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意
【摘要】低年級活動課的開展要與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相結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素質發展的方方面面的成長因素,具體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活動類型與方式要體現多樣性。二、樹立全面參與意識。三、發展特長,培養個性,樹立優生在活動中的典型地位。四、培養能力與品德教育相合。五、活動課要有總結。
【關鍵詞】低年級 語文 活動 趣味性 多樣性 全面性 典型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2-01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科教學注重以人為本,學生既要學得生動活潑,又要在富有情趣的學習中學習知識,接受各方面能力、品德和情操的培養,而活動課在體現這一新的教學理念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其多方面的功能在新課改后的教學中已顯現出來。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就如何上好低年級語文活動課略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活動類型與方式要體現多樣性。
所謂“多樣性”就是不單一,種類多樣。小學生好新鮮,總喜歡不一樣。如果總是采用同一類型,同一方式的活動,長而久之,勢必會導致他們對活動的厭煩心理,以致在活動中敷衍了事,從而影響活動效果。另外,《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充分利用現有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時,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從活動類型看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與語文基礎知識有關的,也可以是與聽、說、讀、寫有關的;可以是學科與學科間相融合的,也可以是與訓練學生想象能力有關的。從活動方式看,可以組為單位開展活動,也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如我們可以從學生興趣的培養出發,成立語文興趣小組,再按不同愛好劃分為讀書小組、書法小組、辦報小組等等。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可以舉辦各種知識講座,如針對學生亂用標點符號的情況開展“標點趣話”講座;針對學生寫字不規范的現象開展“怎樣寫好規范字”講座;針對學生方言音太濃的現象開展“怎樣學說普通話”講座等等。從提高學生活動興趣著手,我們可采用趣味性的活動方式。如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識字”、“對對子”、“成語接龍”、 “抓錯別字俘虜”、“給歇后語找尾巴”等等,這類活動學生最喜歡,活動效果也最顯著。此外,從注重知識的運用角度出發,可采用實踐型的活動方式。這類活動方式主要是引導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靈活運用于課外實踐之中。如動手制作、參觀訪問、采集標本、科學實驗等等。
二、樹立全面參與意識。
“全面參與”就是活動課的開展要考慮它的整體性,不能只有幾個學生唱獨角戲,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有些教師在組織活動時總喜歡點“兵”點“將”,并且每次點到的總是那么幾個學生,對此,我也有同感。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它不僅偏離了語文活動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會使“弱生”更弱。更為嚴重的是它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造成了學生間的隔閡。低年級學生普遍愛活動,在活動中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有些只不過能力相對較低而已,我們不能因其能力弱而剝奪其參與活動的權利。“弱”生也有強項,作為教師應根據其強項為其創造活動環境,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屬于他們的位置。如:對說能力有限而寫能力較好的學生可發揮其寫的能力,將其安排在辦報小組;對表演能力有限而說話能力較強的學生可發揮其評說的能力。久而久之,其強項也能帶動“弱”項的提高。
三、發揮特長,培養個性,樹立優生在活動中的典型地位。
強調全面參與并不是說一切向“弱”生看齊,一切圍著他們轉,把活動課上成“弱”生輔導課,讓優生自我發展。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片面的,與活動課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的。活動課不是平平淡淡的,它有迷人之處,精彩之處,而精彩迷人之處往往是活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創造的,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為優生創造條件,樹立優生的典型地位。所謂“典型”就是不一般的,特殊的,與眾不同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應該樹立一兩個典型才對。活動課是學生活用書本知識的練兵場,更是學生發展個性,施展才華的大舞臺,每一個有能力的學生都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優異一面。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既要看到學生共性的一面,統一要求,也要看到個性的差異,區別對待。再給“弱”生創造機會的同時,更應為優生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其個性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張揚,專長得到充分發揮。
四、活動課要與品德教育相結合。
活動課在立足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還應根據活動內容的健康性的一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小學生學好容易學壞也不慢,教師應從小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低年級語文知識普遍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利用活動形式讓學生去悟、去思比單純的由教師來講更實效。在上完《小白兔和小灰兔》這課后,我組織學生模仿表演這課內容,在角色分配時所有同學都爭著演愛勞動的小白兔。我借此機會,在班級開展了一次愛勞動的品德教育。當班組同學在識字比賽中獲勝后,可向他們講清這是他們團結協作的結果,從而培養他們事事講團結的好品質;當讀書小組的同學在讀完英雄人物的故事后,可讓他們結合自身談感受;當學生在野外活動時出現自覺遵守紀律的行為的個體時,應給予及時表揚,使他們明白沒有個人的守紀也就沒有一個團結的大集體。
五、活動課要有總結。
活動總結就是分析活動的得與失。它是活動課開展的重要一環,是活動課不斷走向完善和正規的重要一步,也是學生活動能力不斷提高的根本保證。這一過程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低年級活動課還處于起步階段,一切都是陌生的,不完善的,需要不斷摸索使它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活動課一定的“散性”和“動性”特征,外加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多樣化性格特點,難免使活動課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閃光點”。所以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說說參加活動后的感想、體會,對活動的滿意與否,有哪些要求等等,通過交流,教師可直接獲得有關活動的有價值的信息,為下次活動的開展積累經驗。
低年級語文活動課的開展要與低年級兒童活動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相結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素質發展的方方面面的成長因素,,一切以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有利于豐富學生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有利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宗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低年級語文活動課朝著和諧、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新課程教學法》郭根福編著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