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紅 高虹 任濤 鄧小軍
[摘要] 本文在系統梳理中央民族大學等10所民委直屬高??冃гu價體系存在問題基礎上,針對民委直屬高??冃гu價體系存在的共性問題,諸如績效評價指標內涵交叉重疊且指標量化困難、指標間因果關系不明確、績效評價方法缺乏戰略性與彈性等,將動態平衡計分卡思想導入民委直屬高校績效評價體系,以期為民委直屬高??冃гu價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分析框架和實踐應用指導。
[關鍵詞]民族高校;平衡計分卡;精細化;績效;評價體系;動態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86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4)13- 0132- 06
1委屬民族高校績效評價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共性問題
1.1 委屬民族高校績效評價體系的現狀
績效評價是民族高校管理中無法回避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營利是民族高校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的一種手段。民族高校想要運用這一手段實現組織目標,就需要追求組織績效,即對組織進行績效精細化管理。民族高校作為非營利組織的一種,必定存在區別于企業和政府的特性:①績效模糊性。一方面,財政投入是民族高校資金的主要來源,這使得“凈產出”等績效指標并不適合民族高校最終績效評價;另一方面,民族高校的非營利性使得民族高校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非物質性、受益對象的非特定性及效益滯后性等特點。這就導致民族高??冃o法也不可能像營利組織那樣可通過市場交易價格信息來衡量。②績效指標量化困難。由于民族高校獲益效果存在滯后性,如果一味追求定量分析,只會把民族高??冃гu價研究引入庸俗化境地。③缺乏獨立性。這是民族高??冃гu價的特殊之處,也是亮點所在。因此民族高校組織績效評價最為關鍵的是要得到公眾認可,包括組織本身在公眾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譽度,其產品或服務的社會反響,有多少產品或服務得到權威機構的認證等。
1.2 委屬民族高??冃гu價體系存在的共性問題
民族高校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導致民族高校工作成果難以精細化量化、難以設定有效的精細化指標進行準確測量。目前,民族高校各部門現行績效評價辦法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實踐中仍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和不足。我們在系統梳理中央民族大學等10所民委直屬高?,F行績效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基礎上,歸納出民委直屬高?,F行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2.1 缺乏戰略性、彈性
一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標導向性。民族高??冃гu價指標應該與學校戰略目標相一致并且是目標層層分解的結果。但民族高校沒有清晰地闡明學校的使命與愿景。如許多民族高校都提出創建“一流大學”或者是“高水平大學”口號,但“一流大學”或“高水平大學”標準是什么并沒有一個統一口徑。在這種情況下,績效評價指標很難與學校戰略遠景相掛鉤,難以充分發揮績效評價作用。另一方面,著重于近期目標,忽略了戰略遠景。要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日趨激烈的外部環境,民族高校必須制定出長期目標及相應評價指標,以培養保證其未來持續發展的競爭能力。因而,民族高??冃гu價系統應該既能著眼于目前的工作重點,又能兼顧組織長期戰略目標,做到短期與長期相平衡。
1.2.2 評價內容不全面,沒有建立科學的精細化評估指標體系
民族高校在進行績效評價過程中,將數量化經濟指標等同于民族高??冃гu價指標;片面強調對民族高校的投入而忽視產出、成本和效果。許多指標在內容和權重設置上都沒有按市場條件下組織行為價值選擇的要求作合理轉變,使現有指標在正確導向性、客觀實在性和整體統一性方面背離市場化要求,出現嚴重扭曲。
1.2.3 指標間因果關系不明確
國外教學研究型大學在對評價指標闡述中都明確提出教學、科研與服務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職責,三者息息相關,3個一級指標下的后續指標,亦即學校應通過哪些績效驅動因素來實現這三方面也闡述得很清楚。而民族高校通常沒有對考核指標間的這些互相支援、互相推動作用做出明確闡述,指標之間相互獨立。
1.2.4 評價只是評價本身,不注重評價后改進
目前民族高校績效評價結果的使用大多停留在傳統的與薪酬掛鉤階段,對員工的激勵形式和內容單一、陳舊,尤其對員工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重視不夠,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員工激勵也沒有明顯的傾向性和對比性。因此,對績效改進的促進作用不大。員工對學校的滿意度低,也助長了急功近利的學風和教風??冃гu價不僅要指出不良績效,更重要的是要找出造成績效不良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就目前各民族高校建立的各種績效評價體系來看,大多在于考核成績本身,而不注重評價后員工的培養和引導,以及導致評價成績不理想真正因素的改進。
