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要] 隨著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加快、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國家的稅收法規和會計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與此同時,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納稅成本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所以企業需要既熟悉稅收法規、納稅業務又懂會計業務處理的復合型稅務會計人才。本文為滿足當前眾多企業對稅務復合型人才需求,在地方本科院校向技術應用型院校轉型的大環境下探析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稅務會計;納稅籌劃;教學改革;視同銷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87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4- 0139- 02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使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逐年嚴峻,尤其是非“985”“211”院校的一般地方本科院校,與此同時,眾多企業又難以找到所需的大量應用技術型人才。這一現象說明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所供給的人才過剩,另一方面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較好的滿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所培養人才達不到社會所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的標準。所以地方本科院校應該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變革。本文主要研究《稅務會計》課程在地方院校向技術應用型院校轉型過程中的教學改革。
1《稅務會計》教學目標的改革
稅務會計是專門研究企業稅款支出確認、計量和報告以及納稅資金籌劃管理的邊緣性學科。該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運用,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稅務實務操作能力。因此結合稅務會計依法納稅、合理納稅、科學納稅的目標,《稅務會計》的教學目標應為:①讓學生熟悉納稅的基本流程,掌握各稅種的稅法基礎;②讓學生就稅款形成、計算、申報、繳納等程序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及納稅調整;③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納稅籌劃,準確填寫納稅申報表,及時足額繳納稅款。
在《稅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這3個教學目標,其中前兩個目標是該課程的理論基礎,第三個目標就是對該課程理論知識的具體操作。改革前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在稅務會計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著重講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內容不講或一概而過,以至于培養出的人才在工作過程中顯得能力較低。然而理論基礎的學習主要就是為了用,為實踐操作服務的,因此教學目標應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2《稅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地方本科院校在《稅收會計》教學過程中,相對于高職高專類的學校而言只重理論教學而輕實踐教學。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2.1.1 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課時少
《稅務會計》的課時一般為48課時到64課時,其中還包括實驗課。由于《稅務會計》課程所涉及的稅額計算的依據是稅收法律基礎,然而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會計類專業沒有開設《稅法》或《國家稅收》等相關課程,所以各稅種的稅法基礎和稅額計算就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稅務會計》的教學任務相對會加重。在這種教學任務重,課時少的情況下,教師只能注重各稅種稅法基礎、稅額計算及會計處理等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或放棄納稅申報等實踐操作了。
2.1.2 實踐教學條件不足、師資力量薄弱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融資渠道少,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財政,所以在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方面比較薄弱,其主要表現:①缺少滿足教學計劃的實驗室,有些地方本科院校根本就沒有稅務會計實驗室,無法開展正常的實踐教學,使得實踐教學計劃形同虛設;②缺少專業實踐老師,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師一般都是“從學校走進學?!?,缺乏實踐經驗,很難勝任實踐教學任務。
2.2 教材的時效性差、內容安排不合理
隨著國家政治及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發展,稅法也在不斷地變化和完善:如流轉稅中增值稅的轉型、消費稅征稅范圍及稅率的變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所得稅中統一內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中有關稅目稅率的變動等等。而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稅務會計》教材的內容卻無法做到及時更新,這樣不僅給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而且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擾。
《稅務會計》相關教材雖然有很多,但在內容結構上卻大致相同?;径际窍纫愿鞫惙N分章編排,然后再從稅收法規、稅額計算及申報、會計處理等方面分節介紹。但在內容的編排上重點往往是稅收法規、稅額計算及會計處理等理論知識,而對于實踐操作納稅申報這部分的內容卻非常簡單,有的教程只是簡單地列出相關納稅申報表,連基本的填列方法都沒有;有的教程直接省去納稅申報這一節。
2.3 教學方法單一
稅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目前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雖然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地方本科院校所采用,這種教學手段盡管能夠起到板書式教學所起不到的一些效果,如信息量大、可以及時更新教材中已失效的內容。但是由于課時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引入大量的案例,也無法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就某一知識點或問題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課下來往往是滿堂灌,老師單方面的講,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3地方本科院?!抖悇諘嫛方虒W改革建議
3.1 提高對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稅務會計》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系統的稅務知識結構和稅務實踐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的目標應是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稅務會計的實踐教學課時應該占總課時的1/3左右,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卻被忽視,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對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3.1.1 增加稅務會計的課時
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的主要原因是課時少。稅務會計課程內容包括的稅種多,各稅種又涉及法規概述、稅額計算、會計處理、納稅申報等內容,但由于課時少,對于如此重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往往會選擇重理論輕實踐,所以在教學計劃中適當增加稅務會計的課時,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
3.1.2 改善稅務實驗條件、增強師資建設
為實現稅務會計的教學目標,地方本科院校應改善稅務實驗條件、增加師資建設:首先,提高稅務會計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校應該定期組織稅務會計教師的培訓學習,或者從當地企業或稅務部門外聘一些具有稅務實踐經驗的人員來擔任稅務會計的實踐教學,這樣可以把實際案例引入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理論與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然后,建立稅務會計實驗室,保證稅務會計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加強與稅務部門以及地方企業的聯系,建立稅務會計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單位或有關稅務部門進行參觀學習,有利于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強學生對實踐操作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3.2 教材需進行及時的更新和有效的整合
各稅種相關法規的變化,要求該課程相關的內容要隨之更新,所以在選擇教材時應注意選擇出版時間最近的,這樣最新稅收法規應能夠更新在教材中。另外稅務會計教材應根據稅務會計的課程特點,在其結構上兼顧實踐內容,設置各稅種的納稅申報內容。
3.3 教學方法多樣化
稅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應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的原則,來組織課堂教學,根據講授內容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運用討論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等把學生作為學習新知識的主體,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比如,在講到增值稅稅額計算時,涉及到了折扣銷售方式計稅銷售額的確定,那么我們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商場常用的促銷方式,對它們進行分析比較,來解釋哪種促銷方式既吸引顧客又可以節稅。這樣學生會認識到所學內容的實用性,便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地方本科院校教學的出發點是培養服務于地方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地方本科院校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的重點是理論聯系實際組織教學,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并結合地方企業組織實踐教學,從而培養出能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稅務會計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增凡.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決策探索,2011(5下).
[2]張艷莉.《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教育,2011(8下).
[3]夏桂香.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優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1下).
[4]劉曉麗.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