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瓊
【摘要】湖南省2014年聯考即將拉開帷幕,藝考生們(包括音樂、美術、體育生,本文主要分析2014年湖南聯考音樂考生,下文稱藝考生)也進入到了全面沖刺的備考階段,經過四個多月的甚至更長的音樂培訓,學生迎來考試。然而,在筆者的親身教學實踐以及與各培訓班專業老師的交流中發現,臨考前有一部分學生出現厭學心理,這無疑讓學生學習狀態以及情緒產生波動,也給學校老師教學帶來困擾。筆者想根據這樣一個實際問題適當分析,對家庭、藝術培訓學校這兩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環境、包括家庭、師生、同學關系在內的幾種人際關系以及學生自身因素進行分析探索研究,找到對策與解決途徑,幫助他們調整好臨考前身心狀態。
【關鍵詞】藝考生;厭學心理;影響因素;對策
![]()
一、藝考生厭學現象與具體表現
湖南省藝術聯考在每年年底進行考試,大多數省內藝考生在考試之前會進行系統專業學習,在學習期間,藝考生主要在培訓學校學習和生活,他們的課程設置由學校合理安排,考生的主、副專業和視唱練耳樂理(簡稱小三門)一同構成聯考考試內容。在臨近考試時期,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會有臨考前焦慮而開始怠慢學習甚至出現厭學心理。臨考前厭學心理是一個普遍存在于藝考生中的心理現象。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三個維度,是在中學生中存在的一種負性現象”①。在對湖南省不同藝術培訓學校近百名學生進行調查的問卷中發現,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而且不僅存在于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中,調查發現,成績相對良好的學生也會有厭學心理。正確認識并解決這樣一群“特殊”中學生的厭學情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有利于幫助學生調整心理,恢復最佳考試狀態。
有厭學心理的藝考生會有如下表現: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分散,課堂上自我控制力差,求知欲下降,思想懶散;不按時按質完成作業,遲到早退頻繁,對家長與老師的關愛持反感態度等。對于他們在行為上的厭學心理表現,筆者歸納為大致兩點:第一,用自我安慰法來推卸責任。當他們遭遇挫折或者對學習產生情緒上的厭惡時,用自我安慰法把全部責任推卸到老師家長身上,認為老師家長關心不夠,老師教學方法有誤;第二,自我否定自我懷疑來逃避現實。這樣的學生會認為自己沒有學習音樂的天賦,練習也是徒勞,于是他們怠慢學習甚至不練主副專業。厭學心理帶來行為上的表現,影響了學生的情緒與學習態度,導致學生成績的波動,讓家長老師無比擔憂,更有師生、家庭關系進入僵局的狀況發生。因此解決厭學問題迫在眉睫。
二、影響藝考生厭學心理的因素
在筆者的調查問卷、教學實踐以及與其他專業老師交流這些過程中發現,影響學生厭學的因素可大致總結為兩大類: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陀^因素也叫做外在影響因素,主觀因素是學生自身因素。
1.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庭環境及家庭關系的影響,再者是學校環境及與老師、同學間關系的影響;
(1)家庭環境與家庭關系的影響因素
藝考生產生厭學心理,家庭因素不可忽視,家庭條件、家長的教育方法都影響著學生的身心成長。藝考生藝術的學習相比純文化的學習,要求在物質方面投入更多,比如,購買樂器、音樂CD,請專業老師上課等,一般來講藝考生的家庭要有一定物質條件,如果物質上得到保障,家庭因素會如何影響學生厭學情緒?就是家庭關系了,這是一個精神范疇,現實中,家長忙于工作應酬,很少與子女進行心理溝通;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給予子女過大壓力,經常把當音樂家、考大學當成孩子唯一任務,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習,從而缺乏主動性,失去學習信心。在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需要家長的肯定和支持,調查發現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厭學心理的出現概率遠遠低于與之相反的情況。
(2)學校環境、課程設置、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因素
音樂培訓學校對學生進行系訓練,安排考試課程,主副專業等。然而面對學校這樣一種“強制灌輸”的教學模式:樂理的題海戰術,練耳的枯燥訓練,主副專業通常是一個作品循環練習,難免疲勞,學習效率下降?!敖逃某蓴。o系于老師”②,從師生關系上來講,包括培訓學校在內的音樂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有合理教學方法,但是,也有一些教師在無形之中被升學壓力影響,依靠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等枯燥訓練法,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下降;還有教師對一部分專業基礎較差的學生甚至采取放養手段,學生自信心受挫,對待該學科更加不感興趣,以逃避學習來“懲罰”老師。
2.學習本身、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
這里的主觀因素,包括學習和學生自身。學生自身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與實際學習能力。從學習本身來說,“學習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這種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隨著高度的精神緊張,久了必然會產生心理疲倦感”③。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一部分音樂考試學生來說,音樂是為了考上一所理想大學而選擇的一個“捷徑”,然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出發點在音樂路上是走不長遠的,當然這是后話。現在的藝考生是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青春期心理不穩定因素增多,自我控制力差,焦慮煩躁癥狀時常發生。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音樂學生自身基礎不完善,比如五音不全,他們努力學習卻效果不大,大多數選擇放棄;另外,課程的難度也是學生厭學的原因,有的學生覺得小三門很有難度(80%考生對練耳與樂理中的屬七導七以及調式調性掌握不好),失去學習動機,產生厭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臨考前這個特殊時間段里出現厭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考前綜合癥的表現,考試綜合癥是考試前的緊張焦慮,而臨考前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壓力緊張隨之而來是可以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由此是否會引發厭學心理,還有待筆者更進一步研究探尋。由于時間關系,本文不做考前綜合癥的具體表現與分析。
三、有效對策與解決途徑
通過分析,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負面心理很有必要性。我們要找出相應的對策與解決方法: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監督孩子的同時要給予更多關愛和鼓勵,時常與老師溝通;學校不要把升學作為唯一目的,教育是育人的過程,審美是音樂教育的核心。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更要加強自身音樂素養,探尋有效學習方法,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發現音樂的美,熱愛音樂;在所有的解決途徑中,學生的自我主動是最關鍵的。學生要意識到父母的辛苦培養,老師的辛勤教導,嚴格要求自我,與父母老師還有同學溝通交流,勤學苦練,對待自己較弱的科目有信心和決心,不放棄,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考,收貨碩果。
參考文獻:
[1]周宏,學校心理教育全書[M].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195-196.
[2]李獻友,中學生厭學心理成因及對策研究研究報告[R].山東:山東省壽光市第二中學心理咨詢室.
[3]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8.
[4]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9.
[5]張春杰,兒童厭學現象分析[J].南昌: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47-150.
注釋:
①馬雅蘭:《中學生厭學現象成因及相應對策分析》,2008年12月3號《文教資料》,第16期。
②郭生健,王朝霞:《粵港澳音樂教師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001.
③馬雅蘭:《中學生厭學現象成因及相應對策分析》,2008年12月3號《文教資料》,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