以上共性問題的存在表明:不斷突破現有評價方法限制,創造性地將動態平衡計分卡導入民族高校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為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的現實選擇。
2民族高校動態平衡計分卡運作機制
根據 Kaplan 和 Norton 的觀點,推動平衡計分卡必須平衡發展4個層面及其之間的戰略搭配。為解決民族高校在建立平衡計分卡框架之后產生的因果連接關系、各目標和指標之間產生的沖突、資源限制、時間滯延等問題,我們運用動態平衡計分卡方法,建構了民族高校目標實現動態平衡計分卡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根據上述框架,建立民族高效動態平衡計分卡模型的基本步驟如下:①明晰民族高校愿景與使命,確定民族高校發展戰略。對此,可采用系統問題分析方法,或借助魚骨圖等系統分析技術,明確民族高校為什么而存在。②詳細了解并科學分析民族高校各職能部門業績、人員配置等,進行業務運作流程的內部條件分析以明確民族民族高校能夠做什么,為實現平衡計分卡的內部流程維度分析提供依據。③民族高校外部環境分析,包括外部一般環境分析與行業環境分析,主要是明確宏觀經濟政策以及行業內存在的威脅與機會,這是平衡計分卡顧客緯度研究的主要途徑,同時也體現了平衡計分卡的外部與內部平衡理念。④戰略目標分解,確定具體目標實現的行動與方案,設立相應的衡量指標與標桿指標。⑤戰略地圖的初步構建。利用平衡計分卡思想,以系統觀點從所確定的4個維度進行因果關系分析,初步實現平衡計分卡設計。⑥反饋環分析。運用反饋環分析工具對所構建的戰略地圖進行因果閉環分析,檢驗戰略地圖構建的正確性,然后最終確定平衡計分卡。⑦流圖轉換與系統微分方程建立。用系統動力學語言將戰略地圖“翻譯”成系統流圖,確立因果關系并量化流圖變量,然后建立系統微分方程。⑧SD 模型的有效性檢驗。通過調研與咨詢確定模型所用變量的初始值,然后利用系統動力學方法進行模型的有效性檢驗。如果檢驗通過,則進行下一步,否則返回到第 5 步。⑨績效預測與戰略實現。對已經通過有效性檢驗的模型進行預測,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預測值與目標值的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提出戰略實現的有關建議。
3基于動態平衡計分卡的民族高校精細化績效測評體系構建
3.1 系統邊界
系統邊界的界定在于探討平衡計分卡四大層面間因果關系與動態性。為避免系統無限制擴大且便于研究,我們將民族高校戰略主題界定為:資金投入、科研成果、員工滿意度、教學質量,最后達到創造最大服務滿意度和提升社會聲譽的目的。所以,應該以創造最大服務滿意度、提升學校社會聲譽戰略主題作為民族高校系統動力學模型的主要系統邊界。在此基礎上,可依據民族高校戰略地圖和平衡計分卡策略目標與衡量指標,選定與提升服務滿意度和學校社會聲譽戰略主題相關的平衡計分卡衡量指標及期望達標值(如圖 2 所示)。
3.2 因果回饋分析
當確定好模型系統邊界后,接下來便要查明系統結構的因果回饋關系。圖3是通過圖2民族高校戰略主題所描繪出來的系統動力學因果回饋圖,圖3是含有時間滯延(=)、正相關(+)、負相關(-)和具正、負回饋(非單向由下而上的正向連連)的整體性系統,揭示了平衡計分卡的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4個層面,因果關系呈現回饋關系,整個系統有許多正、負回饋環路共同交互運作。3.3 動態模型按照圖3民族高校動態平衡計分卡因果回饋圖,模型分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層面,由于民族高校屬非營利組織,故財務層面是支持學校得以正常運作的基本要件。財務層面不僅影響了內部流程,也影響了學習與成長層面,從而間接影響了顧客層面;內部流程不僅受到財務的影響,還受到學習與成長層面的影響;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層面又同時影響著顧客層面;最后,顧客層面的社會聲譽又會影響財務層面的財政投入。這種關系充分說明了各個層面間相互回饋,因此可調整平衡計分卡層面順序,將顧客層面移至最上層,財務層面放在最下層,同時結合民族高校平衡計分卡關鍵指標(KPI),并將關鍵指標量化,得出系統動力學動態模型(如圖4所示)。利用系統動力學可對外部情境和內部政策加以不斷的分析與模擬,所獲得的各種分析、設計、模擬的結果,都可提供給學校作為調整或改進策略的依據。3.3.1 財務層面本層面模型(如圖5所示)主要說明民族高校經常收入、經常支出情形。設可用資金一個水平變量,流入率量為自籌資金與政府投入,流出率量為經營費用與固定資產減損,其余均為輔助變量。自籌資金分別有學費收入、推廣教育收入及其他收入。學費收入等于學生人數與每生平均單位學費的乘積;政府投入是學生人數及每生平均補助的乘積。支出包括經營費用支出、添購固定資產支出及固定資產減損,此兩項支出合計與學生人數可計算出投入每位學生的單位成本。在民族高校通過學費、推廣教育收入等可使收入增加,而收入穩定增長及支出有效管控是民族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經營的重點,并借此提供更好的教學質量及教學環境,從而提高服務滿意度,最終達到提高社會聲譽的目的。