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少麗 翁殊斐 陳煒林



摘 要:廣州園林博覽會自199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是春節期間重要的花事活動和園林行業綜合性競賽活動,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文章回顧了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發展歷程,重點介紹了2004年至2014年的展覽主題、內容、規模等,分析了廣州園林博覽會對本地城市建設的影響,并探討如何促進園博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園林博覽會;藝術園圃;廣州公園;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Since 1994, Guangzhou Garden Expo held in Guangzhou of the annual Spring Festival, It is the grand flor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n Guangzhou. It has unanimously been praised by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uangzhou Garden Expo. It focuses on exhibition theme、content、scale about the 2004-2014 Guangzhou Garden Expo, Simultaneously, It analyzes the affect on the local of Guangzhou Garden Expo, and investigates the approach that how to promot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ing of Guangzhou Garden Expo.
Keywords: Garden Expo; Artistic Gardens; Guangzhou Park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素有“花城”的美譽。春節前逛迎春花市、春節期間逛公園是廣州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廣州園林博覽會就是春節期間重要的花事活動和園林行業的綜合競賽活動,由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20屆。它薈萃了豐富多彩的園林花景、文化展覽和藝術表演,一直受到各有關單位、羊城市民、外地游客的歡迎和熱情贊揚。
1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歷史回顧
1.1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組織創辦
廣州園林博覽會展出內容包括公共景點、藝術園圃(俗稱小園圃[1])(圖1~2)、大型室內藝術插花、精品花卉等,其中藝術園圃是廣州園林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重點展出造型新穎的藝術園圃20多個。藝術園圃于1992年由廣州市政園林局(現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技術人員從香港花卉展覽會(圖3)引入廣州,1993年春節在流花湖公園的“異國風情花會”上首次展出,受到市民歡迎。1994年,廣州市政園林局在越秀公園舉行第一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首次舉辦了藝術園圃競賽,行業機構和專業人士踴躍參與。此后,該活動每年春節都如期舉行,至今已在廣州越秀公園、云臺花園、白云公園、增城掛綠湖、海珠湖公園和蘿崗區科學城等舉辦了20屆,參展單位包括市、區級公園,各區園林辦、綠委辦、園林學會、園林企業及專科院校。
1.2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發展進步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發展簡況見表1。近11年來,廣州園林博覽會的主題、內容、技藝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成為造園實踐和研究的熱點[2~5]。下面將對這十一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的概況進行介紹。
作為傳統花事活動,每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都有各自的特點。第1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以“自然·生態·璀璨花城”為主題,共計42個市、區屬公園和園林單位參展,其中藝術園圃參展單位32個、團花組景20個,花卉館展出的花卉精品300個、藝術插花30組,共布展鮮花近10萬盆,規模比往屆提高一個檔次。以“自然生態·活力動感”為主題的第11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參展單位30個。該屆的藝術園圃充分展示了嶺南園林文化的特色。
