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之際,郭文亮坐上從湛江飛往北京的航班,第二天他約見十幾位機構投資者做了一場路演,晚上還約了一些財經媒體記者溝通,日程安排得滿滿的。身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湛江國聯水產的董秘,郭文亮說,“做完這些才能安心過年”。
“我這個人比較折騰。”郭文亮對《董事會》記者如是評價自己。2012年2月任職國聯水產董秘時,郭文亮還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全日制金融方向MBA學生。他大學畢業后進入佛山一家科技企業,當過董事長助理、副總,后來公司籌備上市,被任命為董秘。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該公司最后放棄了IPO。
但接觸了資本市場后,郭文亮有了新的想法。公司放棄上市后,他也辭去了副總、董秘職務,選擇全職去充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為日后投身資本市場積累資本。
即使是讀書期間,郭文亮也沒閑著。入學第二年,他選修了晚上的課程,白天在一家私募基金工作,很快從投資分析師升為投資副總裁。而這段經歷,為他日后的董秘工作帶來了不少的益處。“從一家擬上市公司到一家私募基金,最后又回到上市公司,我知道機構投資者最關注上市公司哪些方面,在寫年報與路演時,就會多花些筆墨和精力去介紹。”
主營對蝦、羅非魚養殖、加工、銷售的國聯水產,2010年7月登陸創業板,但面對紛繁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以及低迷的國際對蝦銷售行情,公司上市后業績并不理想,資本市場反應平平,甚至還有不少負面評價。出任董秘后,郭文亮感到壓力頗大,但這也給了他很大的“折騰”空間。
初到國聯水產,正是準備公司年報的時候。“雖然公司業績不是很好,但我發現管理層和公司上下都很努力,我覺得應該把這一點傳遞出去。”于是借鑒萬科年報序言的做法,郭文亮發揮自己的文筆特長,執筆撰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致股東》,告訴股東們,“暫時的磕絆不會影響我們長遠求精的信念,面對未來的漫漫長路,品質為精、安全高效將成為國聯水產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
序言在創業板公司年報中并不多見,也因此成為國聯水產年報的一個亮點。而郭文亮主筆的董事會報告也用了大量的筆墨,詳盡地介紹和分析了公司所處的行業國際國內市場狀況,并揭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規劃。諸多機構研究員表示,查閱國聯水產的年報后不用來公司調研,就可以對公司情況了如指掌,更對行業和產業發展情況有了清晰判斷。
為了使投資者了解國聯水產,2013年,郭文亮進行了十幾場的路演,也參加各種機構組織的策略會,會見了眾多投資機構,“先讓他們知道國聯水產,買不買再說”。不過,聽了他的介紹買了國聯股票的人大部分都賺到了錢。
雖然董秘是公司對外聯系的橋梁和窗口,但郭文亮知道,作為公司創始人的董事長才是企業最好的發言人,所以他也經常“折騰”董事長出面為公司“站臺”。
但何時請董事長出面,需要斟酌。在公司業績不好時,董事長出來表信心,外界說不定會解讀為“講大話”。郭文亮覺得,與其說了再做,不如做好了再說。2013年9月,在公司贏得了美國反補貼調查訴訟,公司業績反轉、基本面改觀之時,郭文亮覺得機會到了。除了召開新聞發布會,他還安排董事長李忠第一時間接受了多家媒體的專訪,并安排與機構投資者交流,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不斷的折騰是需要持續的激情的。郭文亮說,一個人要有激情,就一定要有夢想。不管在哪里,他從不覺得自己是為公司打工,而是把公司當成實現自己夢想的一個平臺,富有激情的工作,不僅是為公司,更多是為提升自己,所以不用去想那么多,也不會太計較得失,他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