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要] 本文針對獨立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從建設目標與思路、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和資隊伍建設5個方面全面探討了吉林財經大學信息經濟學院如何建設自己的信息管理特色專業。
[關鍵詞] 獨立學院;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9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3- 0144- 02
0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目前相關改革方向已經明確:普通高等院校1 200所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可以料想本科也可以辦職業教育,新一輪高校轉型發展的改革、創新與實踐即將來臨。
吉林財經大學信息經濟學院作為吉林省較早創辦的獨立學院,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是吉林省內獨立學院中為數不多的“十二五”省級特色專業之一。為了進一步建設好該專業,本文提出以下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規劃。
1特色專業的建設目標與思路
1.1 找準定位
采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差異化策略,從市場和自身辦學實際出發,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
1.2 提升特色專業建設理念
我們將特色專業發展理念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面向、三大特色、四種能力。
(1)一個中心。堅持以一切為學生發展服務為中心,以此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
(2)兩個面向。人才培養定位面向為地方行業經濟服務,面向專業領域,滿足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
(3)三大特色。突出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實踐特色和財經特色。
(4)四種能力。著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
2特色“閉環式”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動態行業需求和就業調研體系。跟蹤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
(2)促進產學研合作。開展校企合作,積極支持企業參與教學實踐環節,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強化分類培養。
(3)促進學科交叉,體現財經特色。作為財經院校的非主流專業,信管專業要發揮財經高校主流專業的比較優勢,實現信管專業與財經類專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構建層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在逐步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成為能夠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具有創新思維的應用型人才。
3課程體系建設
我校信管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專業主干課平臺和個性化教育(選修)平臺4個部分構成,突出強化專業知識結構中的財經信息管理特色。
在基礎理論課程建設方面,強調基本知識和理論的靈活運用,注意處理好深與淺、面與點、繁瑣與簡單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思維能力。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注重知識體系的完備性,跟蹤技術發展的前沿,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形成與時俱進、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
在信管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中,我們運用了結構化設計方法。首先根據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識別出信管專業學生應該具有的能力結構,而能力結構是由許多單元模塊構建起來的。能力單元模塊確定后,對其進行分析重構,某一個或某幾個能力單元又被綜合或集成為相應的課程或課程群,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此來支持培養目標的實現。
個性化教育(選修)平臺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結合行業特點,對信管專業設置相關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特色課程,使信管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今后的職業規劃,從而保證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精。
4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以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為重點,促進課程、教材建設的規范化、現代化和系列化。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提倡雙向互動啟發交流式課堂教學,加強課堂討論、學術研討、實踐訓練等。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建設、推廣和使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和管理,構建本專業的網絡課程互動平臺,實現本專業特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教學資源公開共享,使授課方式更加多樣化、人性化。改革教學評價標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問題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5專業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
根據信管專業的應用型學科特點,構建多層次、跨平臺、軟硬件結合的實踐教學支撐體系。我院長期以來一直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實驗室,目前已建成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網絡開發、ERP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本專業與吉林省內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除及時了解企業人才需求動向外,還與企業共同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較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1)改革師培機制。通過國內外校校和校企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教師的理論、實踐教學水平。
(2)采取靈活多樣的聘用機制,引入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充實一線教學工作。
(3)完善考核與激勵措施,提升團隊教學科研能力。通過公開課、相互聽課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落實相關激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和參與各級科研項目。
(4)以點帶面,培養與引進專業學術帶頭人。培養1名專業學術帶頭人組織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等工作。
(5)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鼓勵教師考取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或到企業參與實際鍛煉。
(6)優化師資隊伍學歷結構 、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奠定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羅龍艷,杜茂康,李昌兵.郵電類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7):107-110.
[2]李敏.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3(8):34-37.
[3]苗虹,尹雋 ,李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特色專業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11(12):13-16.
[4]滕佳東.財經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課程建設創新研究[J].電子商務,2010(12):75-77.
[5]錢雪忠,羅海馳.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4):52 -53.
[6]唐志豪,王衍,齊峰,姚建榮.財經類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