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福
摘要: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是一種符合素質教育思想、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組織形式。要實現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的持續運轉,必須落實六大“要訣”:一是教師角色要實現深度轉型;二是教學要走向策略化學習;三是教學內涵要走向問題式學習;四是教師將黑板分隔后實現小組化承包;五是多媒體使用要遵循“三適”;六是教師要堅持召開三個團隊會。只有不斷調整教師自己的角色、行為和策略,始終關注六個要訣,才能保障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的科學運行,提高小組合作團隊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團隊學習;角色深度轉型;策略化學習;問題式學習;團隊會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7-0008-03
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出現為小組學習而小組學習的現象,實質上耗費了有效的教與學時間,結果導致學習效能低下。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對合作學習理論缺乏深刻理解,機械套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也就是追其“形”,忽視其“神”,從而導致失去“實”。對于長期從事舞臺式教學的教師而言,從舞臺式教學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并非是把桌子換一種擺法就可以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角色沒有實現真正轉型、依然以教師為中心、靠教師強權推進的小組學習都是失敗的。只有教師角色真正轉變,師生關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教師轉變為一個真誠合作的學習者,才能建立以學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團隊學習。
其實,合作學習分小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等三重境界,目前有許多教師不能清楚地認識各個階段的真實含義。小組學習是指簡單的、無結構的合作學習,只要3人以上形成小組,開展合作學習便可以稱為小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有組織、有結構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有組長,有相應的角色分工;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是指有組織體系、有結構體系、有共同愿景的,以團隊學習為特征的小組合作學習,意在將每個團隊建設成有效學習共同體。只有創建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才能更好地深度推進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具有責任意識、實踐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在初期建立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以后,不僅要落實“神”的建設,還要特別關注以下六大“要訣”,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的持續運轉,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效能。
策略一:教師角色要深度轉型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是知識承載者、權威者、傳遞者,往往形成了“一對多”的教學關系,教師是“太陽”,學生是“星星”,始終是“星星”圍繞著“太陽”轉。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師如果還是定位于“太陽”,那么,這個新環境、新秩序就會被破壞和分解。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師在角色上,要走出“太陽說”、“蠟燭說”——如果說是“太陽”,那么,教師和學生都是“太陽”。最科學的定位就是把自己視為“大同學”——和學生一樣的學習者。
不過,教師畢竟是教師,具有示范和引領的作用,在職能上,可以把自己定位為“打火機”,要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及時點燃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成長。教師盡可能把自己融入小組團隊合作學習中,將自己作為一個小組,與其他小組共同合作、協商交流、解決問題、和諧成長。只有這樣定位,教師才不會成為小組合作學習機制的破壞者。所以,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盡可能不要完全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而要走向基于小組合作基礎上的學習者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教師應把自己視作一個小組來對待。
策略二:教學走向策略化學習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我們最擅長的教學策略就是講授式教學法、提問式教學法等,學生在課前沒有系統預習的情況下走進課堂教學,教師根據教學設計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系統知識講授。如果教師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依然面對大家進行系統講授,那么,幾天下來,學生的腰部、頸部就受不了,因為學生要面向教師,身體扭轉時間太長了。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學將走向策略化學習。策略化學習是指教與學過程中師生共同使用各種有效策略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系統指導學生學會課前結構化預習行動策略、課中自主合作展示學習行動策略和課后回歸復習行動策略等,努力培養學生的結構化預習能力、自主合作展示學習能力、回歸拓展學習能力等。教師必須相信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能力,教師只要指導學生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策略,學生將會帶來無限可能。
教師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必須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不能完全“包辦代替”,系統地給他們講授知識,否則,不但不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且還將無意中破壞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只有課堂教學實現了策略化學習,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的持續運轉。
