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畢明 于曉紅
[摘 要] 財務分析是地方財經院校會計學和相關專業的必修課,其課程是在已有會計學相關專業知識基礎上,對企業財務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且能獨立完成財務分析報告。案例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財務分析教學中真正體現出案例教學應有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法;教學互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72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1- 0112- 02
在大學教育階段,對于學生來講,根本的困惑在于自己專業將來的職業定位,而在學習過程中難點在于學的專業知識怎么用,有多大的用處。尤其是文科專業的同學,在一定假定的經濟環境下,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用于“實踐活動”中,成為教學困境。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后, 通過剖析具體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積極的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1 財務分析課程介紹
地方財經院校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都開設財務分析課程,在課程名稱上可能有所差異,如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分析教程等,但實質內容是一致的,教材體系也是非常相似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方法、財務分析的信息基礎、財務報表的會計分析、財務效率分析、財務綜合分析與績效評價、財務預測與企業估價等。財務分析教學目的旨在通過本課程學習,對已有專業基礎的升華和應用,達到基本能使用財務分析技術,進行基礎性財務報表分析、財務預測等。
財務分析課程是建立在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統計學等基礎課程之上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是一門基本技能課程,是實踐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實踐用途較為廣泛,因為可以服務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如經營者、投資者、債權人、職工等, 也可以服務于外部不同利益相關者,如金融、財稅、審計等服務監管機構。進行企業財務分析需要較寬的專業知識面和一定的深度。學生學好財務分析似乎有些困難和吃力,本文提出在財務分析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效果。
2 財務分析案例教學中的“教”、“學”困境
教師在案例的選取中,應選擇難易適中利于學生對專業理論深入學習的案例,在討論中,要引導學生有的放矢,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打開思路,不斷拓寬視野,更多的是要發揮其促進、調動、啟發的功能。在一定專業基礎的教育之后,案例教學就是實現教師和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但在案例教學中出現重形式,輕質量的嚴重問題:首先是案例單一枯燥,從傳統的財務案例中選取一些過時的案例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是在理論研究上已不存在什么價值的案例;其次是重結果,輕過程,沒有集思廣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激發其對專業理論的深入研究,出現討論范圍偏離主題現象,進行簡單的對錯結果評價,失去了案例教學的基本特征。
學生要從傳統的“教”中走出,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應該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已經由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積極的參與者,可以講學生參與的程度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重要標志。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首先在案例課之前沒有大量的信息準備,就是帶著耳朵上課,仍停留在傳統的“學”上,沒有站在決策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并進行決策。其次是“演過云散”,案例課結束,老師的歸納總結就認為是教學的結束,沒有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進行整理、計算, 結合具體環境、相關政策進行比較、分析, 形成自己的意見、觀點, 開展課堂討論。最后就是學生對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準,認為是一種敷衍、對付式的學習,停留在被動學習上,沒有抓住這個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平臺。
3 財務分析使用案例教學的改革對策
3.1 教師和學生案例課前的必要充分準備
強調要增加互動教學的學習,就是要同時注意“教”和“學”的雙方。作為案例教學中教與學共同指向的案例,老師在案例選擇上應該是精心設計準備的。首先結合要具體針對的理論內容或是準備說明的問題選擇案例,所選擇的案例應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典型性,應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財務分析理論知識。選中案例之后,教師自己在準備的時候要進行全面充分的、有預見性的分析準備,針對可能在討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觀點,提前查閱資料作好應對準備。其次,教師在準備案例時,除對專業知識的分析之外,還應該有對案例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背景的了解,比如在新會計準則頒布前后,在個別業務和賬務處理上是肯定不一樣的,所以應有必要的解釋和背景儲備。再就是要預先給學生留有準備的時間,因為在互動學習中,如果有任何一方的偏倚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教師應該先給學生相關案例的預習資料,讓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首先是要認真閱讀案例,了解整個案例的大致情況,簡單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數據、信息和事實,并自己首先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而且有必要對案例相關資料進行查詢,這樣在案例準備中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做了復習,又通過實踐動手準備,找到了實際工作的感覺,對所學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2 教師和學生案例課上的互動研討
財務分析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可以說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為前期的準備和后續的歸納總結,沒有良好的教學研討互動,那么案例教學是失敗的,但這種研討要盡可能形成一種互動的博弈研討,而不是簡單的問答探討,這是沒有任何質的提高的。
(1)案例分析多樣化。課堂案例討論就是在課堂上,由學生分析和討論財務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措施。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剖析財務分析案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相互辯論,闡述理由。在實際討論中,老師可以先將班級同學分為若干小組進行組內討論,老師指導,這樣的話有助于先在學生討論中,相互交流意見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其實這在國外碩士博士教學中也是常用的學習形式。通過組內討論后由討論小組選出指定的發言人,這樣一是使案例討論相對有序,二是意見或觀點也比較清晰,因為已經經過了討論和提煉。當然也可以直接采用大班討論,這要取決于班級學生人數和課時的限制。
(2)討論形式多樣化。案例互動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營造良好的討論氣氛和環境,并設法使學生成為討論的主角,并且分組討論,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式地與學生研討,但最好不要有傾向性的表示,比如贊同某種觀點,不支持某種觀點,這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而要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要讓學生緊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討論,牢牢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當討論中出現僵持或停頓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討論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當然,關于研討的組織形式還可以采用辯論賽這種形式,要求學生的專業基礎要扎實,準備要更充分,否則這種形式會很快陷入僵局的。
(3)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時間選擇的適宜性。在案例教學時間上的安排,一定要注意把握時機,可以是啟發式或研討式的,采取什么樣的形式取決于案例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的和效果,否則就沒有意義,流于形式。
3.3 案例教學后的互動歸納總結
案例討論最終的結果可以說沒有絕對的正確標準答案,對案例的歸納,可以通過互動的研討,指出在案例研討中所運用的理論知識,分析其中的難點、重點,甚至是新穎的地方,歸納在研討中同學的思路創新和獨到見解。可以電子版的形式發給同學,讓同學們傳閱并作比較,在學習中成長,在磨練中提高;教師也可以將其整理成冊,在同行中共享。
總而言之,財務分析案例教學中,增強互動教學效果的根本目的,是對傳統財務分析教學的創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保證財務分析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手段。而財務分析作為一門應用型的經濟管理學科,要在學校期間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以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過程收獲為標準和依據,提高專業學習的趣味和深度。通過案例教學,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案例的博弈研討中學到知識,自己捕捉學習方法和技巧,加強實際動手能力,成為有用的專業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趙華,袁瑾,田芙蓉.《財務分析》課程研討式案例教學應用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127-130.
[2]張肖飛.財經類高校《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