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萍
摘要 云南省保山市作為我國澳洲堅果種植規模最大的產業中心對推進澳洲堅果產業,實現國家木本油料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保山市澳洲堅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的有利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產業發展的具體策略與措施。
關鍵詞 澳洲堅果;發展;策略;措施;保山
中圖分類號 S78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415-03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Macadamia ternifolia Industry in Baoshan, Yunnan
YIN Ruiping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Baoshan C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Baoshan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biggest Macadamia ternifolia plantation area in China,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alizing national woody oil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avorable factors of M. ternifolia industry in Baoshan City,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acadamia ternifolia; Development; Strategy; Measures; Baoshan
澳洲堅果(Macadamia ternifolia)因其果仁營養豐富,味美可口,被作為堅果類中最高級的一種,在國際市場上倍受青睞,但是由于澳洲堅果生長所需要的生態環境特殊,全世界適宜種植的地區并不多[1-2]。
我國最早開展澳洲堅果商業性栽培品種引進與推廣是從20世紀70 年代末國內東南部沿海地區開始的。初期規劃在廣東、廣西一帶進行商品化規模種植,但終因臺風及春季連續陰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未能得到大規模商品化發展。90年代初,全國澳洲堅果產業重心開始向西轉移[3],云南省逐漸成為我國澳洲堅果種植規模最大的產業中心,保山市因熱區資源豐富而被定為云南省澳洲堅果產業重點發展規劃區域之一。2008年以來,在國家對木本油料產業的大力扶持下,保山市把澳洲堅果產業作為繼核桃、油茶產業之后又一重要木本油料產業加以大力發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種植面積達1.13萬hm2。為穩步推進保山澳洲堅果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筆者對保山澳洲堅果產業現狀開展深入調查,分析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提出產業發展策略與措施,以期為保山澳洲堅果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1 保山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業發展滯后,經營水平低下
保山澳洲堅果種植始于1990年,由昆明植物研究所少量試種于該市昌寧縣雞飛林場。1995年,經省政府協調,由省糧油總公司牽頭成立了云南省澳洲堅果開發總公司保山澳洲堅果分公司,開始發展澳洲堅果,1995~1997年該公司引進8個品種,連片種植467 hm2,所有品種在規范的管理下都能開花結果,林農自發種植積極性較高。然而由于相關部門對發展澳洲堅果產業認識不統一,規劃實施進展不暢,保山澳洲堅果的發展僅靠部分農戶自己育苗或購苗零星種植,產業化發展長期滯后。2008年,隨著我國澳洲堅果產業重心的西移和國家對木本油料產業的日益重視,澳洲堅果被保山市確定為特色經濟林產業再次得以發展,并由此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種植技術不規范、管理水平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致使保存率低、幼樹生長量小、掛果周期延長,經濟效益見效慢,產業示范效應得不到應有的體現。
1.2 綜合利用研發不足,產業效益低下
澳洲堅果果仁營養豐富,可生食,加工后更加質細而酥脆清香,風味獨特,是多種組合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的原料,還可用其榨取天然色拉油或食用油、提取醫用保健油、制造高級美容用品。澳州堅果果皮含有14%適于鞣皮的鞣質,并含有8%~10%的蛋白質,粉碎后可混作家畜飼料;果殼可制作活性炭或作燃料,也可粉碎作塑料制品的填充料。其木材呈微紅色、材質堅硬、紋理細致,宜用來制作家具和工藝品等。當前保山澳洲堅果產業鏈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種植環節,產業鏈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澳洲堅果的加工僅停留在果仁食用的初級階段,市場銷售僅以批發零售殼果為主,銷售空間極窄,產業效益無法充分實現。
1.3 林農組織化程度較低
澳洲堅果產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只有高投入和高集約化經營,才會有較好的收益,且投入多,收益慢,一般農民難以承受[2]。目前保山市澳洲堅果產業的發展仍以個體分散經營為主,很少有企業或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規模化基地建設,雖在政府倡導和市場價格攀升的雙重驅動下,林農以承包土地為基礎種植澳洲堅果的積極性較高,但因組織化程度較低,經營管理能力、抵御風險能力都非常弱。
