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旻 吳翔
【摘要】當今社會,兒童教育是整個社會及每一個家庭都十分關注的熱點。面向兒童的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可以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且寓教于樂的課外活動場所。本文通過分析面向兒童教育的展示陳列特點、對兒童心理及家長觀展行為的調查研究,提出面向兒童教育的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人性化設計,并分別從博物館、美術館、科普館、自然館等展示空間設計,以及以兒童教育為主題的會展活動策劃幾方面進行具體分析研究。
【關鍵詞】兒童心理;觀展者行為分析;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展示策劃;陳列設計
![]()
在我國,兒童教育正在步入一個比拼學業成績的怪圈。家長們過于關注各種培訓班、補習班,而冷落了科技館、博物館、自然館等兒童游樂學習的公共場所,其后果則是童真的扼殺和童年快樂的減少。相反在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和家長都充分認識到了對展覽、展示對兒童的教育重要性。從1899年世界上第一座兒童博物館——美國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的建立開始到現在,各國不斷涌現優秀的兒童教育的博物館、科技館、自然館等。美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僅兒童博物館就有幾百所,這些博物館幾乎都將兒童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
就我國兒童教育的現狀而言,注重發展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中面向兒童教育的設計是十分欠缺的。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的設計主要包括博物館、科技館、自然館、藝術館的展示設計,此外還包括兒童展覽活動中心設計、展館中親子會展活動的策劃等等。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中的兒童教育不同于學校課堂知識輸入試的教育,更多的是開發兒童的自主研究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中面向的兒童教育主要分為學前兒童(一般指0-6歲)和小學兒童(一般指6-12歲)兩個階段的兒童教育。一方面,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因其特殊的功能性和知識性,容易給于兒童新奇多彩充滿樂趣的學習拓展體驗。另一方面,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也是增進親子關系很好的場所。兒童在家長的陪伴下觀展或是一起參加會展活動都是增進家長與孩子感情有效的粘合劑。
1.面向兒童教育的展示陳列特點
1.1展示內容具有指導性和教育性
面向兒童展示陳列的目的是要通過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的展出從而達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展示內容具有指導性和教育性是面向兒童教育展示內容的基本特點,展示從內容到方式各方面都應為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1.2展陳方式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
觀展者主體為兒童這決定了展陳方式需要足夠開放和提高互動性來引起兒童的興趣和共鳴。只有加強兒童的主觀參與性,通過一些互動場景建立提供拍照合影機會或組織互動游戲,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才能充分調動兒童觀展的積極性。
1.3展陳空間的色彩具有豐富歡快且明亮的特點
根據兒童的色彩心理角度出發,展陳空間的色彩需要給兒童帶來活潑、融洽、愉快的感受。兒童通常對色彩鮮艷、明度純度相對高的色彩有較深的印象和感觸,所以面向兒童的展陳空間通常都充滿積極陽光溫暖之感、具有色彩豐富且明亮的特點(如圖表1)。北京蒲蒲蘭繪本館就是通過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彩的絨毯依次平鋪,從而營造出一個充滿童趣的夢幻彩虹世界。
1.4展示陳列符合情感體驗設計的要求
情感體驗是人的一種存在狀態,體現出人本因素中。在展示陳列中情感體驗的建立,能夠激發兒童對新鮮事物求知探索欲望,提高兒童對該展示空間的參與熱情,是面向兒童教育的展陳設計的重要要求。在展示陳列中,隨著情感體驗在展陳設計中的融入,兒童容易被展覽內容所吸引,感受整個展陳空間,達到忘我的境界,從而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求知學習探索的觀展活動中去。

圖表1
2.研究兒童心理及家長觀展行為促進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的人性化設計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問答法、訪談法等系統的調研研究,得出一系列有關兒童教育方面兒童心理以及家長行為的調研結論,從而可以有效的根據兒童心理需求及家長教育行為對展示陳列進行有效的人性化的設計。
