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國
創新能力就是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優化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教師,應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上下功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必須要樹立創新意識
以往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大多是以知識積累為主,以能力培養為輔. 教學過分強調知識, 過分推崇知識,不正視接受知識主體的人. 這樣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激情. 在當今社會,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參與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 要使學生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 教師的創新意識可以體現在利用已有的教材,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樹立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教的觀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一般來說,學生對身邊的數學、源于生活實際的數學比較感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開啟學生創新意識.
1. 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基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和潛在動力. 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難易適度又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就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
2. 利用學生好表現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爭強好勝的心理,表現意識很強,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組織各種不同的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活動,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長,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三、創設問題,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欲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則是點燃學生興趣的火炬.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教師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 提出問題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設置問題情境,將學生融入到活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讓學生處于這樣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 例如教學“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時,例題:“航模組有男生9人,女生7人,美術組的人數是航模組的2倍,合唱組有64人,問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學生搞清題意后,都會用分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這時候可以提出:“我們都學過列綜合算式計算了,我覺得綜合算式計算簡便,你們想想辦法看這題用綜合算式計算怎么解決呢?”此時學生就會開動腦筋,思考解題方法. 2. 探索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得開,讓學生多動手、多合作、多操作,在熟悉的基礎上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創新. 教學活動中凡是學生能探索的,教師不要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不要暗示. 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自由創新的空間,盡量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人人參與. 還是上面的案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不了問題,即直接用已有經驗列綜合算式得到的答案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不相符合. 由此想到,必須有新的解決方法. 有的學生已有應用“中括號”的經驗,就會嘗試用“中括號”來解決問題;有的學生還是先分步再綜合;有的學生干脆用橫線畫出先要計算的部分,直接按照“他規定的順序”計算. 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參與學生的探討,不斷給予他們幫助,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3. 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的末尾環節,主要起到總結知識點,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作用. 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充分肯定學生的認真思考,并且表揚方法運用巧妙的學生,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尋找缺點,力求找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并且通過嘗試驗證自己的答案. 教師要力求讓學生每一堂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的創造意識.
四、引導、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創新的基礎,離開了實踐,就無法發現問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說到底,創造力是一種獲得性或實踐性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做個教育實踐的有心人,經常思考新問題,探索新路子,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新一代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通過前面的初步認識,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景:把課堂當作超市,讓學生當收銀員或顧客,讓他們親自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親自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智慧.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開始,我們一線教師是課改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而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讓我們從每一節課做起,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讓他們能在教師和他們自己設計的問題情境中,通過逐步自主地“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只有教師有創造力,才可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只有在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