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數字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保證和前提。本文主要闡述以世界大學城為網絡平臺的運動療法技術教學資源的建設思路及建設步驟。
【關鍵詞】世界大學城 運動療法技術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45-02
1.世界大學城簡介
世界大學城是一座網絡虛擬城市,是一個綜合了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及時通訊、商務管理、全民媒體、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學社區平臺。在這里每個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教師可以在自己的空間創建所授課程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間創建相應的學習空間;世界大學城空間是以個人空間為基礎,基于實名制、開放的網絡學習互動交流平臺,它是以優質數字化資源建設為載體,以課程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素材資源為補充的共享型學習、教學資源庫[1]。
2.建設思路
運動療法技術教學資源是為運動療法技術課程教學服務的,必須以本課程的自身特點為基礎,滿足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的需要。運動療法技術課程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課程教學提倡工學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其教學內容與解剖學、運動學、康復評定學和臨床康復學等多門課程都有緊密聯系。因此,運動療法技術教學資源建設在內容上,應當以運動療法技術課程的相關理論及操作技術為主體,兼顧課程學習所需的解剖學、運動學、康復評定學等基礎課程知識;在功能上,應依托世界大學城的Web2.0技術充分體現“做中學、學中做”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設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平臺,通過實驗實訓設備以及案例分析,更好的展現臨床康復治療的工作場景;在形式上,應更多地采用圖片、視頻、仿真動畫等形式的資料,為學生提供網絡視頻、網絡課件等,生動、直觀地演示運動療法的操作技術,使學生對臨床康復治療工作的理解更直觀、更形象、更真實;在建設方式上,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應遵循開放性、共享性、可擴展性的原則,更加注重整合校內外同類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建成一個集教學及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兼有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內容創新的教學資源庫[2]。
3.建設步驟
首先,教師通過個人空間開辟運動療法技術課程教學專欄,在專欄中設置“我的課堂”、“仿真實訓”、“圖片庫”、“視頻庫”、“案例庫”、“空間作業”、“學生空間銜接表”、“知識回顧”、“參考資料”等欄目,然后在相應的欄目中上傳課程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試題案例等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動畫等展示在空間里。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空間上的各種教學資源來組織教學,而且學生也可以在課后通過老師的教學空間進行復習和鞏固。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空間布置作業,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空間上獨立完成作業,然后通過學生空間銜接表進入每位學生的空間,以此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每位學生的空間作業給予評論和指導。
再次,大學城空間不僅是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平臺,同時它還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溝通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空間動態及時地發布最新消息或通過留言欄、私信方式與學生互動交流,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空間交流群組就某一個知識點或問題展開公開討論,從而達到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
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課程的反饋,利用世界大學城的資源共享平臺,訪問與課程相關的其它優質資源,以進一步完善、更新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
4.世界大學城的優勢
4.1操作簡單化
已往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及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大多需要計算機專業的技術人員輔助授課教師上傳及更新課程資料。而世界大學城是一個共建的平臺,每個教師在掌握了幾個簡單的小技術以后,都可以把自己的課程建設得跟精品課程一樣好,而且不需要技術人員的幫助。
4.2資源共享化
世界大學城空間擁有最新的動態、最新的資訊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免費共享是世界大學城空間資源的顯著特點,它為每一個大學城居民提供了一個完全開放共享的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通過空間訪問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查找到所需要的知識,輕松實現自助式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主體。
4.3互動擴大化
運動療法技術課程曾于2008年在校園網進行了課程展示,并于2010年進行了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但建設完成后這些課程資源就成了擺設,好看而不好用,不僅沒有互動,資源更新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方式。那么怎樣才能把課程資源很好地使用起來呢?世界大學城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大學城里,每個師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并且可以自主任意建立交流群,使得過去掛在網上的課程一下就變活了,教師和教師、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互動迅速建立起來,不僅在群里面交流,還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等方式實現空間之間的交流.互動的結果使課程由課堂延伸到平時任何時間和地點。另外,以前學生的作業僅僅以書面的形式呈現,那樣就只有學生自己和老師兩個人能看到,這個互動范圍僅限于兩個人,而現在不僅是批改作業的老師,還有很多的老師同學也能看到自己的作業,極大地擴大了互動的范圍[3]。
世界大學城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它是教師教學的窗口,學生學習的天地。以世界大學城為網絡平臺的運動療法技術教學資源建設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支撐,它推動了運動療法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引導作用的教學理念。相信隨著更多教育群體的不斷參與,更多課程資源的不斷建設,世界大學城必將給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帶來無限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霍芳.淺談世界大學城教學空間的建設[J].科技信息,2011,(26)
[2]王婷.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
[3]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發發展的新起點[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8)
作者簡介:
王丹,女,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碩士(MPT)畢業,講師,中級康復治療技術資格,現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康復治療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