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旅游業作為一種開放性和關聯性都很高的產業,正日益走向合作與發展。區域旅游一體化已經成為國際旅游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國際上的歐盟無障礙旅游區、我國的長三角區域旅游合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事實證明,區域旅游合作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各自旅游業的優勢,提高旅游地知名度,降低了旅游成本,實現了合作共贏的結果。鑒于此,本文對云南與老撾旅游合作進行了探討,以期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參考價值。
【關鍵詞】旅游合作 云南 老撾
一、云南與老撾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我國云南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擁有大量的世界級的珍貴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例如云南迪慶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區腹地,位于全球夢幻旅游目的地——香格里拉旅游區的核心地帶。迪慶南面是麗江和大理,西面是怒江,以金沙江、虎跳峽為代表的大江峽谷聞名于世。迪慶州有著多達2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建筑、信仰、語言、服飾、飲食和文化,形成了該地區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熱巴舞、賽馬節、弦子舞等傳統民族節目更是讓游客流連忘返。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云南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旅游經濟也一直是云南產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云南毗鄰老撾,與老撾邊境線長約700公里,云南成為聯系老撾與中國內地的門戶。近年來隨著老撾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老撾游客到云南來旅游參觀,可見二者在區域旅游合作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在云南視察時曾經指出,要充分利用云南與東南亞、南亞的地理優勢,深化同這些區域的經濟合作交流,不斷提高延邊地區開放的和水平。可見加快云南地區與外界的經濟合作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除了天然的地緣優勢之外,云南與老撾之前也存在旅游資源的互補性,云南地區海拔高,整個云南境內涵蓋了所有的氣候類型,既有熱帶雨林景觀,又有草原雪域風光,其旅游資源呈現綜合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老撾地區屬于奠定的熱帶季風氣候,以熱帶景觀為主。老撾佛教文化發達,境內少數民族也很多,布朗族、老龍族、老松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各異、風情獨特。可見云南和老撾在旅游資源上具有差異性和互補性,為兩地旅游資源的合作開發奠定了資源基礎。
二、云南與老撾旅游經濟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自1989年中國和老撾關系正常化以來,中國在老撾地區承建了大量的基礎交通項目,為老撾旅游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1996年雙方簽訂了旅游合作協定,進行著旅游合作的探索。2004年中國和老撾簽訂了《旅游諒解備忘錄》,為兩國加強投資與旅游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2010年西雙版納開通了到老撾的航空線路,為國內到老撾境外旅游開辟了通道,給西雙版納拓展境外游市場帶來了活力。2011年12月5日,昆明與老撾簽訂了《旅游合作意向書》,對雙方在旅游產業的全方位的合作進行了詳細的規劃,涉及到對旅游安全、旅游交通、旅游投訴、旅游資源共享以及旅游中應急事件處理等一系列事項,雙方的旅游合作前景被一致看好。
但與此同時,雙方在旅游合作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一是文化的差異,老撾旅游工作人員幾乎沒有懂漢語的,每天工作僅僅6個小時,辦事效率低下。各種手續十分繁瑣,給雙方的深入合作帶來了阻礙。二是合作層次淺,雙方之見的合作主要以政府倡導為主,鮮見大型旅游企業的參與。一些合作事項也僅僅停留在文件和口頭上,有效實施和貫徹的少。三是旅游特色不鮮明。盡管雙方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開發出來的旅游合作產品十分匱乏,大多數旅游產品仍然以觀光旅游為主,旅游品牌不突出,國際上程度較低。四是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監管機制。雙方合作缺乏統一的實施準則和標準,旅游合作的信息公開度不高,大多數合作項目經政府倡議之后,具體的實施情況外界不得而知,并且還沒有形成以規章制度為核心的監管系統,合作項目具體實施情況無人監管。
三、云南與老撾旅游經濟合作的措施
(一)加大邊境開放程度、擴充客源市場
提升旅游經濟的前提就是擴充客源市場,由于旅游業存在距離衰減規律,因此地理空間上相連的區域則成為客源市場擴充的首要選擇。隨著中國、老撾兩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雙方居民都有強烈的出境旅游的愿望。世界上旅游產業發展迅猛的國家都是下大氣力開發鄰國市場,將邊境旅游作為本國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例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的邊境線是無阻礙的,游客可以自由前往其他國家旅游。亞洲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游客國境都是免簽的,通行十分便利。云南與老撾也要積極學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不斷簡化入境手續,開放雙方口岸,讓更多的游客可以在兩國之間進行自由旅游。
(二)提升旅游交通便利化
交通設施的發展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條件,為了縮短通行時間、降低旅游交通成本,云南和老撾之間要在交通體系建設中進行深度合作。首先,加大云南昆明和老撾萬象兩城市的機場建設,將其建設成為面向國際市場的大型旅游集散地。其次,加快雙方的公路體系構建,降低區域內游客的通行時間和通行成本。最后,提高湄公河通航量,湄公河的開通為中國、老撾、緬甸和泰國之間的交流奠定了基礎,云南和老撾雙方應繼續加快湄公河航道建設,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構建便利化的國際大通道。湄公河本身就是一個高品質的旅游資源,其自身的魅力也會得以彰顯。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航運保障和監督體系,確保游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加大精品建設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從世界旅游市場的發展來看,云南和老撾旅游合作產品與雙方的旅游資源不成正比,滇、老兩地擁有眾多世界級的優秀旅游資源,為旅游合作產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今后云南和老撾應該在保持原有觀光旅游的基礎上,重點開發該區域特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資源,如鄉村旅游、探險旅游、邊境旅游等,要著眼于國際市場的需求,建設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精品旅游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例如邊界山水奇觀旅游、商務會展與節慶旅游、中老邊境探秘旅游、民族風情與歷史文化體驗旅游、熱帶森林景觀旅游、探險旅游及河運觀光等休閑旅游。同時加大旅游產品的包裝和推廣力度。在未來的旅游資源開發中,可立足于昆明、迪慶、萬象等城市的優勢,加強城市與城市之間聯合,打造品牌特色鮮明的城市旅游網絡體系,并帶動周邊發展。
總之,旅游業是云南和老撾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伴隨著世界旅游經濟的崛起,雙方的旅游發展都進入了黃金時期。云南和老撾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發展機遇,不斷加強雙方的區域旅游合作,通過發展旅游交通、豐富旅游產品、打造旅游品牌,實現雙方旅游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曉明.區域旅游合作[J].江西社會科學.2004.
[2]梁藝樺.楊新軍.區域旅游競合博弈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
[3]鄭元同等.旅游資源整合視野下的區域旅游合作研究——以川西南、滇西北旅游區為例.[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4]王飛亞.國內外區域旅游合作研究進展[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作者簡介:廖旖欣(1988-),女,藏族,云南迪慶香格里拉人,任職于迪慶藏族自治州政務服務管理局,研究方向:民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