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翔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因此教師應充分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并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比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學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 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如:布置學生“觀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幾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費用是多少”,記錄下來,制成表格,再進行計算. 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學生普遍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
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教學要加強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貫徹聯系生活與數學應用的思想,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現實內容. 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先讓學生說一說乘坐公交車的情景,學生會說:有人上車,有人下車,還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擁而上等,這時,教師提問: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很自然地會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車上現在有多少人. 這又很自然地引入新課,而且會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為一群人蜂擁而上,就不會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門上,后門下. 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歸宿. 通過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愛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創設讓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既能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好奇心,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從動作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例如:在教學面積的計算時,學生通常是硬套公式,至于面積計算到底有什么用處并不了解. 我們可以通過以給教室做窗簾為切入口,讓學生測算一下需要多少布料. 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有的開始動手測量窗戶的大小,有的三五人一起討論自己家里窗簾的樣子,做窗簾時應該注意些什么等等,氣氛十分熱烈. 教師適時引導:首先要測量出窗戶的大小,其次要考慮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如果是面積較大的可用兩幅窗簾對拉,兩幅窗簾中間還應考慮應有的重疊部分,等等. 再讓設想一致的學生自由組成設計小組,共同探討,將討論結果繪成圖并計算出結果. 一時間學生的討論、爭辯聲不絕于耳,每一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開心自主地靈活運用各種知識,深入地掌握了面積的相關知識及應用.
四、作業設計生活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在教學“用乘法口訣求商”時,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除法計算,單一的講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為此在教學中創設了小朋友玩蹺蹺板的生活情境. 由于學生對玩蹺蹺板十分熟悉,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 教師適時提問:“12個小朋友玩蹺蹺板,我們應該怎么去分組呢?”問題剛提出,馬上就有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玩蹺蹺板應該2個人一組. ”“那誰能列出算式?”學生根據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很快就列出“12 ÷ 2 = ”. “對于這個算式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呢?”圍繞這一問題學生展開了熱烈討論:有的學生認為用減法來計算,每次減去2,看一共要減多少次;有的學生說用學具擺一擺來計算;還有的學生說可以用6個2是12這種方法來計算……通過比較和交流,學生發現用乘法口訣求商是最簡便的. 這樣的教學,學生對“口訣求商”就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練習,不僅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現實,學生感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能應用于生活;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而且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教和學是無味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只是聽數學、看數學、練數學,而是更多地做數學、玩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在應用中學數學,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經歷、體驗和探索數學,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價值和意義,讓我們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使學生感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知識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