3.3.2 學習與成長層面本層面(如圖6所示)希望借助科研成果數量及質量的提高來提升學校地位和社會聲譽。主要設教師數和科研成果兩個水平變量。在對教師素質模擬中,可通過控制講師以上教師人數來控制教師整體素質。當講師以上教師數達到教師總數2/3 時服務滿意度就會保持不變甚至增加,反之,則會下降。同時,教師數也會對內部流程中教師工作負荷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負相關。在對科研成果模擬中,設定科研成果有效期(即研究時效)為 4 年,為表示研究經費的增加量對科研成果的影響,在流圖中用函數“經費對研究成果的影響”來說明每年研究經費增加是否會加速科研成果的增加。其中科研成果包括論文發表、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等。3.3.3 內部流程層面本層面(如圖7所示)通過工作負荷、管理效率、教學投入來反映內部流程情況。其中,工作負荷和管理效率可作用到員工身上,因此,學習與成長層面的員工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內部流程效率;同時,用函數“教學經費對服務滿意度的影響”來描述教學經費的投入引起服務滿意度的變動,用函數“員工滿意度對服務滿意度的影響”來描述員工滿意度的變動引起服務滿意度的變動,加權后得到的服務滿意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學質量的高低。3.3.4 顧客層面本層面(如圖8所示)主要設計了服務滿意度和社會聲譽兩個水平變量,這兩個變量值直接反映了民族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服務滿意度指標影響因素有教學經費投入、員工滿意度、教師的素質及學生就業情況。同時,服務滿意度的高低又會影響到社會聲譽的變動,除此以外,社會聲譽還受到科研成果、就業率等因素影響。4進一步完善民族高校精細化績效測評體系思路通過上述動態模型的模擬和分析,以及合乎邏輯的擴張性分析,本文認為民族高校精細化績效評價體系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改進與完善。4.1 完善精細化績效評價系統精細化績效評價系統不僅可以幫助管理者觀察現行經營模式下的績效情況,找出影響績效的因素,而且可模擬改進策略實施效果,為管理者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因此,建議民族高校盡早建立較為完善的精細化績效評價系統,使管理者更加了解學??冃е笜说淖儎于厔?,從而做出合理而明智的決策。4.2 規劃提高學校聲譽的策略面對激烈競爭的教育環境及學齡人口的下降,學校聲譽必然成為學生選擇學校以及學校維持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從模擬情況來看,各民族高校社會聲譽不容樂觀,10 年后還有下滑趨勢,因此建議學校在擬訂短期、長期計劃時,應充分考慮提高學校社會聲譽的相關策略,如提高教師素質、增加科研量等。4.3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從模擬情況來看,研究經費對科研成果有很大影響,因此,建議學校加大研究經費的投入比例,同時建立具體有效的獎勵措施和辦法,鼓勵師生投入研究,增進學校研究風氣,提高研究績效。4.4 積極申報碩士點、博士點,增設研究生班碩士點、博士點質量與數量及研究生數量是衡量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從模擬結果來看,各民族高??蒲心芰Σ煌怀?,社會聲譽提升依然比較緩慢,甚至在10年后有下滑趨勢,因此,積極申報碩士點、博士點,擴招碩士生、博士生成為各民族高校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的有效選擇。4.5 調整教師結構,增加高學歷教師的聘用比例和數量從模擬情況來看,教師學歷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而教師的能力又直接影響著學校對學生及社會服務的滿意度和社會聲譽。因此,各民族高校應從新聘高學歷教師入手,增加高學歷教師的聘用比例和數量。主要參考文獻[1] 賈仁安,等.系統動力學——反饋動態性復雜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其藩.系統動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3]胡玉明.平衡計分卡[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4]Robert Kaplan,David Norton.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I[J].Accounting Horizons,2001,15(2):147-160.[5]GAO PENGHUI,ZHANG LIXI,CHENG KE.A New Approach to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Euro Med 2006 Conference on Desalination Strategies in South Mediterranean Countries:Cooperation betwee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Mediterranean,200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