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完美的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更要努力尋求手風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產生的原因。“緊張心理”是手風琴演奏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審美的障礙。文章將從表演環境、心理素質和技術訓練等幾方面來剖析產生“緊張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科學應對,使手風琴演奏者克服緊張心理,培育良好的演奏心理,提高手風琴演奏能力。
【關鍵詞】手風琴演奏;環境因素;緊張心理;心理素質;科學應對
一、手風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演奏技術因素
對于有些手風琴演奏者來說,由于基本功不扎實或演奏作品的不嫻熟最終導致演奏時產生緊張的心理。
首先,成功的演奏家是基本功練習的最終檢驗者,手風琴演奏藝術亦如此。縱觀世界各國藝術家,他們都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及非凡驚人的演奏技術。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臺上無所畏懼,隨心所欲的演奏。因此我們不要忽視音階、音程、和弦、琶音等基本功的練習。
其次,對作品的掌握程度是手風琴演奏者在演奏活動中必備的能力。對于手風琴演奏者而言,技術練得再好,如果不能完整的演奏作品,上臺演奏也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當我們面對一部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時,首先,通過對作品的曲式、和聲進行、音型變化等結構特征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從而達到將作品諳熟于心的目的;其次,要在讀譜的過程中想象具有立體感的音樂畫面,像文字作品一樣將樂譜記載腦子里;最后,分步驟、有秩序的反復練習,使手指的動作形成規律性條件反射,加深對作品的掌握程度。
(二)心理因素
每個表演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不同的個性對待舞臺表演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外向性格的人往往喜歡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所以也就很容易放得開;而性格內向的人,不善于人際交往,在演奏的過程中也就往往容易緊張。
(三)環境因素
演出的環境和與平時演奏或練習時的環境有很多不同之處。例如舞臺的大小、環境檔次的高低、觀眾的多少、競爭對手的強弱程度以及演出場地的溫度等等,都會影響演奏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由于臺下觀眾的審美情趣、音樂素養、文化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所以我們不能要求臺下的觀眾都能認真地、禮貌地欣賞完每一部作品。當觀眾的反應與演奏者的期望相悖時,演奏者就會產生緊張的心理壓力。演奏者要想完整的演奏就應當盡可能地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演奏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給自己帶來的干擾。還有就是演奏場地的溫度以及天氣的變化對于演奏者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這些都有可能影響演奏的正常發揮。
二、“緊張心理”的科學應對
(一)技術應對
在練習的初始階段,演奏者應該選擇慢速的練習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準備。慢速練習的過程也是背譜的過程,在背譜的過程中將作品的所有音樂復制到腦海中,大到整個樂章,小到簡單的一個音符和術語。按照演奏者預先的設想和要求最終達到演奏目標。
在技巧的鞏固階段,為了使各個局部動作連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就要有目的分步驟的進行練習。解決一段有困難的樂段或者一個技術重點、難點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這個部分從作品中單拿出來,作為一個單獨的練習部分,經過認真分析之后,在找出難點之所在,通過仔細推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基本技術準備,然后再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該部分進行反復的練習,最后再將其放到作品中與上下連接起來。
在技巧的熟練階段,要想使各個音樂片段形成一個完整的樂曲并固定下來,就要不斷地反復練習,而反復練習又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強化過程,通過大量的重復會使每一個彈奏動作產生慣性,使得演奏者能夠隨心所欲地進行演奏。但要使演奏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優質的效率不是重復的次數,而是高效的練習質量以及明確的練習目的。
(二)心里應對
要實現更好的演奏效果,良好的演奏心理狀態和充分的心理準備是保證演出成功的必要前提。對于每一位手風琴演奏來說,表演過程都是在演奏者心理和生理同時處于高度緊張和集中的情況下進行的,情緒的低落與高漲、興趣的模糊與明確、心理的自卑與自信、意志的薄弱與堅定等都將對演奏者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質和自身的個性是成功演奏的重要因素。
為了使演奏者距離成功更進一步,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選擇作品過程中要閱讀作品相關的資料,掌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只有對演奏作品有正確的、全面的、客觀的理解和認識,演奏者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融入到作品的演奏之中。在練習過程中,隨著對作品的理解逐步深化和自身演奏技能的逐步提高,演奏者應逐漸樹立起更強大的穩定情緒和演奏信心,這不僅有助于演奏者完全投入演奏中,而且能夠使演奏者的技術水平得以正常發揮。
(三)臨場應對
所有音樂表演都是一次性完成的過程,既無法補救,也不能重復,這也就體現了臨場發揮的重要性。
當演奏者在臺上演奏時,不僅要保持平靜和自信的心態,而且要具有相對的興奮感和高度集中的心理狀態,這對演奏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應變能力。臨場演奏中失誤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優秀的演奏家也有失誤的時候。所以當演奏中出現小的紕漏時,不要驚慌失措,想要再重頭彈奏或者是終止彈奏,應當具有靈活的臨場發揮能力,做到鎮定自如地繼續彈奏下去,將失誤所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達到整首作品的流暢性和完整性,將作者的音樂構思呈現給觀眾才是最主要的。
三、結語
手風琴的演奏作為一種藝術的再創造,是演奏者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僅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真實情感,還融合了演奏者對作品的初步認識與個性化的分析,最終使音樂作品更具藝術魅力。在手風琴表演藝術中,演奏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自始至終都影響并且支配著演奏技能及藝術情感的產生與發展。因此,手風琴表演藝術也是手風琴表演心理的藝術。如何科學地應對手風琴演奏中的“緊張心理”對于每一位成功的演奏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其“緊張心理”卻成為審美藝術和手風琴演奏的障礙。
參考文獻
[1]王佐世.關于演奏心理的培養和訓練[J].中國音樂,1988.
[2]張凱.音樂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羅旋(1989-),湖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與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