1.4 資金投入缺口較大,科研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保山市發展種植澳洲堅果的經費主要來源于項目補貼和自籌資金。對于日益發展起來的澳洲堅果產業來說,資金缺口是非常巨大的。由于財力所限,加之人力不足,近年來保山市雖然對澳洲堅果產業進行了系統的宜植地區劃,但由于栽培技術、良種選育等基礎研究尚處于觀察研究階段,因此還難以制定出該地區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栽培管理規程和對栽培良種定位;全市澳洲堅果雖已種植1.13萬hm2,但技術僅來源于科技人員對核桃、油茶產業長期積累的管理技術及經濟林管理經驗,尚未形成適宜該市澳洲堅果產業的完整技術體系以提供給生產者。
1.5 良種繁育工作嚴重滯后
良種壯苗是實現豐產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澳洲堅果生產的第一要務。保山自1990年開始引種澳洲堅果,至今引進品種已有20多個。經多年來對引進品種生長適應性、產量、品質等生物學特性的觀察分析,已有諸如OC、246、900、廣—11、K3等適宜該地種植的品種。截至目前,全市澳洲堅果尚無通過國家良種認定的品種,加之發展初期片面追求發展規模,有苗就種的情況普遍存在,沒有考慮品種特性及品種的合理搭配,無規則的混種致使果園內品種混雜,良莠不齊,整體表現差,單位面積產量低,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種植企業和果農對產業發展的積極性[4]。
2 保山市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2.1 具有優越的種植自然條件
澳洲堅果原產地澳大利亞。根據對原產地、主產地氣候條件分析,澳洲堅果應種植在年均溫度20 ℃以上的地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13~ 32 ℃,可耐短時間的-5 ℃ 低溫和46.1 ℃ 高溫。一定的低溫條件,如15~18 ℃ 夜間溫度,利于花芽分化和產生較多花序,溫度介于14~25 ℃ 之間時的凈光合效率較高,其中以20~25 ℃ 為最高,當溫度超過38 ℃時光合作用停止,低于10 ℃ 時生長停止。對日照要求不嚴,一般日照在1 600 h左右適宜生長發育,但開花結果期不耐陰,抗風性差,在風速7級以上會受到風害。年降水量適應范圍為660~3 300 mm,其中適宜的年降水量為大于1 000 mm,最適宜的年降水量為大于1 500 mm,全年有明顯雨季,以利于生長發育,開花季節低溫少雨,以利于花芽分化和授粉[5-6]。
保山市位于97°31′40″~98°43′36″ E,23°50′40″~25°20′10″ N,全市熱區面積36.86萬hm2,主要分布在怒江流域和枯柯河流域,海拔1 450 m以下區域年均氣溫17.1~215 ℃,年平均降雨747.69~944.9 mm,≥10 ℃年積溫5 798.6~7 800.0 ℃ ,日照時數2 333.7~2 336.6 h,年無霜日數為315~358 d,常年西南風,且多為靜風或2~3級微風,很少有6級以上大風。加之,保山熱區土地以紅壤、燥紅壤、沙壤為主,pH 5~6,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花期,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極利于花芽分化和昆蟲傳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保山澳洲堅果果大、味好、質優的特質,為澳洲堅果產業在保山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 具有優越產品銷售的區位優勢
保山市地處云南省西部,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是滇西南五州市的中心。西北、正南同緬甸交界,是我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連接帶,在“橋頭堡”建設中處于重要的樞紐地位。全市國境線長達148.6 km,共有2個民用機場,1個國家級邊境貿易口岸,3個邊境貿易通道,為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營造了便捷的銷售通道。
2.3 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種植基礎
作為堅果類中最高級的一種,澳洲堅果產品一直倍受國際市場的青睞。自2010年開始,國際市場上澳州堅果價格一直持續攀升,國內售價長期保持在40元/kg(殼果)~ 120元/kg(果仁)之間。隨著消費者對堅果認識的深入,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市場前景廣闊。由于澳洲堅果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為一體,國內外市場價格走高,各級政府給予各種優惠扶持政策,農戶種植積極性更是高漲,產業發展種植基礎堅實。
2.4 具有良好的政策機遇和初級產品加工基礎
隨著國家對木本油料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我國澳洲堅果產業中心的西移,保山澳洲堅果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澳洲堅果被確定為云南省特色經濟林產業及地方產業而受到大力扶持。云南省被確定為全國澳洲堅果產業重點發展規劃區域,而保山市則是云南省重點發展規劃區域之一。各級政府相繼制定出臺了相關扶持發展政策,并從發展資金、技術人員及機構設置方面加以支持,積極推動、引導熱區農戶種植,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澳洲堅果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在產品加工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市種植的澳洲堅果中已有0.1萬hm2投產,年產殼果量已達700 t,已具備初級產品加工的原材料基礎。
3 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的策略與措施
3.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化政策
