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聯
^摘要:初中生物課程改革給生物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也給生物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新課程理念,這是初中生物教學應當著重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效課堂;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教學設計背景:從2011年6月,我校針對學校狀況開始進行了高效課堂的研究和學習深入,先后去全國各大名校學習參觀,立足提高教學質量提出新的方案,開始在七年級進行高效課堂實驗。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謹記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發展學生為中心,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基于此,我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制定如下:
(1)通過列舉熟悉的生態系統深入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2)分析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3)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4)明白生物富集的現象及其危害,呼喚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提前下發導學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預習課文,在課本上畫出要點和關鍵語句,并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基本知識填寫部分。
2.課代表板書本節課的課題和學習目標
3.教師檢查學生的課本和導學案,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板書本節課的簡易提綱,使學生建立本節課的整體知識結構
二、教學流程
1.教學導入剛才老師在教室里轉了一圈,同學們都在認真進行課前閱讀,看到大家的課前預習也完成得非常好;我們班的講桌和窗臺上還放著幾盆非常好看的綠植,讓老師感受到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當前,全世界都在倡導愛護地球,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生命的和諧美。今天我們就把我們的心放在大自然里,一起來感受生物與環境這個共同體的生活姿態。(引言簡短、親切,呼喚學生的學習意識)
2.新課學習
(1)生態系統的概念:通過預習學生能準確說出概念,需要教師引領,進一步深入理解。
師:生物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的,為什么說又互相依存呢?你們如何理解。
生:環境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氣、二氧化碳、水等。
師:從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生物一代一代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就依賴著它們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地域根據研究的情況可大可小,小到我們教室門前的花園、教室、甚至一塊面包,大到一片森林、地球,你們能列舉一些給大家聽聽嗎?
生:撒哈拉沙漠、科爾沁大草原、景泰的獸鹿山、公園的池塘、一碗剩飯……
(2)生態系統的組成:任務一:小組長負責組織,一人執筆,通過剛才大家的列舉,選一個你們最熟悉的生態系統,寫出該生態系統里所有生物的名稱,并寫出與這些生物生活相關的該環境里的其它成分,看哪組的同學完成得又快又好。組長做好組員的學習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展示:每組一個代表進行發言,匯報完成情況。(師生共同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任務二:小組繼續對剛才列出的成分進行歸類。請一位同學完成該部分板書歸納表的空白部分,并向同學們解讀自己的歸納情況。各小組進行展示。
師:各小組都完成得非常好!再思考: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誰的作用最大呢?請三位同學上臺分別扮演這三個角色,陳述各自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哪位同學最特長哪個角色就表演給同學們聽。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對哪位同學的陳述有補充就主動來做他們的志愿者。
學生表現積極踴躍,手持教師提前準備好的三張寫著角色名字的大紙片一一進行陳述。最后歸納出:三個角色都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教師肯定學生的積極思考和主動學習)
(3)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師:我們繼續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兩個主要成分——生產者和消費者,它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通過什么發生著關系?
生:食物關系。(引出食物鏈和食物網)
任務三:完成課本P103頁討論: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看哪位同學知道得多,連得準,有疑問可以與身邊同學進行交流。
教師進行必要的提醒“連接箭頭的方向應該表達出能量流動的方向”。指定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共同完成食物網簡圖,完成后相互進行對比補充。(教師進行檢查指導,對完成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
3.板書小結檢測反饋學生對照板書進行簡單小結后獨立快速完成課后自我評價,然后小組進行交流,提出學習疑惑。最后完成課堂檢測,當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教師對完成快、完成準確的同學進行表揚)
課后反思:本節課學習緊湊,過度自然流暢,小組學習運用得當,課堂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積極投入學習、思考,小組長的組織有序,展示的同學表達清晰、流利。學生完成自我評價速度快,全班54名同學有2位同學出了錯誤,檢測部分第2題有3位同學沒填上。
課后與同行進行交流,他們對這節課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位同事說“這節課完成太好了,聽你的課特別過癮”;另一位外校老師說“提綱板書新穎、脈絡清晰,食物鏈的連接箭頭方向引導特別好,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參考文獻:
[1] 樊創功.學習、思考、探究、反思——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 2011年13期
[2] 曠提倡.淺談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的運用[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09年10期
[3] 宋保家.如何提高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J]. 學苑教育 201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