2006年,第12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開始打破以往單一會場的做法,采取主會場與分會場結合的展出形式。越秀公園設為主會場,另增加流花湖公園、烈士陵園、文化公園和廣州動物園4個分會場。其中,越秀公園布展主題是“粵秀華燈”,流花湖公園布展主題是“流花溢彩”,文化公園的主題是“粵韻花香”,動物園以“瑞狗賀歲”為主題。該屆廣州園林博覽會薈萃了豐富多彩的園林花景、大型燈飾、文化展覽和民俗表演等節慶活動,是歷屆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廣州園林博覽會,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第13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以“自然和諧歡樂”為主題,除了展出藝術園圃、藝術插花和花卉精品等傳統內容外,還增加了云南民族風情雕塑20多組、童話場景以及扇藝展等會展項目。第14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以“繽紛花城、綠色奧運”為主題,有針對性地設置了“廣州頌”、“動感奧運”、“異國風情”、“精靈卡通”“游客互動”等專題項目,是歷屆內容最廣泛的。在以“生活·家園”為主題的第15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上,展現天臺、陽臺、窗臺及室內花園美化的題材,把現代家居綠化與嶺南園林造景融為一體,倡導羊城市民在自家陽臺進行綠化與美化,形成具有廣州“花城”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觀。第16屆廣州園林博覽會,以“家園·盛會”為主題,營造“構建和諧城市、喜迎亞運、共賀新春”的喜慶節日氣氛,是該屆的一大亮點。
1.3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成熟提升
前16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的“藝術園圃”均為臨時性展示項目。自第17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開始,藝術園圃展示分為永久性和臨時性藝術園圃兩大類。以“夢想·花園·家”和“綠色家園·幸福廣州”為主題的第17屆、第18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在享譽“花城名珠”的云臺花園舉行。藝術園圃結合主題,以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為出發點,探討了嶺南園林、宜居花園城市及節約型、創新型、科技型園林綠化的發展方向和形式;凸顯了“低碳、節能、環保”理念,提倡少用磚、砂、水泥和不可循環再生的材料,鼓勵使用生態、環保、科技、節能材料造景。第19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由白云區與增城一起舉辦,這是首屆由區(縣級市)承辦的園博會,會址在廣州白云公園和增城掛綠湖,以“生態云城,空港新園”和“生態·幸福·美麗增城”為主題,展覽規模、影響力是歷屆之最,而且是免費對游客開放。展覽過后,大部分藝術園圃保留下來作為公園的旅游景點(圖4)。第2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由海珠區和蘿崗區共同承辦,以“情系嶺南水鄉,再現瑤溪文化”和“智慧蘿崗·錦繡科城”為主題,分別在海珠湖公園和科學廣場——綠軸廣場地塊舉行。本屆園博會是首屆展示嶺南田園風光及傳統文化底蘊的園林盛會,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內涵,弘揚生態文明與嶺南園林文化藝術。
廣州園林博覽會經過20屆的發展,主題從模糊到明確,緊跟時代形勢,逐漸向自然、和諧和生態環保靠近,使廣州園林博覽會年年有新意,推陳出新、富于時代感,讓游客眼前一亮。歷次展覽規模、影響力越來越大,體現時代發展變化、廣州經濟飛躍、羊城市民和游客的審美需求的變化,凸顯了嶺南園林造園技藝的可持續發展。
2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積極影響
2.1豐富了市民的春節文化生活
園林文化是人類文化積淀、延續、發展和創新的表現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廣州園林博覽會及相關活動的舉辦,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全市市民的文化素質和鑒賞水平。意境高雅、內涵豐富、空間層次分明、綠色生態的藝術園圃為廣州市民提供了欣賞美景的機會,豐富了廣州市民的春節文化生活。
2.2推動城市環境優化、人性化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凈化了城市空氣,提升了城市形象,帶動了旅游發展。現代化城市高樓聳立,為了改善居住環境,陽臺花園、屋頂天臺花園、別墅庭院等園林形式開始興起。藝術園圃造景形式對公眾的開放度和吸引力都非常大。新材料、新工藝、新理念在園林綠化中的運用,可以引導市民關注和諧人居環境,能夠讓更多的人對園林藝術感興趣和了解,有利于普及園林知識,提高大眾的環境意識,為大眾美化家居提供借鑒,推動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
2.3 促進產業聯運,增加就業機會
