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方面。對于教師而言,作文教學比閱讀和口語交際教學更難,付出努力卻收效甚微,目前我國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國學者曾做過一些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小學生寫作中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構成因素以及影響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今年我校在課堂教學方面開展了“先學、后教、重展示”的嘗試,使師生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且,這種模式適合于各種學科,一個學期下來,使每一位教師都從中獲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作文教學談一下我的點滴體會:
“先學 后教 重展示”顧名思義就是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老師再參與教學,還要重視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說到這兒,我就不得不先介紹一下我們的“課前精彩五兩分鐘”展示,每節課前,老師都會精心布置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讓學生輪流到前面匯報,短短的兩分鐘,不僅對課堂教學起到了提前熱身,提綱挈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鍛煉了全體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它并不是象我們剛開始認為的那樣會耽誤課堂教學,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而是成為課堂教學的必須品。
在我們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最感到頭痛的就是作文課,而學生最不想聽的是這節課我們來寫篇作文。學生為什么如此怕寫作文,一提作文就頭疼?這可能跟學生的生活經歷淺,生活范圍狹窄有關,學生覺得寫來寫去就是這些,沒話好說,沒東西好寫,久而久之,學生便對作文產生厭煩情緒。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的現狀,就不難發現,我們的作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大,有時候我們弄不清楚作文是什么?為什么作文?我們往往不顧作文教學的內在規律,熱衷于對學生進行機械的訓練,片面追求寫作技巧;寫作結構依然是遵循“教師命題----教師講解----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教師單邊教學活動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定向思維,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寫作中的立意、選材、謀篇、組句成了僵死的模子;作文目標不明確,作文指導隨意性,寫作序列無序性;學生作文沒有鮮活的材料,文章語言干癟,內容空洞,結構不嚴謹;枯燥乏味的機械訓練和對學生寫作過程的忽視,不利于學生能動的、本質的、真實的認識和反映現實生活,導致靈性的泯滅,從而喪失作文的興趣?!氨鶅鋈叻且蝗罩?,要全面提升學生作文水平,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充實生活素材: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就是語文的血液。作文是最富創造性的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最有利陣地。
一、 先學
學生在上課前會結合教師下發的習作素材單自己搜集相關的資料填寫,每一篇作文的習作素材單內容都不同,教師會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圍繞一道作文題目精心設計素材單,由同學做好準備,自己填寫,寫自己對習作要求的體會,寫所用的具體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寫自己本單元的習作收獲,寫文章的思路(寫作提綱)??傊瑢W生把習作素材單填完,一篇文章的寫作構思也在頭腦中有了大概印象,由于學生獨立完成的,因此也避免了學生互相影響說套話,說假話的現象,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終于覺得在作文課上他們也有話可說,而且可以把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充分在自己的作文中表的出來,達到了作文教學追求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要求。
1.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首先,培養學習語言的興趣。曹禺曾說:“要培養自己對語言的興趣”,“有了強烈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領略語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語言的精微”,“語言的進步便如水之就下這樣順當,反之,只有鍛煉語言的愿望而無興趣,語言的進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樣的困難”。所以,產生興趣是學好語言的一個“極大的竅門”。還說:“一天我們對于語言著了魔,那才算是進了大門,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從事語言的創造。由興趣學習語言,到能稱心如意的運用語言,使它成為藝術品,這又是進了一大步,要費更大的苦工夫?!?/p>
其次,下苦工夫學習語言。有學習,才有積累。學習語言,有兩個途徑:一是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群眾的語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語言,它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表現力很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澤東號召人們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二是多讀名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郭沫若認為,多讀多寫,摸熟語言的“筋肉組織”和精微之處,喚起靈敏的感覺,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筆,獲得豐富的詞匯,這樣,自己寫起文章來,優美的筆調慢慢地就會運用自如。
二、后教
教師在學生一切準備就續之后,再參與教學,一切都會顯得得心應手,教師的作文指導會更加有的放矢,學生在作文指導課上,可以根據同伴的交流,老師的指導,對自己的習作素材單進行再一次的修改,為習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 重展示
接下來的作文評改我也結合不同類型的文章精心設計了“習作評改素材單”,仍然設計成表格形式,讓學生對照自己的作文初稿進行填寫,學生填寫表格的過程實際就是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了一次全面自評的過程。接下來,在上作文指導課時,我會讓學生結合自己填寫的素材單進行充分的自評、小組評、全班評、再自評的形式對沒一篇作文進行全面的評改,俗話說:“好文章三分寫,七分改”。所以作文評改課不容忽視。
四、積極搭建學生展示文采的平臺,激起學生展示文學才藝的欲望
作文需要生活的積淀,需要廣泛在涉獵,更需要不斷地試劍以激起我們寫作的欲望。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文章上傳到班級博客當中和大家一起分享,還可以把小組內的好文章辦成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覽。組織了學生演講賽、學生辯論賽、學生自創戲劇表演比賽等,組織互評互改,并加以表彰。充分地展示了學生的文學才藝,自然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
我會在疑惑的工作中揚長避短,繼續為深化作文教學改革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丹東市六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