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筱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七年級生物教材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系。學生在前面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已經學習了《種子的萌發》和《植株的生長》這兩節課的內容,在學習中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本節課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難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十分抽象,因而在這節課中教師運用了較多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過程,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逐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桃花的主要結構,花的傳粉方式以及人工輔助授粉;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能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過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能力目標
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觀察與思考、討論,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請學生上臺講解,其他同學修改補充、作出評價的方式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細心分析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學習認識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宗接代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養成愛花、護花的習慣,陶冶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操;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愛護美麗家園。
三、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制作PPT課件;制作傳粉動畫;準備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學案;課前布置學生回顧花的基本結構和重要結構以及功能;學生準備不同顏色卡紙、剪刀、膠布等,為課堂拼貼子房結構做好準備。
1.導入
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今天收到一條信息,短信中這樣寫到:發呆是每個上班族的心愿,放假是每個上學族的夢想。短信很有趣,不由讓我想到了關于夢想的點滴。”將學生帶入輕松的課堂氛圍之中。接著,教師提問:你是不是夢想著成為姚明、劉翔、丁俊暉那樣叱咤體壇的明星呢?夢想著成為周杰倫、郎朗那樣光芒閃耀的樂壇寵兒呢?夢想著成為巴金、余秋雨那樣蜚聲中外的著名作家呢?在學生紛紛暢談夢想的語言環境中,教師引出:有夢一定可以成真。花有自己的夢想嗎?那么它的夢想是什么?為了達到夢想,一定經歷了許多過程,最終才會結出累累碩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2.夢想第一步——傳粉
花開之后,因為艷麗的顏色,怡人的花香,會招來蜜蜂蝴蝶為其傳粉,這是花完成夢想的第一步。教師提問:根據生活經驗,植物是如何進行傳粉的?在學生回答傳粉媒介的基礎上,再次提問:在夢想的第一步有可能就遭遇困難。例如,同一株絲瓜藤上的花,最后有的能結絲瓜,有的則不能,這是為什么?根據課件提供的生活情境,學生嘗試猜測原因,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兩朵絲瓜花結構的異同,并補充介紹單性花和兩性花,從而指出不同的花,傳粉的方式有差別。這部分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將傳粉過程設計成電腦動畫,并要求學生對其進行過程性描述,把學生觀察不到的微觀過程變為能夠直接觀察的宏觀過程,把書本上文字描述的靜態過程變成動態過程,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新知識轉變為通過觀察和思考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3.夢想第二步——受精
傳粉之后,花距離自己的夢想還有一段旅程……接下來會怎樣?受精過程在哪里完成?通過師生交流引出子房的結構。為了聯系新舊知識點,掌握子房的結構和果實形成的聯系,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設計了整理知識提綱這一環節。利用學案,首先教師提供子房結構的文字材料,要求學生自主整理提綱,初識子房結構。其次,為了進一步突破受精過程這一教學難點,利用剪卡紙拼圖的活動形式,熟悉子房內部的各個結構,請學生利用材料,通過剪、貼、拼、畫制作子房的結構。
有了子房結構的知識鋪墊,教師通過播放受精過程的視頻,讓學生提出沒有看明白的地方并進行交流,隨后拋出挑戰性任務:誰能描述受精的過程?結合這一段無聲視頻,請同學們嘗試著給它配音。創設配音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積極表達交流,在課堂中盡可能地提供更多的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夢想第三步——子房發育
受精作用發生以后,花各個結構的命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利用課件展示動畫,幫助學生能夠順利地總結出雄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花瓣等結構會凋落,子房最終發育為果實。通過動畫展示子房發育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花開花落過程的復雜和艱辛。
5.夢想第四步——孕育果實
花開花落終有時,最終孕育了果實。對于果實學生的認識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通過組織課堂活動“觀察果實的結構”,首先引導學生分別從外形、手感、顏色、種子數量比較不同的果實,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結論: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的。其次,教師提問:既然子房發育為果實,那么子房的各個結構和果實的各個結構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學生利用學案完成果實結構和子房結構的連線圖,由此可見,子房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最后,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果實和種子,并提出問題:是否發現有的果實里有很多種子,而有的只有一顆種子?同學們帶來了很多果實和種子,你能區分果實和種子嗎?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使所學內容更貼近生活。
6.小結提升
從花開到果實形成,為了完成夢想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一朵花有自己的夢想,而夢想的實現過程卻是艱辛的。也許曾經你只在意花開的嬌艷,不曾體會花開的夢想之旅。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你們呢?在學生交流學習完本節課的感悟之時,也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進行總結歸納,同時提升情感,鼓勵學生擁有夢想的同時也要學會付出艱辛和努力,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實驗,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也體現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課程理念,通過啟發式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樂于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活動以分小組的形式進行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性。在新課導入環節,巧妙設計了從談論夢想開始,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同時也提供了展示自己夢想的舞臺,增加自信心。在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上,通過動畫制作、圖解方式、再加上動手拼貼等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本課容量大、活動多,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生生互評方面引導還不夠多,學生常常不知道如何評價同伴。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清潭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