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
摘 要 對于目前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為此,本文對于搭建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了營造和諧的教學互動氛圍、設定有效的提問方式,提升教學互動的頻率、將合作性學習方式嵌入于教學互動三個方面。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為今后的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提供一個參考依據。
關鍵詞 計算機 電腦課堂 教學互動 策略搭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成為了培養師生之間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就目前來看,課堂教學互動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問題法、辯論法、案例分析法、競賽法等。課堂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的局面,更好的促進了學生切身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力調動了學生思考、動手方面的能力,提升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1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
通過實際教學經驗發現,在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問題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課堂教學互動的效果不佳。表現在教師按照課堂互動環節過多,并且缺乏科學性,從而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與課堂教學互動活動無關的事情。久而久之,教師在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對象上就僅僅針對的是少部分的學生,嚴重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失衡,不利于班集體整體的進步。第二個方面體現在教學對于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的內容的設計不深入,問題的形式過于單一、簡單,沒有很高的思考價值和研究意義。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課堂教學互動的氛圍,但是互動的形式往往是空洞、隨意、沒有現實意義的,無法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最后,在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上,部分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握互動的引導和管理,造成了課堂的失控局面。
2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策略搭建
2.1營造和諧的教學互動氛圍
營造和諧的教學互動氛圍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教師融入到學生群體中,放下作為教師身份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說教模式。再者就是教師需要時刻以一種精神飽滿的狀態,進行日常的教學。在課堂教學語言上,需要幽默、活潑,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后,需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興趣,去關愛學生,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與距離。對于學生做出的回答,首先需要給以肯定,然后針對性的指出不足和改進之處,幫組學生樹立自信心。這樣才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在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互動中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2.2設定有效的提問方式,提升教學互動的頻率
設定有效的提問方式,提升教學互動的頻率對于后期開展課堂教學互動,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教師首先需要充分的掌握相關的教學理論,然后研究計算機電腦課程的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提問草案。對于問題內容的設定,需要考量問題本身的新舊程度、難易程度、輕重程度等等,如果發現問題的設計不是那么的合適,需要及時的進行修正和改進。另外,還應該注意問題的興趣性,盡量的選擇學生具有感性認識的問題,進行設計。在問題的層次上,可以由易到難,逐漸深入,充分照顧到在學生能力上較弱的學生。在學生對設定的問題進行講述時,教師需要適當的進行引導,防止學生的思考范圍過大,并且運用鼓勵、引導性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建立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互動氛圍。
2.3將合作性學習方式嵌入于教學互動
合作性學習方式要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一系列的互助交流、評價、促進,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于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在同一個問題上有著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去認識其他同學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自己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想法。通過引導,可以激發出學生創新的意識。另外,將合作性學習方式嵌入于教學互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辨析能力。僅僅在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中引入互動機制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合作性的學習模式,合理的分配學生的時間。對于學生在學生上的管理和監督上,教師需要注重公平、公正,對學生的互動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體現一種新教學模式的特點。最后,合作性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包括小組討論、小組知識競賽等等,最終的目的都落腳于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電腦的興趣,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
3結束語
總之,對于今后的初中計算機電腦課堂教學上的互動,需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便利于形成和諧的課堂教學互動氛圍。同時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合理的互動問題,引導學生善于思考、表達,促進知識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消化,提升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學習以及合作性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才可以起到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保障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實現教與學之間的良性循環、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錫宗,段接會,孟祥增.基于思維導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35):212-214.
[2] 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0(01):12-14.
[3] 李如密,劉倫.課堂教學互動及其優化策略——符號互動理論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2,10(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