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以涉農項目為抓手,以資金管理為載體,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支持農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隨著支農資金量的不斷增加,在涉農項目申報、管理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擬就規范涉農項目申報、管理、驗收考評等方面進行探索。
一、涉農項目類型
涉農項目申報、管理涉及財政、發改、科技、農業、林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供銷、移民、扶貧、民政、交通、國土等多個部門,按照項目扶持內容可分為六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科技項目、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及周邊生態環境項目、農業生產救災項目、農業生產示范區項目和發展特色農業項目。涉農項目重點包括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建設、農業科技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生態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村民生改善和農村和諧穩定。
二、項目申報、實施程序
涉農項目申報因各個項目特點不同,申報程序略有區別,但基本程序大致相同:項目單位根據省級下達項目申報工作指南編制項目文本(實施方案)申報—縣(市、區)項目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審核、篩選、上報—市級項目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共同審核、篩選(項目如果需要專家評審則召開項目評審會)、上報—省級項目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核、篩選(項目如果需要專家評審則召開省級項目評審會)、確定項目。
項目申報成功后,絕大部分項目資金由省級財政部門與省相關主管部門直接“戴帽”下達至項目縣(市、區)。項目實施由項目單位按照省級批復的實施方案(項目文本)實施,財政部門根據項目進度和項目主管部門意見,嚴格執行“財政報賬制度”撥付項目資金。
項目完工后,縣(市、區)項目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一道自查驗收。對于專項資金較大的項目,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扶貧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等,先由縣(市、區)自查驗收后,市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再組織市級檢查驗收,省主管部門和省財政部門最后進行績效考評。
三、存在的問題
從鷹潭市多年來涉農項目申報、管理情況看,“先建后補”、“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得較好,其他涉農項目申報、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完善的地方。主要問題有:
一是上級項目主管部門下達項目申報通知及項目申報指南時間過緊,往往是從接到項目申報通知到最后申報期限只有幾天時間。由于時間緊,只能由項目主管部門指定單位上報項目,未經過實地考察、公開、公示等環節。
二是部門間溝通協調不夠。涉農項目涉及的部門很多,由于部門間溝通協調不夠,造成重復申報、多頭申報。
三是縣(市、區)未建立科學規范、可操作性強的涉農項目庫,申報項目的隨意性較大。
四是重申報,輕監管。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涉農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監管力度不夠,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
五是項目自籌、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存在假配套、乃至不配套資金的情況。
四、對策建議
一是提前通知申報項目指標。省級項目主管部門應將一些經常性的涉農項目申報指標提前通知到相關市、縣,讓市、縣兩級有足夠的時間對申報的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審查及公示,以提高申報項目的質量和透明度。
二是自下而上建立分級涉農項目庫。縣(市、區)農業、林業、水利、供銷、移民、扶貧、民政、交通、國土等部門應根據各自項目管理職能建立涉農資金項目分庫。涉農項目分庫匯總至財政、發改部門,經縣級財政、發改部門篩選后建立縣級涉農項目庫。縣級涉農項目庫報相關市縣財政、發改部門匯總后建立市級涉農項目總庫。同時,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各項目主管部門于每年年初對當年擬新增的涉農項目進行調查摸底,經篩選匯總后分別報市和縣(市、區)財政、發改部門匯總進入市、縣級項目庫。涉農項目庫建立后,市級涉農項目總庫和縣級涉農項目庫將項目單位有關情況在政府或部門網站公開。
三是申報的項目必須是市級項目總庫的項目。市級項目主管部門接到上級項目申報通知后,應及時在政府或部門網站將項目申報條件、要求等內容公開發布。申報省級及省級以上涉農資金項目,要實行競爭立項,必須是從市級涉農資金項目庫中擇優選取和推薦上報,對未列入涉農資金項目總庫的項目不予申報立項或推薦上報。
四是建立專家評審制度。有關市縣項目主管部門要建立涉農資金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庫包括專業人員、財務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評審項目時,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5—7人,對申報的涉農資金項目進行評議、審查,并按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擇優上報。
五是加強部門間溝通,建立項目申報備案制度。項目主管部門間要加強溝通協作,凡上報的涉農項目都必須報市級項目總庫備案,并在政府或部門網站公示,避免多頭申報、重復申報。
六是加強項目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從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實施到竣工驗收,項目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積極參與,加強監管,做到監管貫穿于項目實施全過程。在專項檢查中,積極與紀檢、監察、審計部門配合,加強重點涉農項目的檢查。同時,積極發揮輿論、社會監督的作用,形成全面立體的監管體系。特別是對于自籌、配套資金不到位的項目,不予報賬、驗收。
此外,要建立完善項目考評、獎懲機制。通過建立科學的項目驗收考評指標,確保考評過程科學公平。充分運用考評結果,確保發揮“獎優罰劣”的作用。對于項目實施進度快、效益好的縣(市、區),下年度增加其項目申報指標;對于項目實施慢、效益差的減少申報指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弄虛作假、嚴重違規違紀的企業,將其列入項目申報“黑名單”,今后不再予以扶持。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