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俗不可耐的標題。
每每想刪掉它,卻似乎沒有更適合的辭藻來烘托如下的話題。這個被過分娛樂化的句式,在歲末臨近,賀歲片如約而至之際,呈現的心態正符合預期中的娛樂化檔期——畢竟人們潛意識中還是想歡樂一下下。
“賀歲片”自香港進入內地近20年,幾代電影人早已摸索出規律。當年香港知名藝人每逢年末組團Happy、大行“搞笑娛樂”的銀幕狂歡,其實質業已成為普天同慶票房爆倉的歡樂場。從香港到內地,導演們深諳其道,于是及至今年,一竿子大片浩浩蕩蕩趕場而來,檔期滿滿,甚至歐美影片也舉起賀歲大旗入鄉隨俗。其中兩點要義:一是無論新年抑或新春,年味十足,觀眾心態好時間足,市場就擺在那兒;二來降低了營銷成本,什么樣的造勢也架不住賀歲市場的寬容與融洽,此乃欣欣向榮的歲末年初。正如前不久的雙11,一個“光棍節”的氛圍引發無數網民競掏包,這種買方群體的有意識與無意識,都顯示出高亢的奔放情緒,是多少奇思妙想的宣傳推廣都難以媲及的。
以往賀歲檔少不得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今年例外,但其多年的賀歲搭檔“葛大爺”聯手了姜文的《一步之遙》,使觀眾寄望繼《讓子彈飛》后姜葛組合會讓后者的娛樂元素另類綻放;今年進入賀歲視野的大片更為多元,喜劇、悲劇、“懷舊”、動作、冒險等各有所出,呈現出空前的賀歲檔旺市景象。如打悲情牌的吳宇森作品《太平輪》;“懷舊”系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張一白的《匆匆那年》;成龍的《天將雄獅》,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等各領風騷。打打鬧鬧、溫暖懷舊倒還順應“節氣”,但悲情戲前有《趙氏孤兒》當年的歲末折戟,吳宇森此次首部文藝愛情片能否過關斬將暫且存疑。
歲末是多贏的好時節,親情、團圓,歡樂主題多多,充滿正能量。職業電影人有義務讓好心情的觀眾開心進影院、心滿意足離場。老話說,誰拿大眾過度娛樂,大眾就一定會“反娛”他,何況這個互聯時代!“雙11”是品牌,“賀歲檔”亦如是,故,且賀歲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