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英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型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小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因此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在明確成員責任基礎上進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學習. 合作學習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的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從而來解決問題,理解知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粗淺見解.
1. 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即異質分組. 由于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只有善待自己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最大的團隊學習效果.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建議為4~6人. 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 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 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教師難以駕馭,活動難以正常進行. 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 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 交往,需要互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動”,只有合作學習的“形”而沒有合作學習的“神”的現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 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 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 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合作學習可以是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對象也可以是多維的.
4. 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 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臺留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 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教師的設計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對合作學習做整體設計,做到“心中有數”. 即給小組分好工或指導小組分好工,協調好各小組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促進小組研究活動能夠持續進行. 啟發和點撥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式,指導和幫助每名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尋找解決的途徑. 合理的活動時間安排、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具有參考價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基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顧問.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師的身份是普通成員,實行“走動式”管理. 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 研究性學習更把小組合作推向廣域的學習情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更加開闊的時空中進行,人際交往就更具多維性和互動性. 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 而且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 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于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 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采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呈現出多維交叉、有機融合的特點. 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后,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 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 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欲望,不僅出色地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 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