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本文根據會議精神,結合目前糧食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完善糧食“托市收購”政策提出建議。
一、“托市收購”政策成效明顯
“托市收購”是國家為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市場糧價、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采取的調控手段。2004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同時推出“托市收購”政策,要求“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證市場供應、保護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同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了早秈稻、中晚稻的最低收購價格和執行預案,對主產區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06年國家公布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和執行預案,對主產區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06年國務院《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對不實行最低收購價的主要糧食品種,在出現供過于求、價格下跌較多時,政府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節供求,防止出現農民‘賣糧難’和‘谷賤傷農’”。
“托市收購”政策實施近十年來,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保護了農民利益。每到秋糧收購高峰期,糧食主產區糧食集中上市,都會重復階段性和區域性供過于求的態勢,市場價格弱勢運行。政府通過政策性收儲,減少了市場上糧食的供給量,從而拉動了市場糧價上升,避免了農民“賣糧難”和“谷賤傷農”,保護了農民利益。
二是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由于有“托市收購”政策的保護,農民不再擔心糧食賣不出去或賣不到好價錢,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從2004年到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實現“十連增”,由2003年的4307億公斤上升到2013年的6019.4億公斤,十年累計增產達1712.4億公斤。
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2013年全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896元,是2003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622元的3.4倍。
四是拉動了經濟增長。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大大提高,擴大了內需,拉動了經濟增長。
五是穩定了市場糧價。政府通過托市收購,掌控了大部分糧源,有效地防止了市場糧價大漲大跌。
六是促進了社會穩定。增強了農民安居農村、安心務農的信心,農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和耕地大量撂荒現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城鄉社會治安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程度明顯提高。
七是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目前我國糧食庫消比達到35%左右,個別品種庫消比達到60%甚至70%,一般的品種都是40%至50%,遠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17%至18%最低安全標準。
二、“托市收購”存在的問題
首先,農民種糧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越來越多的糧食被生產出來,國家儲備糧越來越多,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糧食有庫存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但是太多就成為了負擔,現在各地普遍面臨嚴重的庫存壓力。
其次,我國糧食價格持續多年上漲,國內外糧價倒掛,刺激企業大量進口糧食。由此陷入糧食連年豐收,進口糧食越來越多的境地。
第三,由于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能夠獲得國家財政的收儲補貼,企業收購的糧食越多,存儲的時間越長,享受國家的補貼資金也就越多,導致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屢屢出現違規搶購糧食、收購糧食品質不達標、拖延糧食出庫時間乃至“轉圈糧”等“亂象”。
三、完善“托市收購”政策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開始質疑,“托市收購”政策是否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實踐證明,“托市收購”是保護農業、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必須堅持。對“托市收購”政策實施后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一是實行政企分開。把國家糧食局一分為二,分別組建國家糧食儲備局和中國糧油總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局直接接受國務院的領導,按照國務院指令,專門負責政策糧的收儲工作。國家糧食儲備局屬事業單位,人員為事業編制,經費由財政供給。中國糧油總公司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屬企業單位,職工為企業編制,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給予扶持。通過政企分開,強化管理,減少政策糧收儲過程中出現的“亂象”。
二是限制糧食進口。限制糧食進口是各國政府保護本國農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政府可借鑒美國、日本、韓國的做法,通過設置高稅率限制糧食進口來保護本國農業,減少國家儲備糧食庫存,以減輕財政壓力。
三是減少托市品種。只對糧食(水稻、小麥)實行“托市收購”,其他農產品退出托市范圍,以提高財政資金對糧食生產的支持。
四是調減種糧面積。在國家儲備糧庫存過多、財政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調減種糧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來減輕庫存壓力和財政負擔。如有計劃地讓一部分糧田改種其他農作物,例如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如在糧食主產區,有計劃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休耕。如在水土流失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還草,低洼地區退耕還湖還漁,等等。
五是加大農業補貼。對農業實行補貼,特別是對糧食生產實行補貼,是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扶持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的一貫做法。
改革以來,特別是2003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大財政對農業的補貼。2013年,中央財政對農業的補貼金額超過2000億元,并繼續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小麥收購價格提高9.8%,早秈稻、中晚稻和粳稻的提價幅度封板為10%、8.0%和7.1%。但相對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建議繼續加大財政對農業、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力度,使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發展態勢。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修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