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青華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社會對雜技藝術的需求逐漸達到一定的高度。雜技藝術的“難”與“美”是雜技藝術界永恒的話題,同時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雜技藝術源遠流長,為了提高現代雜技藝術的水準及雜技藝術的表現理論水平,進一步普及雜技藝術文化,文章對雜技藝術的“難”與“美”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雜技藝術;形體美學;情感;競技
隨著社會進步的步伐加快,人們的精神需求逐步增多,雜技藝術重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視野,雜技藝術獲得了人們的密切關注。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可以說是一門情感、美學、競技融為一體的行為藝術。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賦予了雜技藝術更加深刻的內涵。在新時代下,雜技藝術的創新是其快速發展的關鍵,對雜技藝術的“難”與“美”進行科學論證可謂是雜技藝術創新的關鍵。
一、雜技藝術的藝術文化
雜技藝術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形體藝術,通過精湛的技巧和全情的投入,將人體肌肉和骨骼的曲線的美展示出來,通過雜技演員先天的能力和后天的鍛煉,將大自然賦予人類震撼的美展現出來;雜技藝術通過其多種的技巧動作,展示人類的精神能力和體能極限,將人類幾千年的智慧、勇氣結合于藝術,形成美學的享受;雜技藝術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在傳統的雜技項目中,存在許多經典的雜技形式。例如,《女子杠桿》《女子排椅》均是我國雜技的傳統項目。在藝術文化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我國的國粹級文化的雜技藝術走出國門,為世界創造了人體的美學奇跡。通過一個個難以想象的高難度動作,將力學與美學詮釋的淋漓盡致。由此可見,雜技藝術是具有震撼性的美學藝術,是民族的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雜技藝術的創新是時代的要求,雜技水平的提升是社會的要求,對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研究是一切的根本,值得人們深入探討及研究。
二、雜技藝術美的重心
雜技藝術屬于人體形體美學的范疇,但由于雜技藝術的高技巧性、高難度系數,雜技藝術已經高于形體藝術的范疇,成為了一種高水準的藝術形式。雜技藝術是通過形體表達的藝術,利用或不利用道具,對美學予以闡釋。雜技藝術美學的重心在何處?成為了理論工作人員關注的問題。雜技藝術是結合難、險、奇等要素形成的藝術形式,雜技藝術的“美”在于雜技藝術的“難”,同時雜技藝術的“難”又無法充分體現雜技藝術的“美”。同時雜技藝術是以技巧為主的表演形式,技巧的難度是雜技藝術水平高低的衡量標準。因此,雜技的技巧也是雜技“美”的一方面的體系。其次,雜技藝術“美”的重心,應該是情感與技巧的結合,是“情”與“技”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展現出震撼的形體美學。另外,雜技藝術技巧中包含著精神,其準確、穩定、健康、勇敢、新穎、高難相互依存,互相促進,雜技藝術所體現的精神是雜技美學的催化劑。
三、雜技藝術的形體美學
雜技藝術是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形式,在其長久的歷史發展歷程中,雜技藝術的形體美學是不容忽視的。雜技藝術起源于形體美學的范疇,雜技藝術的根本是形體美學。因此,雜技藝術如同雕塑、美術、攝影、繪畫一樣,屬于形體美學的范疇。
首先,雜技藝術的人體美感是對動態形體的人工刻畫,是對靜態形體的動態模擬。形體藝術集中體現在雜技藝術形式中,雜技藝術中的人體美學是三維立體的空間美學,是動態的、發展的、創新的空間美學,是包含眾多美學因素的空間美學。其次,雜技藝術的形體美學是面對觀眾展示的,是豐富多樣的形體美的結合,雜技藝術的“難”與“美”便充分的體現其中,高難度的技巧動作促進形體美學的極致展現,真情流露的表演促進著雜技藝術技巧的和諧形成。通過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完美結合,將雜技藝術演繹的震撼、圓滿。此外,從人體形體美學出發,雜技藝術以塑造直觀具體的藝術形象為主,是形體定格化捕捉,是客觀美感與主管審美的結合產物。所以,雜技藝術美學體現屬于形體美已經毋庸置疑,但是詮釋美學體現過程的多樣性引人關注。
四、雜技藝術中的情感與競技
雜技藝術是基于技巧的藝術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技巧是雜技藝術質量的重點。雜技藝術是一種以競技為中心的藝術形式,因此技巧是雜技藝術的硬性實力。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問題,即包括雜技藝術技巧難度的高低。另外,雜技藝術中情感的投入,是決定雜技藝術美學層次的另一關鍵因素,高質量的感情投入是高質量藝術表演的砝碼。雜技表演藝術的情感會促進技巧的發揮,是完美、流暢雜技藝術表演的潤滑劑。只有達到情感和競技的辯證統一,才能在藝術表演中展現最高水準。只有將情感和競技辯證統一,才能更好地解釋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問題。
五、基于雜技藝術的“難”與“美”創新雜技藝術
在新時代背景下,雜技藝術的創新是雜技藝術形式長遠發展下去的關鍵。通過雜技藝術的“難”與“美”兩方面的創新,提升雜技藝術的競爭力。創新雜技藝術的“難”,在難度上加以創新,通過精湛的藝術形式,給予觀眾更為震撼的美感。雜技藝術的“美”,在雜技藝術形式上,融合多元化的文化優勢,塑造雜技藝術多樣化的展現渠道。通過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創新,賦予世界長久之美。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雜技藝術得以蓬勃的發展,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論證成為了雜技藝術穩定發展的關鍵。而基于雜技藝術的美學理論研究,是雜技進行時代性創新的關鍵。因此,雜技藝術工作者要高度重視雜技藝術的“難”與“美”的辯證關系,深入的體會與把握,以便為普及雜技藝術文化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邊發吉.中國當代雜技藝術的特點與發展[J].藝術評論,2011,(1).
[2]俞亦綱.體制改革與中國雜技藝術的創新——以上海雜技團為例[J].藝術評論,2011,(1).
[3]孫力力.創新:雜技藝術的靈魂[J].藝術評論,2011,(1).
[4]于平.中國雜技藝術的發生、演進、類分與美化[J].藝術百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