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楠
[摘要] 職業指導是一個進步的社會變革運動的一部分。隨著我國體制的轉軌、結構的調整、社會的轉型、失業人員驟增、就業問題突出,而制約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因素就是其無法適應社會的急劇變化,缺乏必要的就業準備。本文主要從職業指導的具體技術和制度設計兩方面來論述如何以高質量的職業指導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 高職學生;職業指導;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88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3- 0141- 02職業指導對于社會和個人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求職者個人來說,合適的職業指導可以幫助確立個人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就業指導的質量對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來講就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1職業指導的內涵分析
職業指導是幫助人們選擇并準備從事一項適合自己的職業的過程。通過采用科學方法,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幫助人們了解工作的世界,獲得職業信息并學會作出職業決策,即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選擇職業、預備職業、獲得職業和改進職業。職業指導涉及職業測驗、職業咨詢、就業指導等多個方面。
國際教育和職業指導協會的《21世紀職業指導的戰略》報告對職業指導的作用作了詳細闡述。該報告的主要內容有:判別個人的才能、優點、弱點、家庭的期望、國家的需要,對個人的教育和職業選擇做出判斷;根據入學要求和結業標準選擇適當的教育與培訓科目、適當的學習領域;使學生理解什么樣的工作適合于他以及得到工作的方式、工作的狀況、工作的報酬;傳遞有關本人教育機會和工作崗位的信息;培養求職能力、自信心;敢于面對失去工作,能對再次就業做出積極的反應,等等。職業指導絕非僅僅提供信息,而是自我發展與學習,吸取求職經驗,提供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信息的綜合,同時包括創業指導與服務等。
職業指導是職業教育的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的有效銜接職業教育的個人需求體現為個體的求學需求。它是一種派生的需求,是由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引起的。職業教育的社會需求主要體現在就業需求上。就業需求是一種最終需求,其數量、結構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求學需求的數量、結構和速度。一般而言,就業需求大就會刺激求學需求,反之就會制約求學需求。然而,由于兩個市場的分割或信息的不完善以及教育的公益性,就業需求與求學需求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在數量、結構、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失衡現象。作為國家宏觀層次上的社會需求,是在綜合考慮社會發展整體狀況、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對職業教育的一種期望;個體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則是立足自身狀況、著眼個體目標的一種訴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二者之間存在不對等、不協調是必然的,但在一定范圍內對其進行及時的調適也是十分必要的。調適的手段很多,如政策調整、輿論宣傳、法律規范以及必要的經濟手段等,而職業指導應該是一種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它有利于把兩個市場直接聯系起來,從而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它也是把職業院校的招生、培養、就業3個環節有效銜接在一起的唯一途徑。
2我院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分析
2.1 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專業認識有充分的了解,35%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只局限于課本,25%的學生認為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2.2 個人能力
在調查中發現,18 %的學生適應能力差,同時其應變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協調能力、適應力普通性都不盡如人意,其活躍度也不夠。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學生的適應力感到無限地憂慮,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學生已經越來越注重自身個人能力的培養,其適應能力強,各方面的個人能力都在提高。特別大學里社團林立,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自己強項參加類似社團而精益求精,一樣的,我們大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弱項去參加一些社團,彌補不足。
2.3 價值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65%的學生有自己清晰的事業藍圖,且精神充沛,學習的動機是為提高自己意識,完善自我,35%的學生精神不濟,不能認識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沒有事業的目標。
2.4 對他人的態度及團隊合作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78%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規章制度,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工作,同時調查還發現這部分學生對他人態度良好,樂于幫助他人,且積極聽取別人意見,但仍存在22%的學生無法理解團隊合作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影響我院學生就業質量提高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結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學院的外部制度環境的影響。
3職業指導的技術策略
3.1 提高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
大學生的心理正處于成長期,就業又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及時予以積極的心理引導,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和諧心態,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際交往易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身心健康。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以班會課的形式進行。活動可分6次進行,由專職的職業指導教師進行設計和指導主題為“職業生涯之旅”。
3.2 加強日常的學生管理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培養職業理想。人的素質能在日常的生活習性中得以展現和流露,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必須從日常的生活細節及點滴做起,看過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人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4職業指導的制度保障
4.1 職業指導課程建設
筆者在去年仔細閱讀過《職業生涯規劃》教材,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針對性,課本以活動為主要形式,根據學生需要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理想來解決求職和創業等問題。但筆者認為應到以我們學院所在地區的創業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就業創業熱情,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因此可以進一步組織教師編寫《職業生涯規劃》教材的配套指導用書,形成教學團隊進一步提高我院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4.2 建立學生—學校支持系統
積極開展大學生擇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于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其創業、競爭、挑戰意識。堅持開展自主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思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競爭,走“艱苦創業科技創業、自主創業”之路。
4.3 建立學生—社會支持系統
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的建設,完善市場機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
總之,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社會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及其影響因素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高職高專的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內容也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如自信心的培養、政治素質的培養、就業觀念的培養等等都是職業素質培養新增的內容。只有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附錄:大學生職業素質調查
本次我們以問卷形式對全院的各個系各個年級的同學展開調查。針對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不同專業,以專業了解程度,價值觀取向,團隊合作意識為切入點。
1.你的性別:()
A.男B.女
2.你所在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3.你的專業是屬于()系
A.經濟系B.移動系C.通工系D .計科系
4.你對你所學的專業是否有足夠的認識()
A.有 B.沒有
5.除了正常的上課是否需要參加課外實踐活動()
A.需要B .需要
6.你覺得是否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A.能 B.不能 C.不知道
7.你的職業規劃現狀是()
A.大學在讀B.還沒考慮過 C.想找工作D.想自己創業
8.你想找工作,你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
A.職業規劃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B.缺乏求職經歷和面試技巧等
C.缺乏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
D缺乏工作經驗求職人數太多,競爭激烈
9.您想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或感到困擾的問題是()
A.想創業,但沒有創業方向
B.缺乏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
C.缺乏創業技能
D.缺乏人脈資源
10.你對如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態度是()
A .找工作很容易
B.我有信心通過努力提高技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C.找到較為合適的工作太難了
D.沒有信心找到工作
11.你認為用人單位看重的素質是()
A.專業技術能力B.社會交往能力
C.社會經驗D.學校知名度學習成績
12.你認為為解決就業難的方法是()
A.提高專業技能參 B .參加職業培訓
C.調整擇業期望 D.增加就業信息來源
13.你認為用人單位看重的素質是()
A.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
B.溝通能力創新能力
C. 時間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D.團隊協作能力
14.你希望什么樣導師來進行職業素質培訓()
A.專職職業素質培訓師B.企業高層
C.社會名人、成功人D.其他
15.您認為是否有必要參加職業培訓()
A.非常有必要B.不是很必要
C .可有可無
D.有必要,但自己不需要也不必要
16.認為職業素質培訓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意義是()
A.有效規劃大學時間,使大學生活更有意義
B. 提前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C.綜合提升個人價值
D .沒有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閆海波,張繼延,瞿立新,等.就業零距離——大學生就業指導[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
[2]杜林致,張旭翔.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拓展[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3]劉文,苗勝軍,馮拾松,等.高職生入學導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4]陳紅.大學生職業指導全程化教學方案設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