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娟 昝文華
[摘要] 本文以某本科獨立院校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設情況為研究對象,從如何確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設計、教學方式與組織、考核與評價4個方面對基于ERP信息系統的會計專業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給出了一套適用方案。
[關鍵詞] ERP;會計綜合實訓;仿真實習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20
[中圖分類號]G64;F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4- 0029- 03會計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總稱。在信息化時代,會計學的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掌握信息化企業財務管理軟件,才能勝任現代化的企業財務工作。然而,在長期的大學教學中,我們一直存在著理論與實務脫節的現象。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及高校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教育部門號召高校以就業為導向進行現代化職業教育改革,著力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開設了會計信息系統實訓課程;比如:金蝶KIS財務管理軟件實操、用友ERP財務管理軟件實操。但所謂的軟件實操課程只不過是讓學生按照“軟件操作說明書”逐個模塊去練習,以達到熟悉某財務軟件操作方法的效果。表面上會計實訓課是學生自主實操,但實際上學生是按部就班地“照貓畫虎”,并沒有太多的思考發揮空間,更談不上自主性。其次,這類實訓課程的實訓內容大多是根據ERP軟件各模塊的功能分項設置的,與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工作分工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在實訓中不能較清楚地感受到企業中各個崗位角色的職能分工,體會不到企業日常業務的工作流程、其中的內部控制及企業管理決策對日常業務和財務工作的影響等。因此,如何將會計理論、企業管理實務與實踐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綜合體現在會計實訓課程中,并達到仿真實習的效果是我們急需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本文將以某本科獨立院校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設情況為研究對象,從如何確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設計、教學方式與組織、考核與評價4個方面來探討會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法。
1如何確立教學目標
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定位也應具有針對性、開拓性。①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實踐式教學,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②教學內容體現綜合性、仿真性,促使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手工實訓與電子實訓、ERP沙盤經營模擬與會計信息系統實訓有機結合;③促進實訓教學與專業技能考試、信息化技能大賽、企業實習調研相結合,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為學生更好就業創造“砝碼”。
2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設計
會計專業綜合實訓的內容既要體現專業性,又要體現綜合性,還要具有仿真性。因此我們將以某仿真企業為“實習單位”,仿真企業選取先修課程《ERP沙盤企業經營模擬》中的模擬企業。假設該企業原來是以傳統手工記賬方式進行財務核算及各業務部門管理的,現在打算用信息化集成管理軟件即ERP軟件來武裝自己。把我們的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新舊管理體制并軌,機遇與挑戰并存,能夠自由發揮創新思維并大展拳腳的一個仿真環境中。在接下來的“實習”中,學生將要完成以下實訓項目。
2.1 企業調研及管理信息化方案設計
首先,學生根據老師給定的仿真企業的信息分析該企業目前的基本情況、組織管理結構、運營流程、市場占有情況、財務狀況、未來發展規劃等以完成關于仿真企業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報告。接著,讓學生任選兩款市面上暢銷的ERP管理軟件作為 “目標軟件”,為“實習企業”進行管理信息化方案設計。該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在掌握了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學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完成。
學生設計好的兩套信息化方案仍然是紙上談兵,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其可行性以及設計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通過實踐來發掘兩款軟件的優缺點及適用性,從而為“實習企業”選擇一款較為合適的ERP管理軟件。那么接下來,就需要學生或老師在“實習企業”目前經營時點基礎上設計1~2個月的日常業務活動,通過手工賬與電子賬并行來測試軟件的適用性和信息化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為了更好地與先修實訓課程《ERP沙盤企業經營模擬》銜接,可以選取學生在沙盤模擬中自主經營的業務數據作為測試數據。如果課時允許,也可以讓學生參照老師設計的經營市場規則分小組組建公司,形成一個虛擬經濟市場;學生在該市場環境中對仿真企業持續經營,從而生成經營數據。以該數據作為信息化方案的測試數據,讓學生在選取的ERP軟件平臺中經營企業,同時配合會計手工核算。這樣學生既完成了企業經營,又完成了信息化方案的測試;既鞏固了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和會計核算知識,又加強了對ERP管理軟件的操作技能。還使學生切身感受到ERP管理軟件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關系及其與傳統手工核算模式的差異。通過這樣的實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遠遠比老師灌輸給的知識更加深刻。
2.2 會計手工賬并軌操作
財政部1996年頒布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中明確規定:“具備條件的單位應盡快采用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替代手工賬之前,計算機與手工并運行三個月以上(一般不超過六個月),且計算機與手工核算的數據相一致。”因此,為了更好地仿真實習環境,鞏固學生財務會計相關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手工記賬與采用計算機管理軟件記賬的異同;在軟件試運行之前或過程中,安排學生按照會計手工賬的核算方法和流程對仿真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簡單記賬。其具體內容包括:“業務員”根據日常業務的發生填寫原始憑證;各業務部門主管審核原始憑證并編制業務明細賬、成本計算單;“出納員”根據收款與付款業務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并匯總科目明細賬、科目總賬;在業務明細賬與科目明細賬對賬、出納日記賬與總賬對賬成功后,“會計”編制試算平衡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
2.3 軟件試運行測試
目前國內較大的ERP軟件供應商是用友和金蝶。考慮到獨立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或自主創業,建議該實訓項目選擇針對中端市場的用友ERP-U8信息化集成管理軟件和滿足小型企業業務一體化的金蝶KIS軟件分別對仿真企業進行試運行測試。軟件試運行目標定位為實現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因此在軟件中至少要開啟財務會計與供應鏈兩大模塊。
學生首先以各自小組為單位建立公司核算賬套,在系統管理中以小組成員姓名增加用戶,并根據各組員的崗位職能賦予該用戶相應的角色和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