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偉
摘 要 素質論和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教育者整體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是人在先天的基礎上通過后天教育和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主體性的品質,促進教師全面和諧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意義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內在品質 潛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從古至今,教師在世人眼中都具有崇高地位,教師職業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從教之人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也就是說,要有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要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不圖名利、甘于清貧。然而,由于市場經濟價值觀念的沖擊,一些教師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放棄了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的宗旨,一心追求名利,享樂思想潛滋暗長,并把這種思想衍生到課堂教學、師生關系中。這些做法嚴重破壞了教師的整體形象。因此,教書育人的職責,決定了教師在思想道德和生活作風上必須成為學生的榜樣,而教師只有言行一致,以身立教,才能確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該首先做到。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其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強化師德意識,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發揮教學的育人功能。否則,教師不僅會喪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資格。
2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指教師為完全本職工作所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業務素質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同樣必須具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即必須熟練掌握所授課程的專業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門課程發展的歷史、現今的動態和未來的趨勢,關注并熟知本學科研究的前沿問題及最新成果,在某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有自己的專長和優勢,有創新之處。“學高為師”,被貫以“教師”的稱謂,就是因為教師在某專業方向學問高深,能夠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快捷地了解本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并養成基本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所以,過硬的業務素質是為人立師的基本條件。
3不斷提高文化素質
除了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以外,高校教師還應具有寬厚的基本文化素質,即了解相關學科或其他學科的一般知識,具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為基礎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和科學素質,這既是教師職業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又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各門學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知識的綜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學科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很多問題都需要借助多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而且某一學科的新發展,往往會成為另一學科發展的推動力,成為另一學科新的生長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其他學科,尤其是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使講授內容不拘泥于書本,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其次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興趣廣泛,求知欲強,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本門課程有關,又有可能超出本門課程的范圍,因而僅靠本門課程的知識不可能給學生圓滿的答復,這就需要教師有目的地涉獵各科書籍,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給學生以更為全面的指導。最后,具有寬厚的文化素質,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教學氣氛的要求,如有些教理工類課程的教師,由于具備較高人文素養,講起課來能夠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起來,從而既增加了教學的生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所以,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源源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文化素質,教師才能獲得知識的“源頭活水”。
4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搞好教學、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基本條件。但在人們觀念中,知識分子的形象似乎總和“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聯系在一起。的確,不少教師的工作非常辛苦,整天忙于教學、科研,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造成身體素質下降,長期下去,很容易患病,并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幾年來,高校教師英年早逝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對國家、社會、家庭是巨大的損失,而且對學校和學生也是巨大的損失。身體是工作的本錢,“磨刀不誤砍柴工”,因此,教師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競爭是經濟的競爭,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今日教育塑造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明日世界的面貌。”在即將來臨的知識經濟社會里,誰掌握了教育發展的優勢,誰培養出了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誰就能成為國際競爭的勝利者。在這一場靜悄悄的角逐中,我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須未雨綢繆,把創新型人才作為培養的中心目標。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靠高校教師來完成。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增強歷史使命感,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