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端芳
【摘要】隨著指南的深入實踐,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資源,家園共育成為幼兒教育的必然趨勢。我們針對當前家園共育中存在教育工作實效性不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問題。本文以現場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收集法首先收集家園共育工作的客觀現狀,探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闡明觀點提出建議增強合作力度。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家園共育;影響
![]()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屬于學校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系統性等。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一、家園共育的教育的現狀
幼兒教師與家長均為教育者,都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體,只有家園雙方進行合作,才能有利于幼兒的成長。但是,目前我們的幼教實踐中,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效果還不十分理想,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園與家長對家園合作的內涵理解不夠
所謂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
(二)實際開展的家園合作教育工作實效性不強
在實際開展合作中,教育效果有限,不夠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幼兒園教育過程的每個環節之中; 家園合作不夠密切,兩者常常脫節; 家園活動很少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
(三)幼兒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正確、全面反映社會要求的家庭教育目的,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長,而錯誤地片面地反映社會要求的家庭教育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四)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可見,幼兒教師在家園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教師的表現還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家園共育工作建設中不容忽視的原因
(一)教師和家長缺乏新認知,未能擺正角色位置
“家園共育”強調一個“共”字,它體現了家園共育是雙向、平等的活動,是家長與教師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過程,雙向平等地交流溝通是有效合作的前提。然而受計劃經濟和權威教育的影響,一些辦學資質較好的公辦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還高居于象牙塔之上,很難做到與家長之間平等交流溝通,“關門辦園、自我封閉”的特征比較明顯,或者是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使家長處于被動的接受和被指導,忽略了家長想法,更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師和家長溝通較少,合作力較弱
家園共育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合作計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然而在困惑中提到的也只是少部分教師和家長,作為教師,要勇敢面對,該堅持原則的要堅持,該靈活對待的要靈活,要堅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為了孩子好,相信家長是能體會到的。同時,教師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利和它的弊,所以,對待家長不要一刀切,那么多的聯系方法、溝通方式,總有一種能適合,家長也有喜好,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作為家長也應該主動與教師多聯系,交流互換幼兒的情況,配合老師,共同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三)相關政策不夠完善,政府資金投入較少
現在民辦幼兒園費用越來越高,主要是由于民辦幼兒園市場化,幼兒園收費高的背后,最為主要的因素是優質教育資源短缺,辦得好的幼兒園太少,為了進名校,大家都擠破頭。而對于收費標準,政府相關物件部門給予監督,如伙食費、體檢費、學習用品費、生活用品費、外出活動費、車輛接送費、節假日留園費等七項,并明確規定“按實收費”,其中體檢費則按照物價衛生部門規定的標準收取,節假日留園費則按照實際留園的天數收取。可是贊助費呢?物件部門負責人做出的解釋是只要贊助費是家長自愿贊助的,就符合國家的政策規定,物價部門無權干涉。
三、家園共育的教育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培育增強家園共育意識
首先,幼兒園要讓家長真正認識幼兒園、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具體內容。在新學期的家長會上,讓家長知道本學期幼兒園對幼兒有哪些具體要求,交代本學期將教給孩子哪些知識,需要培養,發展孩子哪些能力,以便家長心中有數。這樣使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能有真正的收獲。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家園聯系專欄、幼兒園網站等向家長宣傳一些學前教育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知識性的宣傳來可以大大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給幼兒創設獨立成長環境。
其次,幼兒園要樹立和家長聯合在一起的意識,保持教育的一致。現在每位家長都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長還有自己的教育價值觀,也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獨特的教育方法,教師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可以獲得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孩子學習行為的各種信息。同時家長也會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學習情況,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學內容等。老師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與家長溝通解決。
(二)平等合作,轉換方式,友善溝通
教師要用心聆聽家長意見,積極給與反饋,注意以感情流露的方式支持、鼓勵家長表達其觀點。讓家長感到教師的真誠,從而愿意更深層次地交換意見。其次,齡聽時,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與其討論。再次,還要有策略地描述孩子的行為,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孩子是充滿信心和關愛的,從而樂意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
(三)樹立良好旳職業素養,吸納新鮮師資力量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僅僅像一個慈母一樣愛學生,那么他將不比那種雖然讀過許多書,但不愛事業也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用愛心塑造幼兒的心靈,用愛心激發幼兒的熱情,愛心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催化劑,我們只有時刻把他帶在身邊,就一定會創造美好的明天”。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對幼兒要有愛心”,其次才是專業文化素質。愛,是人類的一種偉大情感,原蘇聯革命家捷爾任斯基說過一句話:“愛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溫暖、快樂的創造者”。人們都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
結論
總而言之,家園合作的途徑也由傳統單一的一對一的家園互動方式轉變成多角色全方位家園互動方式,體現幼兒教育應注重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家長在這些交流模式下才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家園共育才會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培養幼兒健康活潑地成長,我們的家園共育才會更有效,更有價值,更有生機。
參考文獻:
[1]李生蘭.示范性幼兒園網站“家園互動”欄目的觀測與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01:90-93.
[2]李國珍.搞好家園關系 促進幼兒成長[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254.
[3]馬林.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資源體系建立的策略[J].巢湖學院學報,2014,02:119-122.
[4]焦皎,呂承文.“家園共育”內涵剖析與幼兒教育發展探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0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