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霞
音樂是聽覺藝術,是人們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節奏又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
一、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各種節奏
我們讓學生注意感受來自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的節奏。比如,讓學生用耳朵去聽、去感知。讓學生生活在音樂世界里。因為音樂就是從聲音里發出來,而節奏就無處不在了。讓學生通過聽音樂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小鳥叫聲“唧唧喳喳”,就能引出一個16分音符××××│。又如,學生們的說話順口溜“早上好!上學校,來到學校呱呱呱呱叫!”在此也可以引申為×× ×│×× ×│×× ×× ×××× ×│。從這里我們就能夠聽到不同的節奏。還有比較接近我們生活的。如,鐘聲、腳步聲、雞叫聲等等,數不勝數。
二、讓身體律動表現節奏
讓學生隨意地用身體來表現節奏。如,走路、拍手、拍腳、拍肩等身體律動。第三冊《時間像小馬車》是一首律動歌曲,其中有“拍手身體律動”等動作提示。因此,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和動作協調性。在這里,也可以讓學生認識二拍子。從歌曲中讓學生領會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在領會過程中讓學生在有音樂伴奏的情況下,一邊拍手一邊晃動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如小馬跑,跑的聲音怎樣?小馬是怎樣跑?用身體律動表現出來。
三、利用打擊樂器訓練節奏感
除了用身體表現節奏感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地利用打擊樂器。如,碰鈴、三角鐵、鈴鼓、沙錘等常見的打擊樂器。我先讓學生了解各種樂器發出聲音的效果,是長音還是短音?是清脆還是渾厚的?怎樣敲才好聽呢?然后告訴學生答案,再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各種樂器的演奏法,感受各種打擊樂器的發音和節奏。
四、音樂舞蹈創造節奏
律動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讓身體語言藝術把學生內心的音樂感受直接展現出來。律動活動《讓我們來當小騎兵》,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自己創造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要求是要模仿馬蹄聲和馬鈴聲來創造,當作小騎兵的動作。讓學生通過聽辨馬蹄聲由近到遠的聲音來感知音樂中的強弱、快慢變化。用身體表演音樂節奏的動感。在這些活動中,要鼓勵學生動作多樣化以及聲音、節奏多樣化。做到萬變不離其宗。要及時表揚與眾不同的律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從中探索音樂的奧妙。
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柯達伊左爾坦認為:“創造能力實際是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只要有適合的環境和方法,就能開掘這種能力。”我們音樂教師只有多為學生創造音樂節奏的條件,把音樂節奏的學習與創造性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得生動、學得活潑,才能主動發展。
(作者單位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第一小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