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定性的角度分析金融發展的城鄉收入分配效應,認為在全國這個金融制度安排的背景下,內生于國家與城市發展戰略的制度安排,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在此基礎上,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 城鄉收入差距
一、金融發展的收入分配效應分析
金融機構的一個重要職能是集聚儲蓄,聚集社會閑散資金,以提供給資金需求者。因資源的稀缺性,金融機構面臨資源的分配問題,而金融資源(主要指貸款)在不同階層、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分配都將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重要影響
(一)金融制度的收入分配效應分析
在新中國成立不久,面對國際政治、軍事競爭等嚴峻外部環境,金融制度內生于國家經濟趕超戰略,成為實現中國經濟趕超戰略的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在農民,農村經濟中的體現就是農村經濟成為經濟資源與經濟剩余的來源地(張杰,1998)。金融資源的這種單項流動,對城市居民收入起到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而對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收入的增長扮演了消極的角色,最終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拉大。改革開放以后,雖然實行了一系列的“分權讓利”的制度改革,但在政府進入方面只不過是轉換了進入結構,由原來的中央政府轉為地方政府的進入(張杰,1998)。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也往往為實現城市經濟發展戰略把資源集中于城市,而在農村方面金融資源的投入不但沒有提升,甚至是出現下降的。
(二)金融資源配置的收入分配效應分析
1.窮人(主要在農村)與富人(在城市)之間分配。從金融機構角度來考慮,窮人收入低,未來收回貸款可能性小,放貸風險很大,而富人因其在信譽以及資產抵押品方面存在優勢,富人比窮人更易從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其次,金融機構對窮人放款執行成本高。執行成本包括在放貸前的審查成本以及放貸后的監督成本,因對窮人發放多為小額貸款,在金融抑制的條件下,往往導致金融機構的利息收入不抵成本的支出,從而降低金融機構對窮人放款的意愿。這種資源的分配,使得富人擁有更多機會從事高收入的投資,而窮人則由于資源的限制,收入提高緩慢,進而導致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2.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分配。金融資源在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分配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主要通過吸收就業來表現。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吸收勞動就業的數量存在很大差別。由于大企業資本密集度一般高于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單位資本投資所創造的崗位遠低于中小企業單位資本所創造的就業崗位(陳剛,尹希果.2008),因此,金融資源的大企業配置傾向的結果,就是城市就業崗位創造的不足,降低農村勞動力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機會,不利于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擴大收入差距;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則有利于吸引更多農村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民收入,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廣東為例,廣東中小民營企業資金來源構成中,內源性融資1比例最大,其次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邵國良,王滿四.2007)。另外,從不同規模企業銀行貸款占資金來源的比重來看,10000萬以上規模的企業,銀行貸款比重較高,而1000萬以下規模企業的銀行貸款比重明顯稍低(邵國良,王滿四.2007),說明銀行對小企業與大企業放貸中存在差異,這無疑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
二、政策建議
(一)積極促進正規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建立,提升農民整體融資能力
農民或窮人融資難、貸款難。究其原因,窮人或農民貸款需求資金相對較小,金融機構對他們放貸管理成本高,增加放貸的風險。另一方面,窮人或農民收入、資產水平低,資信不高。而通過建立正規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則較好的能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首先,通過建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以組織整體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解決由于單個農戶或窮人由于借貸資金數量小而導致的金融機構管理成本的提高問題,從而更容易申請貸款;其次,正規而有信譽的合作經濟組織能夠成為會員在借貸業務上的中介,彌補個人在資產與資信中的不足。
(二)政策上支持發展、規范農村民間金融機構,擴展農業貸款的來源,增加農村金融的服務供給
為了服務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一直以來,對農村金融發展實行金融抑制,民間金融機構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另一方面,到了90年代中后期,為了降低中國整體金融體系的風險,發起了一系列的企業化、股份化和市場化的金融改革,使國有金融機構逐漸顯露出按規模經濟和利潤最大化的本性,開始大規模撤離農村(溫濤等.2005),導致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的嚴重不足。通過規范和發展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發放小額貸款,緩解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三)擴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機制
由于國有銀行主導的中國金融體系,往往是為國有企業與大企業服務,而企業債券和股票上市籌資更是只對大企業開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因此,如何直接與間接擴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成為解決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課題。
注釋
{1}內源性容資包括資本金,留存盈余和內部集資。
參考文獻
[1]張杰.中國國有金融體制變遷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邵國良,王滿四.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到底難在那里——基于廣東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實證分析[J].廣東:開放導報.2007(3).
[3]陸銘,陳釗.城市化、城市化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J].北京:經濟研究.2006(6).
[4]王志強,孫剛.中國金融發展規模、結構、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分析[J].北京:管理世界.2003(7).
[5]章奇,劉明興,陶然.中國的金融中介增長與城鄉收入差距[R].北京: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2003.
作者簡介:周東波(1984-),男,湖南永州人,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