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英
我們的學生是非常熱愛科學的。每一個生命自從呱呱墜地起就開始對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喜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究周圍的世界。好奇、好動、好勝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
科學課堂能否將每一名同學天生的探究熱情調動起來,能否讓同學們帶著問題探究身邊的科學,以至于學科學、用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擺在每一個科學教師面前勢在必行的使命。
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生命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充滿人性關懷的科學課堂,我們的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素養。
一、提高教師心理素質是營造和諧課堂的有利保障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是必不可免的。有時被這些事情困擾,一時很難撫平自己的內心。這時如果恰巧有你的課,千萬千萬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暫時放下這件事。臨時調整好心態輕松地走進科學課堂。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相信過一會兒您就會感覺到豁然開朗。因為學生的天真與好學,快樂與向上的精神會把你帶到快樂的科學殿堂,享受與學生共度的美麗瞬間。
等到下課的時候,您就會感覺到剛才的那件事不算什么,您原來不用依靠任何人就可以搞定。您的心理素質比誰都好。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守住自己的內心。有信仰、有追求、有目標地行進在教育的征程中,以愛和責任撐起一片蔚藍。這需要教師有一個博大、寬廣的胸懷容納一切。需要不斷地調適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被外部的環境所侵擾。
二、關注學生情感需求,營造和諧科學課堂
進入到獨生子女時代的今天,我們的學生在科學課堂上比任何時候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加倍的呵護,使其受到來自教師和同伴的關注和支持。
因為我們的孩子大多數是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兩代人用心呵護的獨苗。他們在家里已經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他們眼里只有自己。他們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只要他好就是萬事大吉。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當教師的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生命。滿足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自我實現的需要。
1.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朋友
我們的學生由于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特別需要朋友。教師可以提前幾分鐘走進課堂與學生聊聊天。了解一下學生的愛好、特長,課余娛樂,都交了哪些好朋友等等。通過這一舉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喜歡你,接近你。自然也就喜歡上你的科學課。
2.以師愛喚醒學困生自信
學困生由于學習上有困難導致在心靈上也有了障礙。他們在課堂上或是擺弄東西或是找某種理由去干擾他人學習,要不就是自己讀課外書以及畫畫折紙之類的??傊?,他找各種辦法尋求老師或同學的關注,以表示他的存在。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教師可以找機會找時間和他聊天了解他的興趣、愛好,盡力找出他的閃光點放大再放大,將他顯露出來的不足縮小再縮小。
課堂上有意的安排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答對以后讓全體同學送給他熱烈的掌聲。如:我所任教的4.3班有一個孩子叫高偉。給4.3開始上課的第二節課就發現這個孩子不寫課堂筆記。我強調好幾節課,他仍然沒有筆記本。我主動給家長打電話協商能否給他買一個筆記本,我負責讓高偉寫筆記。家長接到電話后非常熱情表示全力配合。下一節課高偉果然有了筆記本,我很驚喜。鼓勵他和其他同學一樣認真寫筆記。他爽快地答應了。但是我又發現他寫字特別慢,好幾節課才能寫完一課筆記。
后來在讀書課上我發現他畫畫得非常好。就邀請他在我的積累本上畫一幅插圖,并讓全班同學欣賞。這一舉動使高偉的自信心大大增強。從此只要我走進4.3班他第一個跑到我跟前向我匯報他的情況。課堂上再也看不見他做小動作或擾亂課堂的不良行為了。
三、以評價的杠桿撬動學生有效思維
科學課上得好與壞,主要看全體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思維。是否對所學內容進行了自主探究;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否增強了學生自信;是否更加熱愛科學,主動探究身邊的科學形成了自主探究行為。
以上目標達成依靠教師建立立體互動的評價機制省時高效地指導學生有理、有序、有效地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享受快樂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得到生命成長。
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不能流于形式。要使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教師的調控做到收放自如。學生既能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探究也能科學有序地匯報探究中的發現并通過總結歸納尋找自然科學的規律,形成科學概念。
1.建立立體互動的評價機制
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特長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小組學習中倍加關注弱勢群體。在小組實驗或小組合作交流中讓每一名同學都有事干。有監督員、記錄員、匯報員、操作員,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實驗探究活動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在匯報歸納提升的環節,當一名同學匯報時小組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全班其他所有人當評審打分;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可以自己給自己打分;偶爾教師也可以對匯報員投一個公正、合理的一票。
這種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式評價有利于全體同學客觀具體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形成安全、民主、和諧地課堂環境,有利于使全體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2.評價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并面向全體
每次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能回答。但是只要教師改變一下評價方式就可以使所有學生的正確思維都能得到肯定。比如:講授《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這一課當同學們運用彈簧、海綿、皮筋等物體做完彈性的實驗以后教師可以問:“剛才同學們做過的實驗中以上三種物體有什么共同的性質?”這時會有同學舉手說:“他們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改變形狀或體積,去掉外力后又能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教師就該問其他同學:“你們是怎樣想的?”教師再多找幾名同學說過之后,再問全體同學:“大家同意以上同學的觀點嗎?”等大家回答“同意”的時候,教師可以肯定“大家都非常善于觀察和總結,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什么性質呢?”這時全體同學的有效思維都得到了肯定以后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地繼續進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動中。
3.評價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身邊的科學。比如:每當教師像變魔術一樣變換著教學用具和實驗器材走進教室時都會引來一群學生急切地問:“老師,這是什么?”“老師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老師,這節課我們要做什么實驗?。俊蔽視室鈱λ麄冋f:“不告訴,保密。一會兒你們就會明白了?!币驗槿绻麑W生對所學內容沒有了神秘感將會失去興趣,課堂上也就不再認真聽講并積極思考了。
另外,學生的好奇心還體現在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學生只有對他感興趣的問題,才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喜歡追根究底。教師應該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使他們的興趣進一步滋長、擴大,從而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提供強大的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因此,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問題的質量如何,一定要有熱情、耐心,正確引導。任何厭煩、搪塞和斥責的態度,都會挫傷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精神,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總之,教師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始終懂得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適時適度地進行激勵性評價,創設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科學課堂。就可以指導學生持續地堅持科學探究活動,在觀察、思考、反思與修正中不斷地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