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亞男 李陽
[摘要] 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發展了20多年,我們認識到資本市場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中國資本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中國的經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特別明確提出了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關鍵詞] 資本市場;實體經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51
[中圖分類號]F8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4- 0080- 031資本市場可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1.1 資本市場是推動現代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增長是國家發展的命脈。現代的金融體系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企業作為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提高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有兩種渠道:一是通過銀行信貸獲得資本金;二是通過資本市場購買股權或債券。第一種渠道的特點決定了銀行要承擔大部分風險,一旦銀行出現了資金問題,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很明顯的例子就是2013年6月份銀行出現了罕見的資金流短缺而引發經濟下滑,這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讓投資人直接持有證券,分散整個市場的風險,從而建成一個健康的現代金融體系。發展資本市場可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我國經濟領域中絕大多優秀企業都已上市,上市公司已成為各行業的領軍企業,這些企業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發展資本市場可以為這些優秀的上市公司提供更廣闊的平臺,這可以使生產要素和豐富的資源更加集中到這些優秀上市企業。
1.2 資本市場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渠道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希望。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多,融資難”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要緩解這個問題,必然需要銀行將貸款投放至中小微企業,由于中小微企業所具有的規模小、風險高等特點,決定了銀行對其有所戒備。這樣一來,就決定了中小微企業依靠銀行不能很好地解決貸款問題,所以可以嘗試依靠資本市場,通過各種形式的風險投資、股權基金等風險偏好型資金來獲得金融支持,為本企業的資金缺口提供資金來源。
1.3 資本市場是解決養老金缺口的重要途徑
中國的養老金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報告稱截止到2013年中國的養老金缺口達到了18.3萬億。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占到全體人口的12%,根據經合組織統計,2014年各國養老基金資產占GDP的比例中英國、韓國、荷蘭分別達到90%、33%、19%,而我國才7%。我國養老金現在的資金缺口比較大,對于未來年輕一代的養老,承擔著很大的壓力。更為嚴峻的是,我國的社保資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面臨著保值增值的壓力。在此方面,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全國養老金進行集中管理的嘗試,可以看出以專業團隊來集中管理養老金使其增值保值是必要可行的。中國現在養老金上市已經在深圳著手進行,效果拭目以待。
2當今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3年6月,中國的股市從2007年的6 000多點跌到了1 887點,由此可見,中國的A股市場并沒有體現出經濟的“晴雨表”的作用。這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在理論中,資本市場是應該具有經濟前瞻性這一功能。深入研究其原因就會發現中國股市的誕生具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自建立以來就有著濃厚的政府主義的色彩。即政府干預股市。股市本身的一個特點就是自發性,政府的干預會破壞這種內在作用。無效性與無序性由此產生。政府也發現了其中的弊端,這種政府主導的模式雖然經過多年改制,政府對證券市場的干預逐漸減少,但是資本市場的行政化色彩依然濃厚,無效性與無序性問題嚴重。
資本市場自身結構不平衡。我國資本市場體系還不完善,股票市場發展的規模要比證券市場的規模大。資本市場自身結構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市場結構不平衡,體現在中國的股市在上海和深證上市的主要是國企和大型企業,這些公司的資本雄厚,在上市中占有很大的優勢。然而,一些中小微企業和一些科技企業卻不能進入市場進行融資。但是,對于中國的經濟來說,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支撐力量,他們有著強大的生命力。②投融資結構失衡。新股擴容,熊市行情中的擴容讓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感到很大的壓力。截至目前,排隊候審的擬上市公司數達到800多家,達到了A股史上最高水平。但是現在的IPO已經進入到了封凍期,這些公司什么時候上市還不確定。值得思考的是,一大批中小企業和科技企業需要扶持,他們需要進入股市融資,但是卻未能上市。而在資本市場內部,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卻因利益的天平可以上市。這是應該亟待解決的。③投機者結構失衡。眾所周知,在A股進行投資主要是一些散戶,他們知道的信息少,投資經驗少。而專業機構在A股中卻少之又少,他們卻沒有擔當起作為價值投資者的重任。
法律監管不到位。縱觀當今股市,大盤跌宕起伏,投機、欺騙的投資方式還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有些主管部門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還不重視,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行為、上市公司過程的監管不到位,導致的就是財務造假、操縱股票的事件時有發生。對于這些違規的企業,懲罰也是不痛不癢,并沒有起到威懾的作用。在進行處罰時,找不到負責人,這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再有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法律體系不是很完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許多企業就會鉆法律的漏洞,進行不當競爭與交易,這會嚴重阻礙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3支持實體經濟,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
3.1 加快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股票市場現有的體系是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在過去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程中,這一體系已經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充分地體現了股票市場對于社會資源的配置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國內仍有一些朝陽產業,由于公司的規模較小,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得不到銀行的貸款的幫助。由于資本金及各項條件達不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也得不到股票市場的支持。但是以長遠的角度看,這類企業是最需要資金的扶持的。在這種背景下,“新三板”的出現為這些不能上市的企業提供了融資的平臺。因為有了“新三板”的制度保障而將會有更多的人積極投資于股權投資基金。國務院已經做出了決定,將“新三板”擴大至全國。這將會更好為中小微企業進行融資。
3.2 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自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以來,中國一直重視股票市場的發展,這也是有一定歷史原因。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由于在發行債券和監管方面缺乏經驗,發生了債券的兌付問題,擾亂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尤其在1995年發生的3·27國債期貨事件更是為中國債券市場敲響了警鐘,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了。中國債券市場經歷了20多年來的探索,經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的場外市場、以交易所市場為輔的場內市場,兩者相互補充、分層有序的債券市場格局。并且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特別提出“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市場發展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應看到債券市場發展至今,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交易不活躍。中國的債券市場與美國這些發達的國家的債券市場相比還是有差距,特別是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得更是緩慢。在國內,債券的流通與轉讓只能在交易所進行,但在企業債券交易的規則中只有信譽高的債券才能流通,這就導致了交易對象不多,交易不活躍。這樣不利于企業的融資。其次是債券市場的品種單一。中國債券市場已經發展了20余年,但是國債的期限大多都是3~5年,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債券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債券種類的創新。
3.3 大力發展衍生品市場
2010年4月1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滬深300股指期貨,成為了中國衍生品市場的標志性產品。經過了4年的努力,股指期貨茁壯成長,為中國衍生品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更多的投資者對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充滿了期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為了推動經濟的更快發展,這就需要推廣出新的衍生品。但與此同時,向投資者提供衍生產品時,需要對衍生產品的風險加以控制,避免重蹈西方經濟危機的覆轍。由于衍生產品有靈活和隱蔽性等特點,這就需要監管機構嚴格監管,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3.4 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資本市場也應如此,如果中國要推行市場經濟,資本的對外開放是一個有效途徑。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請進來”和“走出去”企業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種決定性力量。為了使這兩種力量繼續在經濟中發揮作用,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外商在我國證券和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是大力支持本土企業在海外上市。除支持國有企業海外上市之外,還應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到境外上市,這也是解救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途徑。還可以進一步雙向擴大合格QFII和QDII的額度,逐步實現境內境外市場的聯通,以香港為試點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為今后中國資本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主要參考文獻
[1]李俊.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前景依然廣闊[N]. 金融時報,2014-02-20.
[2]趙洋.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N].金融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