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財政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把績效作為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突破口,提出了建設績效導向型公共財政模式,將事后績效評價前端化,形成事前績效導向、事中績效管理和事后績效評價的“三位一體”格局,由追求支出績效擴充為全面謀求收入績效、支出績效、改革績效和管理績效的“五財、三鏈”管理體系。
生財:一體化財源建設。淮安區統籌全區財源建設全局,綜合利用政策、資金、融資擔保等多種手段,統籌全區資產重組—運營生財、財源建設—項目生財、貼息擔保—融資生財等并舉的生財格局,使財政在生財領域的所有行為都得到計劃控制和績效反饋。
聚財:兩段式收入監控。一方面,實施稅收監控,變“按要求增收”為“應收盡收”。區政府成立綜合治稅辦公室,建立稅收監控例會制度、稅務部門數據庫采集制度、人民銀行國庫計稅員制度等基本制度,使抓財政收入變得越來越直接和具體。另一方面,推行非稅收入監管,向“應收盡收”邁進。實行“單位出單、銀行開票、財政監督、政府統管”的非稅收入直繳模式,按照規定的項目和標準規范各單位征收行為。
理財:績效化精細理財。淮安區把績效化審核的理念和措施貫穿到每一個業務環節,建立起財政資金“事前有部門預算,事中有政府采購、投資評審、總監聯簽、集中支付,事后有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的一體化監管流程。為實現支出績效的前端控制,采取用績效目標引導和約束項目資金投入的辦法,建設全程化的績效監管體系。項目資金申請,要先申報績效目標,財政部門根據批復的績效目標批準資金,對無績效目標或目標不合理的不安排資金。
用財:民生化傾力支出。淮安區財政局下大力氣壓縮一般性支出,進一步向民生傾斜。積極應對破產、企業改制帶來的特殊民生問題,集中財力、擠出資金把事情辦到百姓心坎兒上,解決了改制企業職工債務等突出問題,以及政策性破產企業、“三無”企業和困難企業職工的醫保、工傷殘人員保險、遺屬生活補助等問題,積極著手解決全民醫保、廉租房等歷史性難題。
促財:三鏈式機關管理。淮安區財政局一改過去重業務、輕內部管理的狀況,實施面向財政業務鏈、質量鏈和責任鏈的“三鏈管理”,建立項目組制度、周報表制度、質詢會議制度、績效面談制度和工作日志制度,樹立信息化建設、標準化管理、學習型機關建設、強化財政科研、推行績效導向的財政文化,確保了公共財政收支績效的提升。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財政局趙長寶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