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摘要】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對高校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效果直接影響了高校音樂教育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音樂教育管理已經難以適應高校教育發展需求,因此,探討高校音樂教育新途徑,就成為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創新途徑
近幾年,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校音樂教育在教學實踐中也不斷摸索,積極探尋教育管理新途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院、系兩級管理階層已經對學生教育管理達成共識,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強化學生價值觀和學習態度教育。但是,隨著高校招生規模和社會藝術人才缺口不斷加大,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問題也逐漸凸顯,這就需要高校積極創新音樂教育管理新途徑,以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那么,在音樂教育管理中,高校應如何創新音樂教育管理新途徑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總結。
一、完善制度管理
高校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因此,可以說高等教育是科教興國的主要陣地,也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逐步實現高制度化管理,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向。所謂高校制度化管理即高校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法規,結合高校工作任務和教學管理要求,構建而成的制度管理機制。高校音樂教育制度化管理要求高校以教育法、教師法和高等教育法為依據,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設,并改革現有管理制度,以建立全面的符合高校發展實際的管理制度。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設原則為“精干、高效”,以此為指導,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制度建設中要綜合考慮教育管理特點,對高校行政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財務管理、考核評價、分配獎勵、后勤保障等制度進行合理安排,以確保管理制度和管理機構設置科學化。其次,為了確保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能有效落實,高校還要以制度的形式來明確高校各部門在教育管理中的職責和全新,建立高校教育管理質量監督網絡,健全以學校領導為首涵蓋專業、學科、教研、行政、后勤管理等在內的教學職能管理機構,并以教師和管理人員培養制度為主要任務,為教學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二、嚴把考核和評估質量關,加強績效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如果只重視管理過程而不重視管理結果和管理質量,勢必會使管理制度浮于形式、難以落實。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和教學評估能有效彌補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諸多缺陷。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管理中,高校應嚴把教育考核和評估質量關,對教學檢查、教學考核、教學監督嚴抓不懈,確保高校教育管理沿著正確軌道前進。這就要求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中首先要健全績效管理制度、評估指標體系,制定切合教學實際的評估指標,將學生評估、教師評估、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小組評估、教學成績考核與評估等都納入評估范疇中去,運用正確的辦法對音樂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正確、準確評估,認清音樂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績。其次,高校還要根據評估結果和考核結論,做出獎懲處置,獎勵優秀管理者,對失職者作出處罰,構建濃郁的競爭氛圍,以提高音樂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為了提高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的積極性,高校還要加強與高校音樂教師、管理者多溝通,使之明白音樂教育、音樂管理的責任,并加強音樂教學檢查和管理監督,機構發現音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教育管理考評機制,對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績效做出公正考評,以推動音樂教育管理的良性發展。
三、將教育管理激勵機制與人本關懷結合起來
激勵機制是對工作者以往工作的認同和未來工作的鼓勵,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了滿足教師的自我實現和價值需求,高校要強化激勵管理,以激發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這就要求高校管理階層全面把握高校音樂教師心理需求,了解其教學管理動機和能激發其心理活動的規律性,建立完善靈活的激勵機制,用薪酬、職稱、晉升空間等給予教師有針對性的激勵。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告訴我們,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不但要關注共同目標的實現,還要給予人更多的人文關懷。因此,在激勵機制建設過程中,高校還要重視激勵機制與人本關懷的結合,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塑造共同目標、實行目標管理、設置激勵措施、加強監督執行等措施,確保關懷激勵、目標激勵、反饋激勵、獎懲激勵的及時性和適度性,使教學管理者的業績、工作質量直接與其薪酬、福利掛鉤。其次,高校還要盡可能為教學管理人員創造輕松、舒適的工作環境,加強學校辦學軟硬件設置建設,改善教師辦公環境,讓教師從情感和心理上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心和重視。
四、強化思想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技巧
學生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對象,也是教學管理的重點。在經濟體制轉型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務必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首位,才能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高校在教學管理中,首先要構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層次性、時代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音樂教育管理中滲透道德品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使音樂專業學生對社會道德、黨的政策、祖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其次,圍繞“大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主題,高校要抓好音樂專業學生班級、寢室管理,在新生入學、評獎評優、職業生涯設計、教學實踐等環節,重點解決大學生發展目標模糊、行為習慣較差、進取精神不足等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追求卓越、學以致用的優良學風。與此同時,高校要不斷探尋音樂教育管理技巧,設立高校音樂教育指導委員會,提高學校音樂教育管理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借鑒其他學科、社會教育機構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實現高校音樂教育與社會的接軌。
參考文獻
[1]管鳴.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大眾文藝(理論),2009.
[2]羅茗文.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藝術科技,2014.
[3]王小天.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音樂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