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明
摘 要:大學生就業困難既有社會、企事業單位、高校以及政府政策等客觀原因,也有其自身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不僅要從大學生自身入手,還需要社會、企事業單位、高校及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高學歷;研究生
一、大學生就業的背景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就業形勢越發嚴峻。據統計,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212萬,2004年達到250萬,而2009年高校畢業生竟已經達到了610萬,大學生就業問題成了亟待解決的社會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一)客觀的社會根源
1.社會就業結構失衡,社會總供給和社會需求矛盾突出
(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近些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轉變,逐漸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發展和轉移,但仍舊是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一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總量多,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數量多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2)高校大規模擴招是使供需矛盾突出的另一原因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高等教育進入到了大眾化時代,全國高校紛紛擴招,導致了畢業生人數激增。
2.用人單位的用人條件設置也給大學畢業生就業造成困難
(1)對工作經驗的要求是很多用人單位用來作為限定的最主要、最普遍的要求,但很多應屆高校畢業生恰恰缺乏工作經驗。
(2)高學歷門檻的設置,很多單位在應聘時要求碩士以上學歷,造成了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困難。
3.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很多國家經濟遭受重創,中國雖被很多國家稱作“救世主”,卻也遭受到了經濟危機的波及,中國國內本來就業就困難,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停滯,導致就業形勢難上加難,大學畢業生就業因此受到影響。
(二)主觀原因——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1.就業觀念存在的問題
落伍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導致很多學生產生“學而優則仕”這樣的觀點,不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解決就業。
2.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
很多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很高,但心理素質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結果會出現反復求職、失業的現象。
3.家庭因素
尤其是父母觀念對大學生就業也頗有影響,很多學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出人頭地,這樣心里才能平衡,所以子女擇業的選擇有深刻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困難。
三、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努力
1.轉變觀念,樹立新型的就業觀
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培養大學畢業生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鼓勵其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
2.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
(1)大學應注重提高學生規劃學習的能力,有計劃的、有方向地去學習,為就業打好思想基礎,認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并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還要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
(2)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針對用人單位注重社會實踐的要求,不愿挑選剛畢業還缺乏工作經驗與生活經驗的大學畢業生的情況,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到社會實際中去,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
(3)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抗挫能力差,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因而,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注意提高心理素質,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克服一切困難,這對大學生求職很有益處。
3.自主創業
充分利用當前社會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優勢,對創業項目進行科學調研,評估其可行性,并制訂出完整的創業計劃方案,經過實踐開創自己的事業。
(二)學校方面——改革勢在必行
1.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
高校解決學生就業難題方面也要做出積極努力,要積極改革舊有的、不合理的學科專業設置,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上的投入,為學生就業增加砝碼。
2.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應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是在畢業前臨時抱佛腳地走一遭,就業指導的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且偏重于實踐,使學生得到切實的鍛煉。
3.發展職業培訓,嘗試與校企聯姻
學校可增加職業素質培訓,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加強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為畢業后求職打下基礎。
(三)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政府在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難題中要積極履行職責,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為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完善就業市場體系,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并且要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四)社會——就業觀念需與時俱進,通暢就業信息
要形成良好的大學生就業氛圍,首先要讓學生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狀元的社會意識,同樣都是勞動,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不應存在行業歧視,消除地區分區意識,進而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為大學畢業生提供準確的創業信息。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環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滿足。
參考文獻:
[1]耿立卿.大學生就業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34.
[2]孔繁建,曹福平,侯鐵虎.對跨世紀高校學生工作趨勢的思考.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00(02).
[3]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05.
(作者單位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