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在初中各科的學習之中,物理學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很多同學總會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您上課一講我就會,就是在做習題時不會做,不知如何下手。”做習題卻恰恰是掌握知識程度的體現,所以這個問題值得物理老師和同學們仔細研究。初中物理習題指的是學生在掌握了教學內容以后,以口答、書面或者實驗的形式,針對某一個課題反復地練習。通過物理習題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鞏固與靈活運用所掌握的課堂內容來解題,培養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物理教學中習題課占據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它對于深入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物理教學中的習題課,引導學生真真正正地練起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在初中物理中一些基本概念和結論的理解并不難,例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例如壓強公式P=F/S等等;但熟記這些概念和定律并不夠,重要的是如何教學生在具體題目中應用這些概念和定律,習題課教學就是學生逐步掌握解題方法和能力的過程,下面就針對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根據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區別對待
初中物理教學分為初二、初三兩個不同的教學層次,這兩個層次中,無論是在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學內容與要求上,還是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能力上,都存在這明顯的差距,所以,應該區別對待。同時,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在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題。比如,新授課的練習題和課后作業要選擇相對基礎一些的,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章末或者期中期末復習中要安排一些具有難度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靈活性。
二、從物理基礎知識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要求學生從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這五個方面復習,引導學生根據認知規律靈活運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并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掌握應用定律和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統一單位,進而形成解題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掌握解題規范與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準備。
三、精選精編練習題目
教師出示的題目應該是精選精編的題目,應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靈活性。即能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還應便于從情境、設問、立意等方面作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題目若能用實驗做出來或與實際聯系得比較密切,則盡可能安排實驗演示或實際動手操作,以增強直觀程度。習題課的核心任務是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解題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還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物理習題。
四、幫助學生不斷搜集整理典型題目和解題方法
有些學生不能獨自總結典型題目和解題方法,老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解題技巧。首先根據學生情況特點,選例題時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加強基礎,即通過這些題目,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強針對性訓練,克服缺點。即選用足以暴露其缺點的各種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三是拓寬視野,增強適應性。即選題不僅內容上力求齊全,而且盡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問角度乃至敘述方法的各類題目,使學生課后遇到各類題目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可降低題目的難度,增強解題的自信心。
五、習題課應該由易到難,逐層遞進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想盡可能得讓學生做更多的習題、講更多的習題,但是顯然學生并不象老師想象的那樣能接受那么多,特別是中差的學生,有時老師講中等難度的題目時他們就有可能聽不懂,這樣老師講再多也是無用功。因此在講解例題和習題時應該從知識的基本應用題開始,許多老師以為這類題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講解難度更高的例題,這樣對學生掌握解題技巧事倍功半,基本應用題是通往更高階梯的臺階,一定要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才能更進一步,因此習題教學一定要由易到難,逐層遞進。提問時,教師要善于把題目分解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由審題尋找突破口,依次展開過程分析、規律選用、方程列出、結果討論等。這時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既講正確也講誤區,既講常規方法也講技巧捷徑。
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初中的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牢固的定向思難。定向思維在小學學習中很有用,只要記住公式和規律,記住老師講解的套路,就能夠解決問題,但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定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題思路。因些在習題課上除了分析解題思路外,要留給學生獨自思考的時間,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一些他的解題思路,再由老師點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我在教學中有時讓學生講題,如果他會要講某一個題,他必須把這個題做透徹,這樣才能講明白,其他同學才能聽得懂。經過不斷地鍛煉和積累,學生才能養成較好的思考習慣且掌握一些解題思路。
七、布置好課后習題,讓學生鞏固解題方法和技巧
在課堂上通過例題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初步掌握了某些解題方法和技巧,如果在課后不加強和鞏固,僅憑課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如何布置課后作業是很關鍵的。教師要精心挑選極具典型與知識技能緊扣的習題,還要注意層次性,即習題要有難有易。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適當地使用一些“非常規題”去培養學生非常規的思維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條件的題型;有多個答案的題型;答案是不確定模糊解的題型;松弛約束可以求出許多物理量的題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的題型;設計實驗方案的題型;根據平時生活積累進行估算的題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題型;跨學科結合型題目等。
八、及時反饋練習結果
通過學生回答或板演,教師準確發現了學生在知識理解、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成績和不足,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肯定和準確的矯正,以便可以對癥下藥。同時批閱學生的作業也是了解學生情況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在作業中呈現出來的問題教師要也要及時進行反饋,糾正錯誤。若反饋不及時,會使學生探討作業的興趣逐漸淡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尋找突破口的方法,總結易混易錯處,歸納同類習題的共性與異類習題的聯系區別,達到解題時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以上所述就是上好初中物理習題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正所謂“成長不能代替,發展只能靠親歷”。在物理習題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親自去做,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物理學習方法與技巧,真正學到知識,避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使物理課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