制定產業化政策不僅是為營造一種社會環境,推行一種新的經濟體制,搞活產業化經營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對民營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從財政、金融信貸、稅收、土地、農產品流通服務領域等多方面明確龍頭企業所能享受的優惠政策[7-8]。保山市委、市政府在木本油料發展過程中對發展木本油料產業下了大決心。2011年開始,每年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核桃產業和油茶產業的培植,大力扶持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澳洲堅果產業作為保山木本油料的又一重要產業,市政府也應出臺制定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使其茁壯健康發展。同時,根據保山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整體水平及澳洲堅果產業基礎和特點,澳洲堅果產業鏈組織形式宜采用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即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各級政府應引導和促成龍頭企業參與基地建設,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動企業資本與農村勞動力的結合,特別是鼓勵龍頭企業出資金,農民出土地和勞力,合辦或自辦原料基地。該組織形式中,由于龍頭企業往往處于農產品買方壟斷地位,必須避免農民的利益受損害。因此從長遠利益考慮,政府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維護農戶的利益,激發農戶的經營積極性,另一方面引進或扶持龍頭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聚集、市場集中、區域優勢明顯、影響力強的產業鏈帶。
3.2 合理規劃種植區,穩步推進原料基地建設
科學規劃是提高澳洲堅果產業生產力,推動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礎。澳洲堅果主根不發達,抗風能力弱,遇到強風會使成年果樹倒覆,造成產量損失;花期常遇低溫陰雨,大量花序花器會被凍壞,導致成齡樹單株殼果產量極低而失去栽培經濟價值。林業職能部門應根據保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盡快組織制定操作性強、落實到具體地塊的、分年度實施的產業規劃和實施細則。必須在澳洲堅果適宜栽培區,按產業發展規劃應用良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建設一批澳洲堅果良種高產示范基地。規劃時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物理性狀良好、坡度相對較小、海拔以800~1 200 m為主的區域,盡量避開土層淺薄、巖石裸露的荒坡地,在具有一定灌溉條件或通過增加設施(如建設引水工程或貯水工程等)可以進行灌溉的區域種植,以滿足澳洲堅果花期及果實油分積累期對水分的需求。具體實施應按照適度發展、穩步發展的策略,切忌急功近利和盲目發展。
3.3 提高良種壯苗利用率,實現基地良種化
針對保山市當前澳洲堅果良種繁育工作嚴重滯后的客觀實際,林業科研部門應在澳洲堅果良種選育和申報上下工夫,力爭在3~5 a內選育出5~8個適合該市干熱河谷種植的良種,并通過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對現有低產品種進行高頭改接,改良品種結構,確保基地建設的良種化。同時,應加大現有澳洲堅果良種采穗圃(2013年10月建成)的建設力度,充分發揮良種采穗圃和苗木繁殖基地的功能,全面實施良種工程,科學規劃采穗圃建設方案,有效增強良種穗條的供應能力,確保良種壯苗利用率。
3.4 總結、引進和組裝配套豐產栽培技術
成熟的豐產栽培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是提高澳洲堅果經營效益的關鍵。目前保山市澳洲堅果栽培技術尚待完善,林業技術部門應以國家、省和市資助項目為契機,總結提升栽培技術的合理成分,同時引進國內外栽培技術加以消化、吸收,利用現代經濟林栽培技術理論,通過試驗、集成、組裝和配套形成適宜保山澳洲堅果早實豐產栽培技術。通過培訓縣(區)、鄉林業基層技術人員,澳洲堅果專職輔導員和種植戶,建設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樣板,提高基地建設和經營過程中科技貢獻率,增強種植戶應用科技增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曉,陳建,曾平安.澳洲堅果在我國栽培與發展中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J].中國南方果樹,2002,31(3):36-38.
[2] 田國強,王莉.澳大利亞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熱帶農業,2010,37(6):31-34.
[3] 王文林,陸超忠,曾輝,等.我國澳洲堅果的研究及發展[J].中國熱帶農業,2008(3):24-25.
[4] 云南澳洲堅果產業調研組.云南省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熱帶農業科技,2007,30(1):11-14.
[5] 楊彪.澳洲堅果在云南熱區的開發前景 [J].云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1997(4):44-46.
[6] 歐珍貴.貴州南亞熱帶地區澳洲堅果產業化發展與對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6(2):34-35.
[7] 王忠武.我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森林資源管理,2012(1):11-16.
[8] 李建光,相明和,楊榮凡,等.云南盈江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熱帶農業科技,2006,29(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