實施效果進行不記名問卷,結果見表1。
表1 PBL 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 人數 (%)
3.2調查發現,通過PBL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絕大部分同學都能接受適應這種教學方法。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增強自學的能力,樹立了團隊精神。也有個別同學因為在實施的過程中,個人提問較少,后期考核還不夠完善,提出不滿意之處。
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改進,重點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野外實習不同于在課堂內教學,學生人數眾多,要求師生比例藥均衡,以保證實習效果。在實習結束之后,建立健全相應的考核方式,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慕景強. PBL教學法在我國可行性的研究[J].醫學教育,2003(6): 37-41
[2]松田隆子,石島正之,石原陽子,等.教師和學生對醫學教育中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的評價[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29
[3]趙啟鐸,何永志,鄧雁如,等.PBL教學法在中藥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9(13):68-69
[4]張欣榮,張川,李武宏,等.提倡研究型教學,培養學員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74
作者簡介:
孫蕓(1976-),女,江蘇徐州,碩士,副教授,從事中藥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