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李東元
【摘要】本文在金融資源學說的理論基礎上,探討了金融資源配置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并分析了山東省東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金融資源配置上的差異,最后,從縮小東西部金融資源配置差距的角度探尋并提出了促進東西部經濟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發展差異 金融資源配置 經濟均衡增長
一、相關理論基礎
(一)金融資源配置理論
“金融資源”最早見于1955年戈德史密斯在《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一書中的偶然性提及,在國內,我國著名學者白欽先教授對金融資源的內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認為金融是一種資源,是一種稀缺性資源,是一國最基本的戰略資源,同時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手段,即它是可以對其他所有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有配置功能的資源。
所謂金融資源配置是指通過特定的方式來決定各類金融資源的使用數量和使用方向,以使金融資源的供給能夠滿足不同程度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從而達到經濟社會和金融共同協調運行的共贏的金融資源配置總體目標。金融資源配置的客體為貨幣資金資本、金融制度和金融人才等。
(二)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
金融資源作為一國或地區的戰略性核心稀缺資源,其優化配置必然能夠很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本文主要是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Y=AKαLβ)來分析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即通過分析金融資源配如何作用于資本、技術和勞動力這三大因素,來探討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提高資本邊際生產率。在當今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要素的生產率的提高往往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伴隨著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的日益增強,資本作為金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積累水平和邊際產出率的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則更大。一方面,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資本會流向更高收益的行業或部門,進而帶動了勞動力等其他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金融資源在實現自身高效配置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其他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轉型,最終實現了同樣的要素投入能獲得更大價值的產出。
2.提升生產技術水平。第一,金融中介機構為了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必然會斟酌慎重地選擇其投資企業和項目,而在市場競爭當中,誰擁有更好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等,必然就獲得了更強的盈利能力,自然也就更受金融中介機構的青睞從而成為其資金支持的對象,間接地促進了技術水平的進步。
第二,金融系統的良好運行,在為資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分散風險的過程中,推動了技術的創新。創新活動是一個高風險的運動,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以及證券市場等,能夠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各種分散和轉移風險的金融服務,從而推動了技術的創新。
第三,金融系統擁有強大的信息優勢和信息處理能力,它通過為著手創新活動的經濟主體提供各種清算、支付、結算等服務,從而能準確地預估“創新租金”,即創新活動所能獲得的預期利潤的現值,為資金的供給者和資金的需求者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創新活動的成功也有助于經濟增長。
3.金融資源有效配置有益于勞動力邊際產出率的提高。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對其他行業的勞動力產出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帶動經濟結構轉移與升級的過程中,促進了勞動力資源的流動,此外,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了專業化分工的細化,生產者在“干中學”的過程中,提高了人力資本積累水平,進而提高了勞動力的邊際生產率,從而提高了經濟總產出水平。
二、東西部經濟發展差異分析{1}
(一)GDP總量和人均GDP的差異
山東省東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總水平存在明顯的差距,以2013年GDP總值來說,青島市的GDP產值最高,為8006.6億元,其次是煙臺市,為5613.87億元。2001~2013年以來,東部8個地市用全省45%的人口創造了全省近2/3的GDP,而西部地區55%的人口只創造了1/3的GDP。從人均GDP的角度來看,2012年青島人均GDP是82680元,威海是83516元,煙臺是75672元;而西部城市人均GDP較低,其中菏澤市為21461元,為全省最低,整體平均水平來看,東部地區的人均GDP大約為西部地區人均GDP的2倍。
(二)城市化水平的差異
城市化的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山東省在城市化過程中,表現出了東西部地區間的明顯差異。2012年,全省、東部和西部地區的城市化率分別為52.4%,60.7%和47.9%,東部地區分別高出全省和西部地區8.5和11個百分點,東西部地區間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顯而易見。
三、東西部金融資源區域配置差異分析
(一)金融資源總量水平的差異
