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摘 要: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初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何利用好化學實驗,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動手實驗、身體力行地感悟整個學習過程,在實驗中學會觀察、記錄、思考、比較、概括。感悟化學學習思想,體會化學實驗探究的方法,在化學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切實做到有效教學。
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化學實驗,利用好這些素材,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形成實驗中的問題串,不斷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在思考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例如,在燃燒條件實驗中,我設計了如下問題:白磷放在試管中是否燃燒?白磷放在熱水中是否燃燒?將試管中的白磷放在熱水中是否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創設一個積極思考的氛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鍛煉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反饋。問題設計的要深淺得當,既不能過于淺顯又不能過于深奧,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討論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提出問題之前要以講授的內容為鋪墊,讓學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并能拓展應用學到的知識。
問題情境的設計要給實驗增色,多設計有趣的問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向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讓學生形容二氧化碳的進入方式就特別有趣。
實驗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教材用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向其中注入水,塑料瓶向內凹陷。我引導學生從另外的角度再設計一個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根據所提供的儀器向集滿二氧化碳集氣瓶中加三分之一的水振蕩,集氣瓶內的壓強變小,倒轉集氣瓶,集氣瓶上的玻璃片不掉下來。學生通過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實驗途徑,殊途同歸,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再如,向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矮的蠟燭先熄滅,學生分析是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從底部充滿燒杯,又因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的原因。學生學習到燃燒條件的時候,我用燒杯扣向高矮兩個蠟燭,讓學生猜想實驗現象:高的先滅?矮的先滅?同時熄滅?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大部分認為矮的先滅,原因是密度大又不支持燃燒。在設計了此懸念之后通過實驗驗證了不同的猜想,高的先滅。學生先是對現象感到奇怪,繼而要解開謎團,通過重新的思考后,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在溫度變高后密度變小向上升,在上面充滿燒杯,使高的蠟燭先熄滅。導致和前面的實驗完全不同的現象。這個實驗啟發學生,不應受以往實驗的影響,應該用靈活的思維考慮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從實驗中受到的啟發是發生火災時,有害的物質主要在上面,所以逃生時要捂住口鼻,匍匐前進。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感悟的東西卻很多,教師的一個舉手之勞,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視。
在實驗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實驗,創設更有意境的實驗氛圍。在講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實驗時,我用石蕊染成的濾紙條,一般用水濕潤放進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濕的一半變紅,干的一邊不變,學生看到這一現象,激發了思考的欲望,在積極的狀態中分析現象,獲得了知識。在講中和反應時用酚酞畫一只小貓,先噴上氫氧化鈉溶液,再噴上鹽酸。出現了一系列奇妙的現象,這樣的意境一定比平鋪直敘好。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在觀察、動手、分析、概括等各個方面,得到有效的歷練,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孫瑞新.淺談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2(Z1).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果松鎮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