2.1在參觀展覽中兒童心理的調研分析
在調研中發現兒童的注意穩定性較差,集中于某一件事情或活動上的時間較短。一般來說,7—10歲的兒童可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約20分鐘,10—12歲的兒童約25分鐘,12歲以上的約30分鐘。低年級的兒童在觀察時,往往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征,如運動的,較大的,對比明顯的部分。對一些具體的,活動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穩定。對于一些抽象的,單調的,刻板的對象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兒童注意的穩定性與集中性,與其年齡、興趣、健康及情緒有關。根據調研結果得出,設計師可以適當在展會中活動上多設置一些充滿期待感,多變化性的,趣味性的互動娛樂環節,幫助開闊兒童的思維和其興趣。
另一方面,調研發現卡通形象等一些虛擬元素是深得兒童喜愛的。在展示陳列中多建立一些虛擬場景或者卡通形象可以有效的提升整個展示空間的靈動性。每個卡通形象都具有其自身的價值與內涵,展示陳列中一些積極向上充滿寓意童話故事中的卡通形象的出現有助于激勵兒童正面樂觀的成長。例如日本漫畫家宮崎駿先生筆下的龍貓、善意友好充滿愛心,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克服軟弱最終修煉成頂級戰士,等等。
2.2在觀展中家長行為及期望的調研分析
對于面向兒童的展覽活動中,通常是需要成年人陪同前往的,而這之中家長無疑占據了監護陪同人群的主要部分。由此家長的觀展期望及觀展行為也是展示陳列的人性化設計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方面。
在調研中發現,多數帶孩子觀展的家長對展覽活動所期望的、注重的還是活動或展覽的教育性,其次是娛樂性(如圖表2)。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面對年齡偏大兒童的觀展家庭,需要展覽具備的顯性教育功能大一些,而面對擁有較小年齡兒童的家庭則更多的是注重一種從寓教于樂,通過游戲來啟發孩子,拓展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在展陳設計和策劃中同時注重娛樂性和親子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優秀的展覽活動應該是既受家長們的喜愛,又滿足孩子們愛玩的天性,通過促進親子之
間的感情,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圖表2
3.面向兒童教育展示設計的具體研究
3.1科技館、自然館、博物館、美術館中兒童教育展示空間的設計
兒童時期的記憶是深刻的,又是最容易受啟迪的,博物館在陳列展示設計中更應注重引導孩子的興趣,滿足兒童的心理要求。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博物館展示空間面向兒童的人性化設計。
(1)注重兒童友好型的空間設計
從空間尺度來講,一方面,大體量的物品能夠刺激兒童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科普類博物館的大型實物展品是吸引兒童的關鍵,柏林技術博物館和德意志博物館中的飛機、船只、列車都是最受兒童喜愛的展品。另一方面,小尺度的空間可以給兒童一種安全感和親切感。根據兒童領域相關理論:不同于成人的親昵尺度為3m,兒童的親昵尺度為1m;成人公共距離為3.75~8.00m,而兒童為1~3m。在空間營造上,高度為1m 左右的門洞可以為兒童提供親切感。如猶太人博物館為兒童專設的娛樂空間中,兒童入口的尺度基本上為成人入口尺度的一半。
在空間色彩方面,有研究表明兒童對色彩的偏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表現出由暖色調向冷色調推移的傾向。學前兒童在博物館中需要感官刺激來激發他們對博物館的興趣,在注重兒童感性認知和主動參與的空間中,相關的色彩設計可多應用一些他們相對喜愛的紅色和黃色。而年齡稍大一些的兒童則需要在博物館參觀中學到知識,在注重兒童思考學習知識和需要專人指導的空間中,相應的在一些針對大孩子的講解展示空間中可多應用這個年齡段兒童偏愛的冷色調,如藍色和綠色。此外,在一個博物館內不同的展區使用不同的主題色彩也會豐富兒童的參觀感受。
(2)注重豐富兒童的視聽體驗
在多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在展示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從而達到豐富的視聽體驗已是一種十分受人歡迎的展示方法。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視聽設備兒童可以方便利用這些設備查詢和了解博物館展品的更多內容。這樣的設備在可以較多的運用在自然科普類和專題歷史類博物館中。通過球形銀幕、環形銀幕、3D銀幕等放映一些科普短片也是一種深受兒童喜愛的展示手法。
(3)“參與式”展示