策略三:教學內涵走向問題式學習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習慣于知識講授式教學,忽視問題教學,即使有問題教學,也只是師生之間問答一下而已。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師要挑戰自我、超越現實,學會發現問題、生成問題,積極探索問題式對話教學。
實施問題式對話教學,大約分三步:第一步,教師生成問題,將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生成的系統問題提交給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第二步,教師預設問題與學生生成問題整合后,提交給學生,教師引領并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第三步,在上述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生成高質量問題,自行組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經過這三步,就能夠實現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教學,課題式教學就能走向問題式學習,學生和教師就能圍繞這個“抓手”開展合作學習。概括地說,問題式對話學習與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是正相關的,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所以,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要盡可能實現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教學,走向問題式學習。
策略四:黑板分隔承包小組化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都習慣于站講臺,一般情況下黑板都是教師開展講授教學的主要陣地,學生沒有權利參與黑板活動。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師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發展關系,是一種朋友式合作關系,教室里的教學資源是師生共享的,而不是教師獨有的。實現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追求真學習的環境,因此,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共同成長。我們的建議: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教師要盡可能走下講臺,與學生共同分享黑板資源,把黑板分割后承包給各個小組,或使用“組板”,這樣就更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各個團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黑板后,在課前、課中均可使用,可以把黑板當做白紙“隨心所欲”寫板書,而不再為沒有黑板而困擾。這尤其便于各個團隊展講前的展寫。
策略五:多媒體使用遵循“三適”原則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有的教師放棄了用教案教學、用黑板教學,而選擇了依賴課件開展教學。備課基本是備課件,準備完課件后就開始上課。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和弊端:多媒體技術再好不可能代替人腦,它只不過是一種現代學習工具;多媒體技術與黑板相比有非常先進的功能,但是二者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教學的工具;多媒體課件千萬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重心和主線,而應該成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所以,教師要認真遵循“適合、適度、適切”的“三適”原則,根據教與學的需要來使用多媒體課件。“適合”是指多媒體呈現內容適合媒體展示,如圖片、視頻、漫畫、音樂等;“適度”是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不宜全程使用,否則會牽制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根據需要適度使用;“適切”是指多媒體使用一定要體現針對性和有效性,無關內容或相關性不大的內容盡可能不要使用展示。多媒體主要用途在于呈現教學目標、教學資料、視頻資料、圖片資料等內容,不能設計成教師講授知識的“抓手”。
策略六:堅持召開三個團隊會議
在舞臺式教學組織形式下,為了強化班級管理,一般采用班干部會議和主題班會來落實相關工作,大凡強調學習紀律等。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視野下,機制建設主要是靠學生、教師的自主管理、合作管理、積極參與、密切配合來支撐的,而不是靠教師的指示命令和權威管理。全班是一個學習系統,是一個大團隊。在這個大團隊中要設立三個小團隊,即“學科團隊”、“行政團隊”和“教師教育團隊”。“學科團隊”是由全班學術助理(原課代表)、各小組學科長(新角色)和任課教師組成;“行政團隊”是主任助理(原班長)、學習長(原學習委員)、各小組的小組長和班主任組成;“教師教育團隊”是以班主任為首的各個學科教師組成。
為了使三個團隊能夠有效運轉,就必須定期召開三個團隊會議。通過“學科團隊會議”,強化學術助理、各個學科長的職責和作用,調動學科長的學習工作積極性;通過“行政團隊會議”,強化主任助理和各個小組長的學習工作積極性,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通過“教師教育團隊會議”,強化班主任和各個任課教師的學習工作積極性,調動學科教師的責任意識。通過這三個會議,可以不斷增強各個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團隊的工作激情。這樣,不同團隊的不同角色的主體,都積極負責,承擔責任和義務,為團隊成長做出積極的貢獻,從而保障全班這個大團隊會高質量運轉。
筆者長期研究和從事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建設,以上六個策略是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提煉出來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筆者發現,在組織小組團隊合作學習時,許多教師在開始階段都有激情和熱情,過了一段時間后就泄氣了。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視上述談到的教學策略問題、角色轉型問題、問題學習問題、黑板霸占問題、課件教學問題和團隊建設問題。希望廣大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努力學習,對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的相關策略進行實踐探索。例如如何讓學生學會策略化學習;例如教師角色如何實現深度轉型,從“形”轉走向“身”轉,進而從“身”轉走向“心”轉;例如如何走向問題學習,如何將知識問題化,列出學生學習使用的“問題清單”或“問題導學單”等;例如如何積極參與到三個團隊會議中去,提高團隊合力和戰斗力等。以上四個問題都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