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9月1日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但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仍然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造成個人所得稅還沒有充分體現出稅收公平原則。為了充分體現稅收公平原則,通過適當的改革來解決個人所得稅中的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橫向公平 綜合模式征收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現狀
(一)分類征收
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方式采用的是分類模式,這種模式是指按照不同類別的所得,分別計算征稅,具體征稅類別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11種來源。這11種所得,每種所得分別計算應交的個人所得稅,每種所得之間沒有相互聯系。
(二)扣除標準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稅費用前稅扣除標準為3500元。我國制定個人所得稅已有30多年,考慮到經濟發展、收入水平提高的基本國情,這一規定已由原來的800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
二、我國個人所得稅存在的問題
(一)分類征收弊端
采用分類征收時,當納稅人的總收入相同但所得來源不同時,就可能會產生各項收入應納稅額總和不同的情況,即總收入相同但交稅不同。造成這種不公的原因是各個所得來源適用稅率不同、扣除標準不同,而計算出來的應交個人所得稅就會不同,產生納稅人總收入相同但實際稅負不同的問題,沒有體現出稅收橫向公平的原則。
(二)扣除標準弊端
工資薪金所得稅費用前稅扣除標準為3500元,盡管已經考慮收入水平提高的因素,但一刀切的扣除標準并未考慮新形勢下的費用支出因素。例如,在制定薪金所得稅費用前稅扣除標準時,政府部門統計的居民消費支出中,不包括買房支出及每月還房貸支出。也沒有考慮家庭成員中每個成員都有收入,還是只有一個成員有收入并負擔整個家庭支出。這些具體情況不同,會造成收入相同時,因實際生活支出不同,而交納相同的稅收,顯然有背稅收公平原則。
三、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設想
(一)逐步采用綜合模式征收
國際上,個人所得稅征收模式有三種:綜合模式征收、分類模式征收和混合模式征收。綜合模式征收,是將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各種不同來源的所得,包括工資、獎金、股息、利息、勞務所得、經營所得、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金額相加,得出所得總額,用所得總額減去各項法定減免額和扣除金額之后,就算出應納稅所得額,就其應納稅所得額按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只有采用綜合模式征收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實現總收入相同的人繳納個人所得稅也相同,充分體現出稅收的橫向公平。混合模式征收,是介于綜合模式征收、分類模式征收之間的過渡模式。
為了實現綜合模式征收,將個人的所有收入總額完整的計算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步驟。而我們的現有情況是,很多收入都是以現金結算的,就算出這部分非常困難。同時,征管制度和執法水平沒達到較高的程度,若讓納稅人個人自行計算出收入總額,也不現實。為了實現將個人的所有所得總額完整的計算出來,建議實行全國每個人一個法定銀行賬號,就類似身份證號,每人一個賬號,或者可用身份證號來做一個銀行賬戶號,這個賬號終身不得變更。無論單位或個人,支付給個人的任何形式的收入都必須打入這個賬號上。這樣,就使得稅務機關將個人的所有收入總額完整的計算出來成為可能。當然,這涉到銀行的信息系統,和初期運行起來工程量巨大,但是正常運行之后,稅務機關取得個人收入數據將是非常方便。同時,單位給予個人的支付是否通過法定賬號也建議納入稅務機關的稽查范圍。
(二)制定家庭綜合因素的扣除標準
在制定個人所得稅費用前稅扣除項目時,應該考慮所有的必要支出和家庭出,要把購房支出、還房貸支出列入稅前扣除項目之中。若家庭成員中只有一個成員有收入,其他家庭成員沒有收入,那么有收入的成員要負擔整個家庭支出,這時,可將整個家庭必要支出也作為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這樣,稅前扣除標準不在是統一的3500元,而是考慮到家庭綜合因素的差異化標準,以便更符合稅收橫向公平原則。
為了制定家庭綜合因素的差異化標準,稅務機關必須對每個家庭基本情況有足夠的了解,這就提高了稅務機關掌握家庭情況的要求,雖然加大了工作量,但是卻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稅收橫向公平原則。
如前所述,如果由分類制征收改革為綜合征收,由單一標準扣除變為考慮家庭因素扣除,雖然實行的初期工作量較大,但是卻能方便計算收入、保證收入,又能最大限度的體現稅收公平的原則,讓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更適合現階段我國家庭實際經濟狀況。
作者簡介:安洋(1982-),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現為沈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