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要:素有“東方歌劇”盛譽的中國京劇,是中國戲曲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本文以中國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為代表,對中國戲曲中出現流行音樂特征的現象進行研究,分析了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京劇 流行特征
戲曲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民族音樂的主流形式,經過漫長的發展,結合各個地區的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了風格多樣、具有濃厚地域特征的地方戲曲流派,總數多達幾十種。其獨特魅力就在于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劇是我國戲曲界中一朵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奇葩,其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之一,被譽為“國劇”。京劇的產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自兩百多年前(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四大徽班進京(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從揚州帶“徽戲”進京)伊始,京劇就順應時代的發展,根據觀眾的喜好,逐步從“徽班”中吸納、融合與磨練并輔以時代的歷練,形成了由“西皮”和“二黃”兩種腔調組成的戲曲聲腔,也稱“皮黃”,造就了這一偉大劇種。
現代流行音樂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受外來文化影響,結合我國特點而逐步形成的文化樣式之一,尤其是在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加快,歐美流行音樂給中國音樂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國流行音樂通過自己的方式,不斷的吸納、融合與創新,蓬勃發展而成了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流行音樂不僅在發展,同時也在引領著受眾的審美,京劇面對著被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熏陶的新觀眾,也在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也在不斷的對自身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以迎合大眾的文化需求與審美。近年來,中國京劇嘗試引入多種現代的流行音樂元素,以此來詮釋中國的古典戲曲音樂。這種兩種音樂形式的雜糅成功博得了大批觀眾的青睞。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此劇取材于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名劇《太真外傳》,同時參考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元代雜劇創作大家白樸的《梧桐雨》和清代戲曲作家洪升的《長生殿》等名篇,再融入現代的藝術作品表現形式改編創作而成。背景以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為主線,以安史之亂和梨園盛衰兩條副線展開,在繼承傳統京劇風格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了諸多現代流行音樂元素,極大的拓展了京劇的受眾范圍,取得了極好的演出效果。
“舊中有新、新中有根”是這一部《大唐貴妃》的總原則。傳統的要繼承,新的元素要吸收,既要繼承,也要創新。本戲保留了京劇原有的唱腔特色,扮相、唱練坐打、手眼身法步及主奏樂器,同時也大膽啟用了交響樂伴奏,充分運用交響樂音域寬廣,氣勢雄渾的特點,豐滿了本劇的音響效果。交響樂的合理編排和巧妙引入,使整體的音樂效果更加豐滿和立體,使整體的氣勢更為宏大,不僅沒有讓人感覺突兀,而且使得古老厚重的京劇平添了一分現代的色彩,不僅沒有讓人感覺少了一股京劇的勁,卻反而使得京劇獨有的京腔韻味愈發醇厚,讓人久久回味。管樂的雄渾壯闊、弦樂的委婉細膩,以及傳統京劇樂器的相互配合,有力襯托出了劇中角色的內心情感活動,把劇中人物角色的悲喜烘托得淋漓盡致,讓觀者無不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而置身其中。同時,現代舞美燈光效果的引入;現代舞臺概念如場景交替、時空倒置、錯位等的引入;讓京劇在舞臺情景和人物的塑造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本劇現代舞美燈光效果美輪美奐,例如從天而降的梨花簾幕,與《大唐貴妃》寄情梨花的主題不謀而合,在很大的程度上豐富了劇中人物的表現力,而現代舞臺概念的引入,讓劇情更加扣人心弦,將觀眾的情感完全調動了起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舞臺效果。多種現代流行藝術形式的引入,使劇中演員的表演引領著觀眾在現實與虛幻中前進,經歷著劇情的波瀾起伏,配以改良后的《梨花頌》等經典曲段,生動的演繹了一曲凄美婉轉、哀怨悠長的情歌。中國的古典戲曲,因加入了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而得以升華,不僅在藝術表現力上更勝從前,而且在受眾接受程度上進一步貼近了時代的脈絡,進一步拓寬了受眾的范圍,極大的改變了以前曲高和寡的形象。可以這樣說,與時俱進的加入流行音樂表現形式是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和潮流,他將讓傳統曲藝在新世紀的土壤里煥發新生,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
這種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使古老的京劇披上了“潮流”的外衣,使受眾的層面進一步擴大,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了京劇的神韻風采,除了能吸引大量年輕受眾外,也讓越來越多的中老年戲迷得到了更多的驚喜。創新是藝術永恒的主題,也是藝術不竭生命力的源泉,正是中國戲曲的這種引入現代流行特征形式的創新,讓傳統經典不斷得到升華,讓更多的戲劇創作有了更為寬廣的空間,這也將會成為改變中國戲劇格局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