廣州園林博覽會對會址周邊的開發、發展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給市民留下一個大公園,也會帶動周邊房地產的發展,同時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帶動房地產業、會展業的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前兩屆園林博覽會的舉辦,第18屆廣州園林博覽會開辟云臺花園二期園區面積約12 hm2,并作為藝術園圃展覽場地,會后一直保留,給市民留下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在廣州白云公園和增城掛綠湖舉辦的第19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為市民留下2個公園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房地產業的發展,還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增加了就業機會。
3 廣州園林博覽會今后的發展
3.1關于選址問題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選址是一個漸進優化過程,從選擇已有的公園,以臨時性的藝術園圃為主,到選擇新公園,結合新公園的規劃建設,形成永久性的藝術園圃為主。廣州園林博覽會的發展,帶動了廣州城區的發展。第19屆廣州園林博覽會會址在廣州白云公園和增城掛綠湖,展覽規模、影響力是歷屆之最。展覽過后,大部分藝術園圃保留下來作為區級公園或永久性的旅游景點,這是低碳、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實踐。通過選址調動各級政府興辦園林綠化事業的積極性,為當地居民改善居住生活環境,創建弘揚本土文化的旅游景觀項目,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英明策略(圖5)。
3.2關于主題表達
20世紀以來,隨著“生態”“和諧”“健康”等觀念的深入人心,生態學理論依據超越了生物學的范疇,滲透到諸多學科領域[6],園林界人士也在此理論下尋求歷史文化景觀與生態的契合點,將生態設計引進園林行業,于是廣州園林博覽會成為宣傳鄉土文化、生態設計的最佳舞臺。近三屆的廣州園林博覽會,生態主題明顯,并在藝術園圃設計中得到呈現。設計師為表現和突出生態主題費盡心思,從平面布局、立體構圖、主體建筑和小品、植物配置、技術與材質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細致的表達,并神奇靈活地加以藝術處理。
3.3關于可持續發展
廣州園林博覽會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藝術園圃的養護管理的永久性和臨時性配合處理。近四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結束后,大部分藝術園圃作為公園的固定景點保留下來。展區用材以草花和臨時性材料為主,不具備永久保留的條件;大部分藝術園圃都有假山、水景、建筑和雕塑等元素,展覽后參觀者大量減少,給養護管理帶來很多困難。所以,在永久性藝術園圃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展覽期間和展覽結束后各種配套設施的不同使用要求。打造永久性藝術園圃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合理增加臨時性設施,有利于展覽結束后拆除或改造部分設施;臨時性藝術園圃設施采用可拆卸并可二次利用的做法,有利于展覽后改造成為適合市民游覽的城市公園,更好地實現廣州園林博覽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4 結 語
作為春節期間的重要花事活動,廣州園林博覽會歷經了20年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廣州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它為本土的園林綠化發展、行業人士展現其創造力和新型設計理念提供了最佳的平臺。
然而廣州園林博覽會仍須借鑒學習其他地區和國家相關展覽會的經驗。如香港花卉展覽的展覽內容還設置了花卉及園藝比賽、攝影比賽、文娛表演、植物養護、花卉園藝商業攤位等多元游藝活動,以及風格形式豐富、色彩艷麗、線條優美、視覺沖擊力強的藝術園圃,通過植物、新型材料和現代科技元素的運用,讓廣大市民、學生及其他觀光者都能找到興趣點參與其中,帶動其他活動的興盛,成為香港旅游的重要觀光景點。今后,廣州園林博覽會的展覽內容,可增加攝影繪畫比賽、科普活動、親子游戲等活動,使游客在游憩活動中對園藝、園林科學認知水平進一步提升,熱愛生存環境和大自然,既豐富科學知識內涵,又大大節省成本;在藝術園圃展覽形式上,增加一些新型材料和現代科技元素,提高園林藝術水平。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廣州園林博覽會應該積極滿足大眾的需求,走群眾路線,真正創造大眾喜愛的園林景觀和園藝作品,讓大眾親身體驗到風景園林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陳淑燕,黃永光. 淺析廣州藝術小園圃的園林美學特點[J]. 廣東園林,2009,31(2):14-17.
[2] 程曉山,徐牧野,江匯. 淺談藝術園圃《春舍》的設計特色[J]. 廣東園林,2011,33(6):35-38.
[3] 段春晶,杜傳亮,程曉山. 第十七屆廣州園博會藝術園圃植物造景特點淺析[J]. 廣東園林,2011,33(6):28-34.
[4] 譚廣文. 廣州小園圃的營造特點淺析[J]. 廣東園林,2006,28(3):13-15.
[5] 熊英. 廣州園林博覽會的布局特色[J]. 廣東園林,2009,31(1):47- 48.
[6] 葉峻. 從自然生態學到社會生態學[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6(3):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