對于金融資源總量水平,文章近似地通過簡單的加總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保費收入以及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來衡量。2012年,從東部地區來看,其金融資源總量水平約為65131.74億元,占到了全省金融資源總量的65%,而西部地區的這一數據約為35499.41億元,僅僅占到了全省水平的35%,兩者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此外,通過簡單地對比金融相關比率(FIR)來看,東部地區的FIR為205.75%,比西部的193.39%高出12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由此可以間接地反映出東部地區在金融資源對其他社會經濟資源的主導配置方面,比西部地區要高很多。
(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差異
在傳統金融體制下,一般將存貸差和存貸比作為金融監管當局控制信貸資金量、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衡量指標。近5年來,除2008年西部地區的存差比東部略高外,其余年份都比東部地區要低,并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逐步增大。東部地區的存差除在2009年略微降低后,此后幾年一直上揚,到2012年存貸差已經達到7571.39億元,而西部地區則起伏不定,在2012年其存貸差達到4915.11億元,依然不及2008年5048.46億元的水平,與東部地區的存差之間的差額也由2008年的220.62億元變為-2656.28億元。這其實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方面,西部地區在銀行信貸資源上是相對不足的,在滿足企業信貸需要方面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西部地區的企業可能對銀行信貸融資這種間接融資方式的依賴程度較高,融資成本較大。
四、對策建議
(一)因地制宜實行差異化的地區金融政策
第一,在金融資源總量水平相對較為豐富的東部地區,應進一步完善資本結構,加快金融市場化的進程,積極促進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完善區域內的金融市場的合理性和豐富性,進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第二,在金融資源總量匱乏,結構不夠合理的西部地區,不應一味盲目地推行金融深化和市場化進程,應進一步優化國有銀行信貸的效率,強化國有銀行信貸對經濟發展的促進功能。另外,可通過實施有差別的利率政策和存款準備金政策等,促進金融資源向本地的流入。
(二)疏通與拓寬西部地區的金融資源來源渠道
一是商業性金融中介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提供稅收優惠、降低準入門檻、準備金比例等差別化的金融政策,豐富商業性金融機構數量和種類。鼓勵國內外金融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及分支機構;支持聊城、菏澤適時組建市級城市商業銀行;積極發展社區銀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加快發展財務公司、產業基金、股權基金等金融企業。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證券市場,拓寬金融資源的籌集和配置渠道,對轄內達到上市條件的公司,要給予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再一方面,西部地區還應著力推動保險市場的發展,對轄區內的高規格的保險公司以及信譽好、專業技術強和管理水平高的保險中介結構,各級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二是政策性金融渠道。政策性金融是實現金融公共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干預金融體系的重要表現。由于西部地區的資本回報率較低,很難吸引市場性資金的流入。在三大政策性銀行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轉型過程中,可以通過政府注資、提供政策供給,拓寬他們的融資渠道,為西部地區的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快西部金融創新步伐
鼓勵銀行機構創新抵押、質押擔保方式,擴大有效抵押物范圍。創新投融資模式,研究推出針對西部的集合資金信托、資產證券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并購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新型融資手段,加快BOT、TOT等項目融資方式的運用。加快培育民間融資組織,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引導民間資本有序配置。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把西部地區農村信用社改造為運作規范、風險可控的銀行類金融機構。
注釋
{1}本文對山東省東西部的劃分標準采用山東省政府1995年以來的劃分方法:將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東營、日照和淄博8個地市劃為東部地區,其余9地市為西部地區。
參考文獻
[1]白欽先.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導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2]崔滿紅.金融資源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李敬,冉光和,萬廣華.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解釋——基于勞動分工理論與Shapley值分解方法[J].經濟研究,2007(5):42-54.
[4]李紅梅.基于DEA方法下的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336-341.
[5]王婷.中國城鄉金融資源配置差異測度與分析[J].經濟問題,2011(8):95-98.
[6]劉尚鈺.金融發展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概述[J].金融經濟,2012(8):100-101.
作者簡介:楊靜(1987-),女,漢族,山東聊城人,任職于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金融資源理論;李東元(1987-),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就讀于山東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