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論道
“(沙鋼集團為何堅守鋼鐵?)一個人一生就這么多精力,只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早在20年之前,我們就下定決心,不做到中國鋼鐵業前五名、世界鋼鐵業前十名,就不做其他東西,要堅定不移做好主業。我們常問自己:鋼鐵主業是不是搞到最好了?是不是進入了中國第一方陣、世界第一方陣?你沒有進入就不要東想西想、東張西望,不要以為我能搞好鋼鐵也能搞好其它東西?!?/p>
——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
“我在體制內有很多同事、同學,雖然平時聯系不多,但要咨詢政策方面的事,打個電話就能找到,這也是我能一路過來不犯錯誤的原因之一?!?/p>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實際上董秘的作用有限,很多只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以及對外交流的窗口,特別是在股權不分散、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的公司。如果做資本運作的話,董秘的作用會得到較大體現?!?/p>
——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董秘
“國有企業用混合所有制解放自己,取得自主權,這個是正確的?!?/p>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董事長劉曉光
“有企業家的企業一定會進步,沒有企業家的企業一定會完蛋。我們國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企業家。我非常同情那些自認為是企業家的國營企業的人,其實他們不是企業家。為什么?他們是事業家,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他們的命運跟企業是分離的,他的職務決定于黨管干部。馬蔚華老說是企業家,我說你不是企業家,你是黨的管家。”
——云南紅酒業集團董事長武克鋼
“老板獨裁,股權單一,有利于高效決策。)我獨裁,要看員工接受嗎?如果大家都接受,公司做大了,有什么不好?至于股份,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挑水吃,二個人抬水吃,三個人沒水吃。我的理念不變?!?/p>
——原東星航空總裁蘭世立
“我對做事有興趣,會花時間用心了解和研究。如果說我跟其他人有一點點分別,那就是我喜歡創新,要拿出新的理念,把從前的、舊的東西改良,用大家比較接受的方式再去做;完全的創新,我沒這個能耐。”
——銀河娛樂集團董事長、亞洲第二大富豪呂志和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談移動互聯網
“在所有這些發展趨勢里,現在最最重要的趨勢是什么?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如果互聯網是電的話,移動互聯網是電燈,每家每戶都會用上,再不用你真的是要被淘汰了。復星今天思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怎么轉變?!?/p>
“移動互聯網最核心的是什么?最根本的是消滅信息不對稱。通過信息不對稱來賺錢的時代過去了。信息會越來越透明。未來一定是要靠產品力,要么你有非常好的品牌,有附加值,要么非常便宜,要靠實實在在的競爭?!?/p>
“復星會更多投資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優勢的企業。第二,我們在管理架構上,提出移動復星的概念。虛擬經濟是通過一個虛擬的流量讓大家上網賣給你,我們實體經濟呢?有流量,沒管理,浪費掉了。其實實體企業是有流量的,但以前沒有一個很好的工具加以管理,移動互聯網來了,才是互通的。這個時代,正在到來?!?/p>
治理前沿
“某種程度上,法定代表人制度代表著行政(干預)的力量,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代表著市場的力量。嚴重點說,法定代表人制度意味著集權專制的余毒,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體現著分權制衡的光芒。無數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制度的運作實踐表明,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存在——且不說確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不利于或有損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運行乃至建立健全的?!?/p>
——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安林
“我們基于一家大型國有企業139團隊的調研結果發現:權威領導行為對團隊績效存在負向影響;仁慈及德行領導行為對團隊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曲慶
“我們研究了CEO們的軍人背景與管理決策、財務政策、企業業績表現之間的關系,發現軍人往往擁有遵循保守企業發展戰略,與注重職業道德的特質。軍人CEO不會過多地進行風險投資,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牽涉進公司的虛假陳述中,不僅如此,在行業發展低迷時期,他們往往會表現更為突出?!?/p>
——西北大學教授Efraim
“(互聯網金融的三大風險)一是機構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觸碰法律底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F有法律規則還沒有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屬性作出明確定位。我們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但是不允許碰觸這兩個底線。二是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隱患?,F在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沒有建立資金第三方托管機制,會有大量投資者資金沉淀在平臺賬戶里,如果沒有外部監管,就存在資金被挪動甚至攜款跑路的道德風險。近兩年來先后發生了淘金貸、優易網等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卷款跑路和倒閉事件,給放貸人造成了資金損失。三是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片面追求業務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爭議、高風險的交易模式,也沒有建立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保存和可以交易分析報告機制,容易為不法分子利用平臺進行洗錢等違法活動提供創造條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
韜睿惠悅高管薪酬中國區總經理方曄
“讓股權激勵授予成常規安排”
“收益不能超過激勵對象薪酬總額40%的規定,這個比例不低。任何激勵收益都是跟風險有關的。國企管理職位選拔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相對而言風險更小,這樣一來,其激勵就跟完全市場化有差別,這種差別可能就體現在收益封頂。西方大公司CEO平均任職時間只有18個月。因為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在任期間,他對薪酬的期望非常高?!?/p>
“激勵包括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對于國企高管而言,沒有經過多輪的挑選,通過任命,就可以擁有如此之大的平臺、機會,這樣一來內在激勵是很大的。如果他們能意識到這些,同時對薪酬的渴求更合理,這樣才會更和諧。”
“之所以一些國企高管覺得股權激勵力度不夠,可能跟激勵沒有常規化授予有關。3、5年授予一次,跟每年授予一次,力度差異很大??梢酝菩谐R幓谟?。讓股權激勵授予成為常規安排,讓解鎖成為更高要求的安排?!?/p>
“現在,中國上市公司薪酬委員會的不少董事管理范圍廣泛,需要有專業的董事,能聽取不同的意見,達成一致。美國很多公司薪酬委員會成員都做過企業管理,比如CEO、CHO,中國上市公司薪酬委員會成員大多來自大學教授。沒有高管背景的董事的討論,很多時候停留在理論而非管理層面。薪酬委員會應該更多由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構成,同時加強對董事的培訓。出色的董事會薪酬委員會主席應該是:他現任或曾任職公司高管,最好有管理或投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