“參與式”展示為兒童提供模型制作空間、加強觸摸實踐體驗。“參與式”展示的出現,大幅改變了博物館與觀者的關系;傳統禁止觸摸、僅可觀看的博物館戒律被打破了,觀眾不僅可以自由自在的觸碰、操作展示品。參與式的展示對于兒童觀眾的博物館學習是具有正面影響和幫助的,透過展品在操做過程的趣味性及高參與性,能引發兒童學習的意愿與需求。博物館展覽中采用多種參與式展示形式,不僅可以達到良好的展示效果,更有易于讓孩子們沉浸于科學藝術氛圍中。參與式展示形式主要包括觀看式展示、傾聽式展示、聞嗅式展示、互動式展示、體驗式展示,使其參與度不斷提升。參與式展品有時是以激發兒童的知性經驗為主要目的,如:觀看各種錯視圖案,嘗試坐在不同材質的椅子上,觀察流體流動的軌跡等。此類展示往往可以得到孩子更用心的體驗和參與。在鄂爾多斯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區,兒童可以使用挖掘工具模擬考古,像考古學家一樣對文物碎片進行編號、拼接、修復、組裝;在陶藝區兒童可以親手制作陶塑,將陶泥變成一個個藝術品,從而了解瓷器的制作過程。
3.2面向兒童的主題會展活動設計策劃
除了博物館、專賣店,一些臨時的面向兒童的主題會展活動也是展示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會展活動通常具有一定的時間規定性和較強的活動性。例如動漫節、樂高積木展、幾米漫畫展、立體書展、Kitty貓紀念展等等。這些展覽活動往往是家長與孩子周末的好去處,不但娛樂性強而且為家長與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親子活動的機會,有助于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1)空間布景
這些會展活動的臨時性決定了它們通常是舉辦在一些已有建筑環境內,例如大型購物中心、圖書館、社區中心等。所有這些空間都是可以進行內部裝飾、改造從而使其更個性化、更活潑、更容易得到兒童的喜愛。例如上海浦東嘉里中心的圣誕活動布景,為孩子們搭建出一個精美奇妙的精靈王國場景,孩子們可以穿梭在其中,鉆進城堡里合影拍照。
(2)讓兒童邊學邊玩的游戲活動
在面對兒童的會展活動中想要高度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講故事和做游戲是最好的方法。講故事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對展示主題更加熟悉。然后由故事轉變為游戲,創造一個環境或任務增強孩子與家長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游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親子關系的“推動者”。游戲不但能鼓勵孩子的創造力也能加強他們的溝通能力,使他們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4 總結
城市公共空間中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是兒童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在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的過程中,兒童會用所有的感官來體驗、認識和思考周圍世界,另一方面兒童在參加會展游戲活動中也能使自己的肢體協調和運動能力得到鍛煉。因此,城市公共空間中面向兒童的展示陳列設計,應該以滿足兒童的需求為設計的出發點。只有以兒童的角度來規劃空間、設計陳列道具,才能創造出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展示展覽空間。
面向兒童教育的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設計研究是一個比較新的話題,相關的理論研究比較少。因此,本文在運用兒童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親子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結合國內外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基礎上,對面向兒童教育的展示陳列空間的設計做了初步的理論總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家長、兒童和社會對展示陳列空間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存在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設計方法和設計策略也要不斷的改善。因此,面向兒童教育的大型綜合展覽展示館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兒童的需求不斷改進和創新的。
參考文獻:
[1][加]安妮·薩瑟蘭著 兒童經濟[M]王樹勇譯 中信出版社2003.3.1
[2][西]西蒙·托倫茨·費爾南德斯.徐侃.古穎著 會展活動的創意與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3.10
[3]高維甄.親子生活空間設計100[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3
[4]徐穎.兒童博物館的趣味性展示設計要素[J].當代美術,2011.9.
[5]李勝男.從兒童的心理特點淺談博物館的兒童教育[J]蘇州文傅論叢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